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 初归敬颂及略述本论之重要
甲二 次开为四门
乙一 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分三
丙一 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丙二 其身获得功德事理分二
丁一 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丁二 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丙三 得已于教所作事业分二
丁一 于印度所作事理
丁二 藏中所作事理
乙二 令于教授起敬理故开示其法殊胜分四
丙一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丙二 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丙三 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
丙四 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乙三 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分三
丙一 听闻轨理分三
丁一 思惟闻法所有胜利
丁二 于法法师发起承事
丁三 正听轨理分二
戊一 断器三过
戊二 依六种想
丙二 讲说轨理分四
丁一 思惟说法所有胜利
丁二 发起承事大师为法
丁三 以何意乐加行而说
丁四 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丙三 于完结时共作轨理
乙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分二
丙一 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分二
丁一 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分六
戊一 所依善知识之相
戊二 能依学者之相
戊三 彼应如何依师之理分二
已一 意乐亲近轨理分三
庚一 总示亲近意乐
庚二 特申修信以为根本
庚三 随念深恩应起敬重
已二 加行亲近轨理
戊四 依止胜利
戊五 未依过患
戊六 摄彼等义
丁二 总略宣说修持轨理分二
戊一 正明修法分二
已一 正修时应如何分三
庚一 加行
庚二 正行分二
辛一 总共修法
辛二 此处修法
庚三 完结
已二 未修中间应如何
戊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丙二 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分二
丁一 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分三
戊一 正明暇满分二
已一 闲暇
已二 圆满
戊二 明其义大
戊三 思惟难得
丁二 如何摄取心要之理分二
戊一 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分二
已一 三士道中总摄一切至言之理
已二 显示由三士门如次引导之因相分二
庚一 显示何为由三士道引导之义
庚二 如是次第引导之因相分二
辛一 正明因相
辛二 所为义
戊二 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分三
已一 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三
庚一 正修下士意乐分二
辛一 发生希求后世之心分二
壬一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分四
癸一 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癸二 修习胜利
癸三 当发何等念死之心
癸四 修念死理分三
子一 思决定死
子二 思惟死无定期
子三 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壬二 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分三
癸一 思惟地狱所有众苦分四
子一 大有情地狱
子二 近边地狱
子三 寒冷地狱
子四 独一地狱
癸二 旁生所有众苦
癸三 饿鬼所有众苦
辛二 依止后世安乐方便分二
壬一 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归依分四
癸一 由依何事为归依因
癸二 由依彼故所归之境分二
子一 正明其境
子二 应归依此之因相
癸三 由何道理而正归依分四
子一 知功德分三
丑一 佛功德
丑二 法功德
丑三 僧功德
子二 知差别
子三 自誓受
子四 不言有余而正归依
癸四 既归依已所学次第分二
子一 摄分中出
子二 教授中出分二
丑一 别学分二
寅一 遮止应学
寅二 修行应学
丑二 共学
壬二 一切善乐所有根本发深忍信分三
癸一 思总业果分二
子一 正明思总之理
子二 分别思惟分二
丑一 显十业道而为上首
丑二 抉择业果分三
寅一 显示黑业分三
卯一 正显示黑业道
卯二 轻重差别分二
辰一 十业道轻重
辰二 兼略显示具力业门
卯三 此等之果
寅二 白业果分二
卯一 白业
卯二 果
寅三 业余差别
癸二 思别业果分三
子一 异熟功德
子二 异熟果报
子三 异熟因缘
癸三 思已正行进止之理分二
子一 总示
子二 特以四力净修道理
庚二 发此意乐之量
庚三 除遣此中邪执
已二 于共中士道次修心分四
庚一 正修意乐分二
辛一 明求解脱之心
辛二 发此之方便分二
壬一 由于苦集门中思惟分二
癸一 思惟苦谛生死过患分二
子一 显示四谛先谈苦谛之意趣
子二 正修苦谛分二
丑一 思惟生死总苦分三
寅一 思惟八苦
寅二 思惟六苦
寅三 思惟三苦
丑二 思惟别苦分四
寅一 三恶趣苦
寅二 人苦
寅三 非天苦
寅四 天苦分二
卯一 欲天三苦
卯二 上二界粗重苦
癸二 思惟集谛流转次第分三
子一 烦恼发生之理分四
丑一 正明烦恼
丑二 如何生起之次第
丑三 烦恼之因
丑四 烦恼过患
子二 彼集业之理分二
丑一 正明所集之业分二
寅一 思业
寅二 思巳业
丑二 如何集业之理
子三 死没及结生之理分五
丑一 死缘
丑二 死心
丑三 从何摄暖
丑四 死后成办中有之理
丑五 次于生有受生道理
壬二 由于十二缘起思惟分四
癸一 支分差别
癸二 支分略摄
癸三 几世圆满
癸四 此等摄义
庚二 彼生起之量
庚三 除遣于此邪执分别
庚四 抉择能趣解脱道性分二
辛一 以何等身灭除分二
辛二 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已三 于上士道次修心分三
庚一 显示入大乘门惟是发心
庚二 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分四
辛一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辛二 修菩提心次第分二
壬一 修七种因果教授分二
癸一 于其渐次令发定解分二
子一 开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
子二 诸余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癸二 如次正修分三
子一 修习希求利他之心分二
丑一 引发生起此心所依分二
寅一 于诸有情令心平等
寅二 修此一切成悦意相
丑二 正发此心分三
寅一 修慈
寅二 修悲
寅三 修增上意乐
子二 修习希求菩提之心
子三 明所修果即为发心
壬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而修分三
癸一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
癸二 若能修习彼心定能发生
癸三 修习自他相换法之次第分二
子一 除其障碍
子二 正明修法
辛三 发起之量
辛四 仪轨受法分三
壬一 未得令得分三
癸一 所受之境
癸二 能受之依
癸三 如何受之轨则分三
子一 加行仪轨分三
丑一 受胜归依分三
寅一 庄严处所安布塔像陈设供物
寅二 劝请归依
寅三 说归依学处
丑二 积集资粮
丑三 净修意乐
子二 正修仪轨
子三 完结仪轨
壬二 己得守护不坏分二
癸一 修学现法不退发心之因分四
子一 为于发心增欢喜故应当修学忆念胜利
子二 正令增长所发心故应当修学六次发心分二
丑一 不舍所发心愿
丑二 学令增长
子三 为利有情而发其心应学其心不舍有情
子四 修学积集福智资粮
癸二 修学余生不离发心之因分二
子一 断除能失四种黑法
子二 受行不失四种白法
壬三 设坏还出之方便
庚三 既发心已学行道理分三
辛一 发心已后须学学处之因相
辛二 显示学习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辛三 正释学习学处之次第分二
壬一 于总大乘学习道理分三
癸一 净修欲学菩萨学处
癸二 修已受取佛子律仪
癸三 受已如何学习道理分三
子一 何所学处
子二 其中能摄诸学道理分二
丑一 正义数量决定
丑二 兼说次第决定
子三 于此如何学习次第分二
丑一 初于总行学习道理分二
寅一 学习六度熟自佛法分六
卯一 学习布施分四
辰一 布施度性
辰二 转趣发起布施方便
辰三 布施差别分三
巳一 总一切依当如何行
巳二 观待别依所有差别
巳三 布施自性所有差别分别三
午一 法施
午二 无畏施
午三 财施分二
未一 实舍财施分三
申一 舍财道理分四
酉一 惠施何田
酉二 何心惠施
酉三 如何行施
酉四 施何等物分二
戌一 略示应舍不应舍物
戌二 广释分二
亥一 广释内物可舍不舍
亥二 广释外物可舍不舍分二
天一 不舍外物道理
天二 惠施外物道理
申二 若不能舍当如何行
申三 习近对治布施障碍
未二 惟意乐施
辰四 此等略义
卯二 学习持戒分五
辰一 尸罗自性
辰二 趣入修习尸罗方便
辰三 尸罗差别分三
巳一 律仪戒
巳二 摄善法戒
巳三 饶益有情戒
辰四 修尸罗时应如何行
辰五 此等摄义
卯三 学习忍辱分五
辰一 忍之自性
辰二 趣入修忍之方便
辰三 忍之差别分三
巳一 耐怨害忍分二
午一 破除不忍怨所作害分二
未一 破除不忍障乐苦分二
申一 显示理不应嗔分三
酉一 观察境
酉二 有境
酉三 所依嗔非应理
申二 显示理应悲愍
未二 破除不忍障利等三利毁等三分二
申一 破除不忍障誉等三分三
酉一 思惟誉等无功德之理
酉二 思惟有过失之理
酉三 故于此破应当欢喜
申二 破除不忍作毁等三
午二 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败
巳二 安受苦忍分三
午一 必须安受苦之理
午二 引发此之方便分二
未一 有苦生时破除专一执为不喜
未二 显示其苦理应忍受分三
申一 思惟苦之功德
申二 思惟能忍众苦难行之功德分二
酉一 思解脱等诸大胜利
酉二 思能遮止无量大苦所有胜利
申三 从微渐修无难之理
午三 处门广释
巳三 思择法忍
辰四…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仪轨及科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