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远离四种执著▪P2

  ..续本文上一页是菩萨”。让我们问这个问题:也许我真的能够去除对此生的执著,也许我也可以去除对娑婆轮回生命的执著,可是如果你对于自己还是有执著的话──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对于此生有出离心,对于世间的娑婆轮回生命有出离心,可是你非常执著于自己,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想得到证悟,如果是这样,你就不是菩萨。不是菩萨有什么不对呢?不是菩萨,你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法来超越所有的见地。你或许可以超越某些见地,但你无法超越所有见地。因为你执著于自己的证悟,光是这点本身就是一个见地。如此的缺乏慈悲心、缺乏菩提心,不会让你成为菩萨。

  以上就是札巴坚赞教导我们的“远离四种执著”。我们该如何修持这四点呢?我很简单地说明一下。今晚我没有好好讲述札巴坚赞的教法,事实上这个教法是一套很完整的教授,而不是个小题目。希望今天晚上的开示,对各位来说像是一道开胃菜。我建议,如果有萨迦大上师来到这里,各位应该向他请法。这个法是一个非常精要而完整的教法。

  现在我们知道,超越一切见地有这么大的价值。事实上,它应该是我们一切发心的基础,这点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要修习佛法?我们修习佛法的目的必须是为了达到证悟。尤其是你身为菩萨,不只是为了自己的证悟,而且为了一切众生的证悟;这是最重要的,是一切发心的基础。如果在发心上有一点点的染污,有一点点无关于真正的证悟,那么这就只是为了美化我们此生,那么你的佛法修行从一开始就错了。然而这很困难,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自我是非常地狡猾聪明。事实上有很多时候,我们修习佛法的真正原因只是为了让此生快乐而已。我并不是说修习佛法不会让你此生快乐,而是说这不应该是我们主要的目标,它只是附带得到的利益。我现在说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一切都应该如此,即使像弟子和上师的关系,都应该是基于纯粹追求证悟上。如果你找到一位可以让你获得证悟的人,你不会在乎他以什么方式让你获得证悟,你应该超越所有这些道德伦常的顾虑;但是这非常困难。因为,不管我们多么不道德,我们还是非常喜欢道德,至少它给我们一些武器来喝斥别人。你修习的佛法非常仰赖发心的基础。我们这些密乘弟子,修习密乘常常是为了让自己强有力,甚至有法术,但这是错误的。所以我要一再强调,我们发心的基础是要寻求证悟。然后,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拥有这样的发心?这样的发心是不容易的。我们常说修习佛法是为了要获得证悟,事实上我们并不真正如此想。我们的意思只是想要有一个很长的野餐,我们想保有很多财产,然后得到证悟。

  所以我们要如何生起正确的发心?你需要闻、思、修。如同弥勒菩萨所说:听闻是非常重要的。请求上师开示,研读佛法典籍。当你开始听闻佛法的时候,以一种批判的心去听,真正去了解、分析它是否有道理。然后除了听闻,还要思惟,这些道理和你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应用于禅定的修行上。

  谈到思惟和禅修,让我们来思惟《远离四种执著》的四点。我们听闻到“一个人不应该执著此生”,我们听了很多遍,可是我们需要去思惟它。为什么我们不要执著于此生?因为执著此生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吗?不是如此。佛法告诉我们不要执著此生,是因为在究竟上它完全没有意义。我们此生所拥有的一切东西,虽然看起来很真实,可是它们会改变,它们不确定,所以它们是无常的。因此,不管你多么执著于这些事物,迟早要跟它们分离。因此当我们说“不要执著此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谈一个道德上的问题,而是说一个道理。我们这么重视海市蜃楼一般的生命,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你要思惟的方式。基本上是跟自己讨论,自己把道理想清楚。而“修”并不一定是坐直、闭着眼睛,像我们一般说的禅坐。基本上,这里的“修”是指习惯于这个教授,一再地熟悉它。比如说,如果我现在对这个教授有一点概念的话,当我在此跟大家说话的时候,我应该要想到,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跟大家说话。如果我现在正在喝可乐,我应该想,这也许就是我最后一杯可乐。我可能会投生为某种生物,即使掉在可乐里也不知道那是可乐,更别说去享用它。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习惯这个概念。想想其实满可怕的,当我们今晚道别说晚安时,想一想,也许这真的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们说再见。有的人会说,“少来!”他们以为这是玩笑话,但这不是玩笑。有些人会说,你还年轻,会活很久,但这不一定是事实。然而,我并不是悲观。如果你悲观,就表示你还执著此生。这表示你非常希望明天还活着,而你知道你明天不会活着,所以你承受煎熬。但你知道吗,了解无常就是──如果你能对你的先生、太太、男朋友、女朋友、或任何人,对待他们就好像这是相处的最后一个晚上,你就可能真正得到快乐。对于初学的人,也许这么想会有点令人不安,但是你会慢慢习惯。有些人刚开始会感到悲伤,或甚至害怕,但是你会慢慢习惯并且满怀珍惜。对于此生的珍惜,会取代你刚开始所感觉到的害怕和悲伤。有时候是会令人不安。我不是吹嘘我的修行多好,可是我常常试着这么做。有时候我跟朋友打电话,当对话要结束时,我就会试着想:也许这就是我最后一次跟他通话了。这个时候,我会有悲伤的感觉,我就会说好几次再见。在电话的另一头,我常注意到对方感到有些困惑──“仁波切是怎么回事?也许他爱上我了?〈笑声〉”可是当下次又有机会跟对方讲话的时候,就会很珍惜──“哇!你还活着!”因此,禅修基本上就是习惯于那个概念。

  总结地说,如果你执著此生,你就不是佛法修行人;如果你执著娑婆轮回,你就没有出离心;如果你执著于自己,你就不是菩萨;如果你有执著,你就没有见地。这就是“远离四种执著”。如何修持?闻、思、修。今天所说的只是迅速的一瞥,只是在如海洋一般广大的札巴坚赞和萨迦传承教法中的一小滴水。祈愿我们拥有不间断的功德,一直享有萨迦传承这么丰富的教法。房间开始越来越热了,大家都应该离开了。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

  

  

《远离四种执著》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奢摩他之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