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悲心。谁都知道悲心是菩提心的母亲,而菩提心是信心的母亲,信心又是成道的泉源成佛功德的母亲。所以决定我们所能收获智慧与成就的要素,取决于关于悲心的理解和体会。然而悲心是一种很国满的性质,它不仅仅是一个刹那或长久以来的一种心念。它代表着万法最为根本的共同体性,因此会说容易成就慈悲的人就是最易产生智慧的人。也许你是一个对—切众生充满着悲悯和爱意的人,但你不见得是一个明白悲心性质的智慧者。 悲心是一种平等,既然平等则佛与众生都需要我们的关怀,不然有关于我们起修悲心的方法一定是残缺的 ——— 你并未能平等及圆满地进入和体会这种性质。残缺也许会导致产生的功德从这个部分遗漏,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那么为了弥补这种起修悲心时,无形中产生的漏洞。需要对无量的师尊三宝,生起无伪的悲心。由于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证得相同的功德,所以你大可不必为自以为帮助不了贤圣和众生而伤心。把悲心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是最殊胜的供养与布施,也是可以令他们获得喜乐的根本。
每一个真实的修行者,皆 无一不在念念悲 心的驱动下,发下代爱一切有情业障、愚痴、痛苦、无明的心愿,并同时希望把自己的光明、智慧、福德等交换到他人身上去。普贤菩萨称其为代众生受苦,略称自他相换。身为凡夫,能于妄想 中发 此念心 就非常难得 了。而一切善知识固其以悲心而成就,征量自然比凡夫要巨大无比、他们念念之间的自他相换,则是真实确凿地把众生之—切痛苦换为己有。把所证之一切光明、智悲、福德、健康适于众生。 然而 因果是不昧的,善知识 代受了众生的因果。 通过修持和自身受苦的 方式,才能将 众生的过失转化成为 功德。所 以常可见到众生的 业力在善知识的身上 体现出来,或者化为其 弘法利生当中的障碍 与违缘,或者就是师等 呈现老病之相,人们 看后却认为善知识 遭受不乐境地或身体 不佳,是令人退失信心的地方。 《维摩诘所说经》 里,佛陀示现小疾时阿难说世尊有病,被维摩诘菩萨呵斥说“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住,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灭,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可密速去,匆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所以一个真实的成就者,势必 业障净除才能成就。怎么 会有轮回中的 老病和诸多障碍呢?后来文殊 代表佛陀看望 示现 疾相的维摩诘菩萨,问及疾病等的原因时,维摩诘菩萨回答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别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菩萨亦愈。”谈到菩萨的病因时,维摩诘言 :“菩萨疾者,以 大悲起 。 ”固,而凡是善知识身上所体现之身体及外缘的障碍,都应明智 地考虑到其 承受业障的原因一—代我等受苦啊!众生 因为妄想执著 而生起 老病死苦,佛菩萨因为众生有苦而示现于世。从精神上 成为统领大众 的导师,从身体及外缘上拔 苦扣予乐。所以 这个著名的故事,为佛子对 修行 慈悲与勇 心,真实 理解一切大善知识,设立了最好的典范和楷模。
因而回向中 祈求诸 佛菩萨,大善知识们全元老 病和去 诸不乐,亦是变相回向自己与一切众生远离无明轮回,以“众生病愈,菩萨亦愈”故耳。
想想善知识们为我们所吃过的任何的 苦,一如思念我们的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不计酬劳的付出,所以为了报答这些恩德及无微不至地对他们尽到关怀的目的。我们放生的更为深远的意义,也在于为一切师等创造尽可能多的良好缘起。
乙一 ———— 为师等创立之缘起
丙一
发愿终身放生及不间断放,表师佛等弘 法事业的无限长远及渡生事业之迅速果猛,*轮永转之缘起。
丙二
丁一:请上师及诸欠弟子住世转法,衷 一切大善知识于现在及当未皆遏无量护持事业的贤妙圣者束作他的弘法助手。乃至一切众生皆能够成就一切上师座前大弟于的功德之缘起。
丁二:并创立因为使一切上师之贤妙弟 子位世后产生的妙高峰一样的功德,使一切上师之成佛与弘法事业如须弥山般至高无上之缘起。
丁三:让一切师佛因为我们放生所蕴含 之悲心曼陀罗,消灭一切渡生违缘,弘法利生不生障难,得到随意喜乐之缘起。
丙三
回向众生圆满福智之意,在创立一切善 知识之弟子皆因具备精进而实证,持戒而成就之如说修行 素质,并以此为永久的缘起 。(由于持成与 实修可以保证佛法侍承的清 净,势必令*轮永转)
乙二 ———— 为从生(及自己)所创立之缘起
丙一:让上师及诸大弟子住世转法,表自己和众生现在或(以最快速度之)当来,可得遇一切大善知识,并亲近成就其大弟子之功德,乃至成就上师功德之缘起。
丙二:回向众生福智资粮即令众生克修 实证之意,在使自己与众生未来成佛过程及成佛时,所有弟子皆具备精严持戒令诸佛欢喜克修实证的素质之缘起。
丙三
丁一:发愿终身放生,表自己与众生,即身成佛之迅速。
丁二:不间断放,表自己和众生最快之 三昧力成就任运自在之愿力。
丁三:听此回向后,立即以此具诸深密 义之回向,重新回向以往所作之一切放生功德,并按此回向从此竭力不断放生。表自己与众土如说修行。未来成佛过程及成佛时一切弟子如说即行的缘起。
结 语
从甲二之回向文之深居意,还将引述出一一甲三:创立持成之戒缘起;甲四:创立供养金刚信心之缘起;甲五:创立即身成佛之缘起。我们以莲花花瓣的屡次方式表现了五层意义的递进 ① 。关于后三种之意义,由于文字有限,方便流通此处不再引述 (但是不等于大家得不 到后三种密义的表法。 )当阿秋法王恩赐我们 以放生而振兴佛法的行为时,就已为众生种下了无量深广唯佛能知的浩繁深意之种子,只要我们肯以令诸佛欢喜之放生行为来努力培植,在十方佛刹的净土旦,在即身成就的花园中,在未来成佛的宝座下,都有这朵真实利益了一切师尊三宝和无量众生的妙花在微笑绽放,我们最为感激阿秋法王及其贤妙上首弟子之原因,乃由于凭借他们恩赐此放生摩尼如意宝珠的因缘,可以学习到修行之一切重要次第;圆满布施(放生)、持戒 (由放生而成就之持戎 缘起 ),禅定和智慧(由佥刚信心而成就智慧 的缘起)精进(不间断放生所创之精进缘起)忍辱 ② 的六度万行;为末法众生开显即身圆满一切出世间功德作了最殊巧之方便,使我们以薄地凡夫的能力确实回报了诸佛,饶益了众生,并使自己的悲心和智慧得到尽可能的扩展。法王啊,感激您,感谢您所作的一切不计酬劳的渡生辛劳,愿我们以如说修行之实修实证的行为来回报您辛苦的每一个刹那。以此愿成为您及一切贤圣喜乐的泉源。
愿善妙吉祥,愿此吉祥最吉祥!!
注释:
①、见附图“共修放生回向文主干次第图解”。
②、 回向 文中“诸行运作菩提道方便”,即 指把一切苦乐化作菩拔道有用之能力。经云“布施为持戒之基础,忍辱令戒律清净”以放生之布施回向此出世间之忍辱,可圆满持戒之因缘并成就忍辱度。
《阿秋法王教导甚深放生行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