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十正理论释(任杰 藏译汉)

  六十正理论释

  【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

  六十正理论释

  圣龙树菩萨 造颂

  甲操杰大师释

  观空法师讲授并校正修改

  任杰译汉

  科 判

  六十正理论释科分四:

  甲一、造论之前礼赞分三:

  乙一、礼赞的所为羲

  乙二、略义

  乙三、文义分二:

  丙一、正释分二:

  丁一、释后半颂文义

  丁二、解释前半颂文义

  丙二、断诤

  甲二、造论的正宗分四:

  乙一、示缘起离边分三:

  丙一、破有边分二:

  丁一、由谁通达缘起离戏论分二:

  戊一、正说

  戊二、教授甚深教法分二:

  己一、应当思考已说的破除无见

  已二、教授听闻破有见理

  丁二、破有边之正理分二:

  戊一、此处之应成

  戊二、附义分二:

  己一、示由二见不得解脱

  己二、示证二无即得解脱

  丙二、破二边之能立分二:

  丁一、教理的能立不合理分二:

  戊一、不一定是对凡夫说

  戊二、对圣者说之理不能成立分二:

  己一、圣者不见

  己二、彼见合理

  丁二、彼等不应为涅槃分三:

  戊一、明自宗的涅槃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广说

  戊二、余宗得涅槃不合理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广说分二:

  庚一、有余涅槃不合理

  庚二、无余涅槃不合理

  戊三、自宗应理分二:

  己一、圣根本智不见为有的原因

  己二、明由修习真性而得所作已办之说是名言境分三:

  庚一、正说

  庚二、明所证法界的行相无不相同

  庚三、他宗所立所作已办之说不可成名言境分二:

  辛一、他宗有过分二:

  壬一、应有始终

  壬二、破彼所许

  辛二、自宗无过分三:

  壬一、明缘生离边

  壬二、明有自性应成常

  壬三、明无自性的譬喻分三:

  癸一、由譬喻门略说

  癸二、正说譬喻

  癸三、释喻义

  丙三、破二边之体分二:

  丁一、安立应理分三:

  戊一、前导

  戊二、正说应理分二:

  己一、总义分四:

  庚一、二谛的相

  庚二、二谛的差别分二:

  辛一、世俗谛分二:

  壬一、 正世俗

  壬二、倒世俗

  辛二、胜义谛

  庚三、二谛的定数

  庚四、抉择二谛建立

  己二、别义分二:

  庚一、破生边

  庚二、破灭边

  戊三、结尾

  丁二、断违教之诤分四:

  戊一、明佛说生灭是不了义

  戊二、依生灭通达真性之理趣分二:

  己一、正说

  己二、利益

  戊三、明有执著者不能通达真性

  戊四、诸有胜解者通达真性之理趣分三:

  己一、诸所作已办者通达之理趣

  己二、阿阇黎自己现见之方规

  己三、彼之建立应理分二:

  庚一、以教成立

  庚二、以理成立

  乙二、成立佛说蕴等是不了义分三:

  丙一、明讲说真性之次第分三:

  丁一、正明次第

  丁二、观察违越次第之过失

  丁三、对治彼过

  丙二、明佛说蕴等是有需要分二:

  丁一、 正说

  丁二、引证成立分二:

  戊一、引理成立

  戊二、引教成立

  丙三、明佛说无生是了义分三:

  丁一、由无明显现故无自性

  丁二、随无明起灭故无自性分二:

  戊一、明随无明生起

  戊二、明无明灭则还灭

  丁三、生住灭三观待因而有故无自性

  乙三、观察执蕴之过失分二:

  丙一、建立前导分三:

  丁一、他部说有自性毫不为奇

  丁二、自部说有自性极不合理

  丁三、此等建立应理

  丙二、正明过失分四:

  丁一、明实事师离解脱道被见流所漂分三:

  戊一、明他部为见所夺

  戊二、自部为见所夺

  戊三、明说空性师则与彼相反

  丁二、明彼见为无义利之因分二:

  戊一、正说

  戊二、遮彼见之规则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广说分二:

  庚一、明所知实际之规则分二:

  辛一、明依缘而生与无自性并不相违

  辛二、明由执相违当出生一切过失

  庚二、由心通达之规则分二:

  辛一、正说

  辛二、彼说应理

  丁三、明执实有则不能断除烦恼分三:

  戊一、正说

  戊二、明彼堪可悲悯

  戊三、明圣者与彼相反

  丁四、明于境笼挂碍与不挂碍的差别分二:

  戊一、略示

  戊二:广说

  乙四、解脱之胜利分二:

  丙一、别说分二:

  丁一、断德

  丁二、证德

  丙二、结尾

  甲三、造论的善根回向

  正 文

  法界戏论寂灭空,谁之大悲轮显现;

  令我信芽开敷者,手莲置顶而敬礼。

  于谁刹那倾忆念,摧伏断常边见山;

  导至无上胜乘道,顶礼怙主龙树足。

  释迦能仁涅槃后,圣教住于浊世中;

  唯一宣说缘起者,至诚顶礼月称足。

  无倒开显彼密意,恭敬顶礼胜上师;

  正理自在者所作,六十正理当解说。

  龙树菩萨所作的《六十正理论颂》即是此中所说的法。此论就总的来说是为显示一切经的究竟密意,即是中观义故。就别的来说,即是破除诸声闻部所许生灭有自性的邪分别故,并且即以诸声闻部所共许的声闻藏的教理而作抉择。

  此中分三: 一、造论之前礼赞;二、造论的正宗;三、造论的善根回向。

  甲一、造论之前礼赞分三:一、所为义;二、略义;三、文义。

  论曰:谁于生灭等,以此理断除。说缘起能王,于彼稽首礼。

  乙一、礼赞的所为义者,第一是显示龙树菩萨自己随顺先代正士行故;第二是为造论事业圆满究竟无障碍故。巴草译师说:圣师徒⑴对于礼赞无有所为,因为并非缘念某种所为后,以彼所为成为心的境,而作礼赞故。那么,是为什么呢?是于殊胜境生起猛利的信心后,自然会生起净信的礼赞的。譬如有些具足信心者,不是计较所为,而是忽然生起皈依之心一样。后藏莎薄大师说,如是礼赞并非有所为,若有所为(立量云)则圣师徒(有法)应非殊胜补特伽罗,因为有希望果报的所为故。譬如商人,彼承认三轮:不法、因、遍,遍即是因遍后陈),并立一个以教理及世间共许之应成量遣除其宗⑵。又玛迦降耶说,如是礼赞非有所为,因为龙树已经登地,安住离贪欲位,远离一切取舍所缘不计所为故。此则立他许的因。向汤沙巴在他的《六十正理论释》中,虽亦建立了与上述彼等相同之说,但是都不合理。先说第一家不合理者,真实生起希求解脱心的补特伽罗,应成为不观待所为,因为生清净信心已,依法修行故。如龙树菩萨《中观宝鬉论颂》云:[具信故依法]第二家亦不合理者,诸正士所作一切,皆见为是利他行故。第三家亦不合理者,彼若谓[根本定时灭除⑶故]这个理由也不一定充足,由于后得位时不灭除故。何以故?尔时取所应取,舍所应舍。因此,可立量云:圣师徒应非具足证悟者,因为趋向无所为事故。譬如愚痴补特伽罗。显示承认应成和遮遣之理趣,于后当说,故不详述。

  乙二、略义者,有赞叹和顶礼二种。对于赞叹,即是以宣说缘起,和断除生灭实有,以及开示如何断除彼生灭实有之理趣。

  乙三、文义分二:一、正释;二、断诤。

  丙一、正释分二:

  丁一、释后半颂文义

  于谁稽首礼耶?曰:稽首能王。谓唯由说缘起法安立为能王,即是于彼宣说缘起的能王,而申敬礼。又能王也就是建立宣说缘起之因,因为除能王之外,余者不能说故。如声闻、缘觉和菩萨等,亦由能王说法教化方能证悟,独自不能证悟故。问曰:若是这样,成立能王名,定要观待宣说缘起,宣说缘起亦决定要观待能王,即是互相观待故,所以,二者都不能成立。答曰:若由互相观待故,即无自性,这是承认的。若总说不能成立,是不一定的。问曰:云何不由其余功德申赞,而唯由说缘起赞叹耶?答曰:这有三个方面。

  ㈠、赞叹者的体性;

  ㈡、赞叹的行相;

  ㈢、赞叹的因。

  第一,龙树阿阁黎自己由于通达真实性,获得殊胜欢喜,及了知由于通达缘起即是一切功德的根源。

  第二,由所说缘起无自性生义,即远离一切边见垢染,由于能说彼法,故功德极为圆满。

  第三,龙树阿阁黎欲解说缘起,及于宣说彼缘起者——如来,生起恭敬,故作赞叹。

  丁二、解释前半颂文义

  谁以此缘起理断除生灭有自性,即于彼敬礼。故于能王稽首礼。“能”者,即是能调伏身语意,此有丰富和大自在二义。因为积集二种资粮故丰富,和在声闻等中有极大力故名大自在。“以此理”者有四种说法,即是因果互相观待,依止前前如次生后,通达真实性的理趣次第,以及后当解说的正理规则。以此四种理趣即能断除有自性地生灭等。

  由彼理趣有四种为缘,“谁”字亦有四种,即:由何因,由谁说者,由谁建立能王之因,及由何种正理。第一,谓不仅由宣说缘起,立为能王,亦由能断除诸法有自性地生灭故,名曰能王。由何理趣断除耶?即以此因果互相观待之理断除。果是观待从因而生故建立为果,因亦是观待生果而建立为因。由此亦能断除生灭有自性等。第二,由谁说者及其理趣如何?谓由依前而生于后之次第,即以此理断除生灭有自性。第三,由何因断除,即由知生便知灭的证悟规则,或宣说规则的次第,即以此理断除。问曰:如是宣说有何所为?答曰:由此次第饶益所化众生故。第四,龙树阿阇黎即由自己后当解说的经中所说之正理,而断除生灭有自性。

  丙二、断诤

  问曰:《七十空性论》和(回诤论》中来作赞颂,此论云何作赞颂耶?

  答曰: 《中论》与此论, 一开始就以若干缘起正理而作抉择,是独立的论,故作赞颂。 《七十空性论》和《回诤论》唯是从《中论》中开出来的别义,非是独立另有所诠,故不作赞颂。于何处开出,详如疏中所说⑷。

  甲二、造论的正宗分四:一、示缘起离边;二、成立佛说蕴等是不了义;三、观察执蕴之过失;四、解脱之胜利。

  乙一、示缘起离边分三: 一、破有边;二、破二边之能立⑸;三、破二边之体。

  丙…

《六十正理论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