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秋法王教導甚深放生行爲▪P2

  ..續本文上一頁—— 悲心。誰都知道悲心是菩提心的母親,而菩提心是信心的母親,信心又是成道的泉源成佛功德的母親。所以決定我們所能收獲智慧與成就的要素,取決于關于悲心的理解和體會。然而悲心是一種很國滿的性質,它不僅僅是一個刹那或長久以來的一種心念。它代表著萬法最爲根本的共同體性,因此會說容易成就慈悲的人就是最易産生智慧的人。也許你是一個對—切衆生充滿著悲憫和愛意的人,但你不見得是一個明白悲心性質的智慧者。 悲心是一種平等,既然平等則佛與衆生都需要我們的關懷,不然有關于我們起修悲心的方法一定是殘缺的 ——— 你並未能平等及圓滿地進入和體會這種性質。殘缺也許會導致産生的功德從這個部分遺漏,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那麼爲了彌補這種起修悲心時,無形中産生的漏洞。需要對無量的師尊叁寶,生起無僞的悲心。由于發心和證果的刹那,可以證得相同的功德,所以你大可不必爲自以爲幫助不了賢聖和衆生而傷心。把悲心的功德回向給他們,是最殊勝的供養與布施,也是可以令他們獲得喜樂的根本。

  每一個真實的修行者,皆 無一不在念念悲 心的驅動下,發下代愛一切有情業障、愚癡、痛苦、無明的心願,並同時希望把自己的光明、智慧、福德等交換到他人身上去。普賢菩薩稱其爲代衆生受苦,略稱自他相換。身爲凡夫,能于妄想 中發 此念心 就非常難得 了。而一切善知識固其以悲心而成就,征量自然比凡夫要巨大無比、他們念念之間的自他相換,則是真實確鑿地把衆生之—切痛苦換爲己有。把所證之一切光明、智悲、福德、健康適于衆生。 然而 因果是不昧的,善知識 代受了衆生的因果。 通過修持和自身受苦的 方式,才能將 衆生的過失轉化成爲 功德。所 以常可見到衆生的 業力在善知識的身上 體現出來,或者化爲其 弘法利生當中的障礙 與違緣,或者就是師等 呈現老病之相,人們 看後卻認爲善知識 遭受不樂境地或身體 不佳,是令人退失信心的地方。 《維摩诘所說經》 裏,佛陀示現小疾時阿難說世尊有病,被維摩诘菩薩呵斥說“止止阿難,莫作是語。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衆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住,阿難,勿謗如來。莫使異人,聞此粗言。無令大威德諸滅,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阿難,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外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爲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匆使人聞,當知阿難,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爲世尊,過于叁界。佛身無漏,諸漏已盡。佛身無爲,不墮諸數。如此之身,當有何疾?”所以一個真實的成就者,勢必 業障淨除才能成就。怎麼 會有輪回中的 老病和諸多障礙呢?後來文殊 代表佛陀看望 示現 疾相的維摩诘菩薩,問及疾病等的原因時,維摩诘菩薩回答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衆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衆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爲衆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衆生得離病者,別菩薩無複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菩薩亦愈。”談到菩薩的病因時,維摩诘言 :“菩薩疾者,以 大悲起 。 ”固,而凡是善知識身上所體現之身體及外緣的障礙,都應明智 地考慮到其 承受業障的原因一—代我等受苦啊!衆生 因爲妄想執著 而生起 老病死苦,佛菩薩因爲衆生有苦而示現于世。從精神上 成爲統領大衆 的導師,從身體及外緣上拔 苦扣予樂。所以 這個著名的故事,爲佛子對 修行 慈悲與勇 心,真實 理解一切大善知識,設立了最好的典範和楷模。

  因而回向中 祈求諸 佛菩薩,大善知識們全元老 病和去 諸不樂,亦是變相回向自己與一切衆生遠離無明輪回,以“衆生病愈,菩薩亦愈”故耳。

  想想善知識們爲我們所吃過的任何的 苦,一如思念我們的父母在養育過程中不計酬勞的付出,所以爲了報答這些恩德及無微不至地對他們盡到關懷的目的。我們放生的更爲深遠的意義,也在于爲一切師等創造盡可能多的良好緣起。

  乙一 ———— 爲師等創立之緣起

  丙一

  發願終身放生及不間斷放,表師佛等弘 法事業的無限長遠及渡生事業之迅速果猛,*輪永轉之緣起。

  丙二

  丁一:請上師及諸欠弟子住世轉法,衷 一切大善知識于現在及當未皆遏無量護持事業的賢妙聖者束作他的弘法助手。乃至一切衆生皆能夠成就一切上師座前大弟于的功德之緣起。

  丁二:並創立因爲使一切上師之賢妙弟 子位世後産生的妙高峰一樣的功德,使一切上師之成佛與弘法事業如須彌山般至高無上之緣起。

  丁叁:讓一切師佛因爲我們放生所蘊含 之悲心曼陀羅,消滅一切渡生違緣,弘法利生不生障難,得到隨意喜樂之緣起。

  丙叁

  回向衆生圓滿福智之意,在創立一切善 知識之弟子皆因具備精進而實證,持戒而成就之如說修行 素質,並以此爲永久的緣起 。(由于持成與 實修可以保證佛法侍承的清 淨,勢必令*輪永轉)

  乙二 ———— 爲從生(及自己)所創立之緣起

  丙一:讓上師及諸大弟子住世轉法,表自己和衆生現在或(以最快速度之)當來,可得遇一切大善知識,並親近成就其大弟子之功德,乃至成就上師功德之緣起。

  丙二:回向衆生福智資糧即令衆生克修 實證之意,在使自己與衆生未來成佛過程及成佛時,所有弟子皆具備精嚴持戒令諸佛歡喜克修實證的素質之緣起。

  丙叁

  丁一:發願終身放生,表自己與衆生,即身成佛之迅速。

  丁二:不間斷放,表自己和衆生最快之 叁昧力成就任運自在之願力。

  丁叁:聽此回向後,立即以此具諸深密 義之回向,重新回向以往所作之一切放生功德,並按此回向從此竭力不斷放生。表自己與衆土如說修行。未來成佛過程及成佛時一切弟子如說即行的緣起。

  結 語

  從甲二之回向文之深居意,還將引述出一一甲叁:創立持成之戒緣起;甲四:創立供養金剛信心之緣起;甲五:創立即身成佛之緣起。我們以蓮花花瓣的屢次方式表現了五層意義的遞進 ① 。關于後叁種之意義,由于文字有限,方便流通此處不再引述 (但是不等于大家得不 到後叁種密義的表法。 )當阿秋法王恩賜我們 以放生而振興佛法的行爲時,就已爲衆生種下了無量深廣唯佛能知的浩繁深意之種子,只要我們肯以令諸佛歡喜之放生行爲來努力培植,在十方佛刹的淨土旦,在即身成就的花園中,在未來成佛的寶座下,都有這朵真實利益了一切師尊叁寶和無量衆生的妙花在微笑綻放,我們最爲感激阿秋法王及其賢妙上首弟子之原因,乃由于憑借他們恩賜此放生摩尼如意寶珠的因緣,可以學習到修行之一切重要次第;圓滿布施(放生)、持戒 (由放生而成就之持戎 緣起 ),禅定和智慧(由佥剛信心而成就智慧 的緣起)精進(不間斷放生所創之精進緣起)忍辱 ② 的六度萬行;爲末法衆生開顯即身圓滿一切出世間功德作了最殊巧之方便,使我們以薄地凡夫的能力確實回報了諸佛,饒益了衆生,並使自己的悲心和智慧得到盡可能的擴展。法王啊,感激您,感謝您所作的一切不計酬勞的渡生辛勞,願我們以如說修行之實修實證的行爲來回報您辛苦的每一個刹那。以此願成爲您及一切賢聖喜樂的泉源。

  願善妙吉祥,願此吉祥最吉祥!!

  注釋:

  ①、見附圖“共修放生回向文主幹次第圖解”。

  ②、 回向 文中“諸行運作菩提道方便”,即 指把一切苦樂化作菩拔道有用之能力。經雲“布施爲持戒之基礎,忍辱令戒律清淨”以放生之布施回向此出世間之忍辱,可圓滿持戒之因緣並成就忍辱度。

  

  

《阿秋法王教導甚深放生行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