..续本文上一页 五二七
癸初 死缘
癸二 死心 五二八
癸三 暖从何收 五三一
癸四 死已成中有之理 五三二
癸五 次于生有受生之相 五三六
己二 发心之量 五四二
己三 除邪分别 五四四
*思惟集谛马车 五四六
己四 决择能趣解脱道之自性 五四八
庚初 依何等身灭除生死
庚二 依何种道灭除生死 五五二
*思惟灭道二谛马车 五六五
戊三 上士修心之道次第 五七三
己初 明发心为入大乘之门
己二 此心如何发起 五八三
庚初 依何因始能生起 五八四
庚二 修菩提心之次第 五八五
辛初 依阿底峡尊者所传七因果言教修
壬初 生起之次第决定
癸初 明大悲为大乘道之根本 五八六
子初 明初之重要
子二 明中之重要 五八七
子三 明后之重要
癸二 诸余因果为彼之因果法 五八九
子初 从知母至慈心以成其因
子二 从增上意乐及发心以成其果 五九一
壬二 正修之次第 五九四
癸初 修希求利他之心
子初 修习此心发生之根本
丑初 于有情修平等心
丑二 修一切悦意之相 五九七
寅初 知母 五九八
寅二 念恩 五九九
寅三 报恩 六○○
子二 正发此心 六○三
丑初 修慈
丑二 修悲 六○五
丑三 修增上意乐 六○八
癸二 修希求菩提之心 六一○
癸三 明所修果即为发心(认定修果发心) 六一二
辛二 依寂天菩萨自他换教授修 六一四
壬初 思惟自他换否之功过 六一五
壬二 若能修习则彼心发生 六一六
壬三 修习自他换法之次第 六一七
癸初 除其障碍
癸二 正明修法 六一九
庚三(书中误为庚二) 此心发起之量 六二二
*菩提心马车(缺,以发心秘授代之) 六二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目录兼科判表
下册 : 页 次
庚四(书中误盘庚三) 依轨则受法 一
辛初 未得令得
壬初 从何处受 二
壬二 以何身受
壬三 受之轨则 三
癸初 加行仪轨
子初 殊胜皈依
丑初 净地设像陈供
丑二 启白与皈依 五
丑三 皈依竟,说学处 八
子二 积集资粮 九
子三 净修意乐(净修其心)
癸二 正行仪轨
癸三 结行仪轨 十三
辛二 得已,守护不失
壬初 修学于此世发心不坏之因
癸初 修学为猛利增长发心故,念其胜利
癸二 修学正为增长发心故,于六次发心 二○
子初 修学不舍已发之愿心
子二 修学增长 二二
癸三 修学发心已,于任何事不舍有情
癸四 修学积集福智资粮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附录三 菩提道次地内修法简授速修次第科判(即马车科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