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业,因为其果报可能是极大的;也绝不应放纵自己哪怕去造一丁点的恶业并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
依止真正的上师并接受其教言,意识到恶业乃是吾等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漂泊的因,我们必须很小心谨慎地辨别取舍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确保自己的行为被三殊胜所摄持。首先是前行发菩提心──发愿为了一切众生而修持成就此等法门;这让我们的修行为最胜方便所摄。其次是正行无缘专心一意地住于等持;这使我们的修持不为违缘障碍所坏。最后结行把所有功德回向利益一切众生;这使得我们修行的善根在直至成佛之前持续增长。回向功德和善业的最佳方式是为所有众生成佛而作回向。
以此三殊胜为导,我们应经常不断地努力行持善法。我们可能具足各种世间的福德善根,这些会给我们带来诸如长寿和富裕等暂时的果报;然而一旦这些福报享尽,我们仍会再次堕入三恶道。尽管根本乘(小乘)的声闻和缘觉行者可以让自己从轮回中解脱,但他们成佛所用时间极其漫长,要经历许许多多劫。经由菩萨所行玛哈衍那大乘胜道,为了饶益一切有情,我们可以迅速地成就佛果。
如果我们真心希望从此轮回大海中得到解脱,那没有什么比找到真实无欺、广大究竟的皈依处更至为重要了。但首先我们需要了知轮回之自性,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轮回彻底是众苦充满,我们的心相续中才会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否则)我们只会不断地想着轮回是舒适惬意的,而连欲求逃离轮回之念都不会生起。由此可见,深入思维轮回过患并了知自己就犹如犯人身陷牢狱一般被囚禁于轮回中,是多么重要。囚犯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脱离牢笼是不可能的,而唯有向身居高位具有权势者求助方可得救。出于完全相同的道理,我们需要那些自己已经超越轮回的圣者的救助。
我们也许会琢磨:“轮回是从何时开始的呢?”除了遍知的佛陀以外没有人能够(就这样)指着说:“这就是轮回的开始。”我们在无数生中一直被轮回苦海的幻相欺骗着,如果不采取对治办法这种情形还将接着持续下去,经年累劫。佛陀在《正法念处经》中云:“如果把我们在过去世中曾经转生为昆虫的肢体堆集一处,将比须弥山王还高。”
我等凡夫所不能认识到的是,轮回唯一即是痛苦。就如患了黄胆的病人看到白海螺都呈黄颜色;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去看,他们也绝不会看到它呈现白色。
遍布轮回有三种苦,所谓苦苦、变苦和行苦。苦苦是指旧苦未尽又遭新苦;一个例子是地狱道和其它恶道众生连续不断地遭受着的痛苦。变苦是指恒时不断地经受乐、苦的交替更迭。有时我们会享有安乐、财富和名闻,但它们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譬如,一个令人愉悦的夏日,我们与诸朋友去野餐;此刻我们安坐于草坪上,轻松愉快、无忧无虑、心满意足,但突然我们却被毒蛇咬了。此即为变苦。行苦是指遍布轮回各个角落并永远潜藏其中的苦。甚至诸如无色界天等高层天界的天人,可以住于很深的三摩地,但仍无法离苦。当他们住于禅定的引业[3]穷尽后,他们还会再次堕入三恶道,因为他们并没有根除自己的内三毒。
为从此三有的苦海中解脱,我们应该寻求依止怎样的皈依处呢?诸如山神、星曜、风神、水神或其他大力鬼神等,自己尚未从轮回中解脱,不能给我们永久广大的庇护,它们只会让我们失望,因此这些凡庸的对境不堪为我们的皈依处。唯一最胜无欺皈依处,即是远离了贪嗔、冤亲平等、对一切众生都具足大悲的佛、法、僧三宝。
佛陀显化为三身与五智,圆满具足一切断、证功德;法即是佛陀所宣演的法门,开显我等灭苦之正道;僧即是具足教、证功德的修行团体。
最密的层面上,上师总集三宝于一体:上师的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上师就象如意宝,总集了一切皈依处,他的究竟自性超越了庸凡之意。忆念上师即是忆念一切诸佛。因此,全身心地依止上师,这本身就具足了皈依的全部意义和要旨。
随后,迈向正觉之主要道即是发菩提心。到现在为止,我们尚分别敌友,憎恶怨敌珍爱亲友;但如今我们应观想所有众生都平等无别地是我们此生对自己具大恩德的父母。若我们静下心来思维我们的父母对自己有多么恩重如山──他们是怎样哺育抚养我们长大,把他们所有的心血都奉献于我们的利益和安乐──那我们自然而然的唯一反应和愿望将会是想方设法报答他们。
所有众生都希求安乐并不欲受苦,但由于他们并不知道正确的方法途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给自己造下更多更大的苦因。所想和所作完全背道而驰。为了让一切如母有情从痛苦中解脱并引导他们趋向正觉,我们不仅应在心中对他们生起强烈的大悲心,更应付诸行动,努力行持六波罗密,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并以般若波罗密证悟“无我”。
[1]八闲暇:没有生于八种无暇处,即地狱、饿鬼、傍生、边地、长寿天、邪见、佛不出世以及喑哑。
[2]十圆满:包括五种自圆满,即所依圆满、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信心圆满;以及五种他圆满,即如来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
[3]引业:引发总报,能令生于某处某趣之业。
上师瑜伽
在所有的修法中,最堪能疾速加持圆满我等目标和祈愿者,厥为上师瑜伽[1]。上师瑜伽其意思是与上师的自性相应,它是所有前行、正行的精髓和基础;它是最究竟的法门,但任何人,不论其是上等、中等还是下等根器,都可以修持此法并获得成就。在遣除障碍、修持得到长进和获得加持方面,没有比上师瑜伽更殊胜的修法了。正是籍由从修持上师瑜伽得到的加持,我们才能在正行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乃至大圆满的修习上有所进展。
上师瑜伽是佛陀所传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所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都(将)是通过依止真正的上师才证得佛果的。依止具德上师是真正的佛子行。根据密咒乘,上师瑜伽是修法中的心髓,各宗各派都视其为所有修法的核心而珍爱之。例如在噶举传承,一个正行修法被称作“在道上保任对上师的信心”,其窍诀中最强调的是强烈的信心。萨迦传承和宁玛传承亦复如是。
成就上师的三身有很多种修法,不同的修法分别侧重上师外、内、密与极密层面[2]。可以这么说,上师瑜伽是(其中)最易于修持但却是最为甚深的。这里我们将依照大圆满龙钦宁提能显遍智妙道前行来作阐述。此前行共分六部分:厌离轮回的转心四法、皈依、发菩提心、金刚萨埵忏悔业障、供曼扎以及最后的上师瑜伽。记住所有的法门,无论前行还是正行,都必须用上师瑜伽──与上师的自性相应的定解来修习,这非常重要。
在上师瑜伽中,我们从内心深处生起极大的信心和感情,来向自己的上师呼唤和祈请。这里,上师显现为莲花生大士(咕噜仁波切)的身相;莲师曾发下神圣的誓愿,于此五浊恶世,若对他生起虔诚和信心,那他的加持会比其他佛陀来得更疾速。用莲师自己的话来说:“何人成就我,即成就一切诸佛;何人见到我,即见到一切诸佛。”
这就是莲师的宏愿──永远真实无欺的誓言。因为虽然莲花生大士的大悲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但对此末法时代的众生而言,他的大悲加持却尤其迅速有力。思维我们自己的根本上师,我们会看到他的功德与诸佛齐等,而他的恩德则甚至超过了诸佛,因为他在我们需要他的此时降临于世。举例来说,有一群人,大家都同样富裕;但其中最慈悲的是用自己的财富来帮助那些最急需帮助的贫苦大众的那个人。上师的慈悲亦复如是。
修习上师瑜伽时,我们观自己的根本上师与莲师无二无别,这样我们得到的加持会具力并且迅速。当具证上师的智慧慈悲与弟子的信心精进因缘会聚时,就如同太阳光突然透过凸透镜聚焦于干草上,让它立刻就燃烧成熊熊大火。同样地,我们得到的加持与我们的信心强弱直接相关联。
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大部分:首先是明观皈依境,其次是向上师热切地作祈请,最后是领受四灌顶。
[1]上师瑜伽:梵文为“咕噜约嘎(瑜伽)”,藏文为“喇美纳觉”。
[2]例如在《龙钦宁提》自宗,外修法即是此《上师瑜伽》,内修法是《持明总集》,密修法是莲师显现观音相的《苦自解脱》,极密修法是《上师明点印》,它专注于心轮住着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的龙钦巴尊者。
明观皈依境
在佛经里我们会拜读到,在他们证悟圆满正觉的前夕,诸如阿弥陀佛等菩萨们向一切诸佛作甚深的祈请和广大的供养。他们祈祷他们可以化现自己的佛刹并于此佛刹中化身(无量无边),以此来尽最大可能地饶益一切有情。
然而金刚乘对佛刹的理解和观点则更深入。金刚乘的根本在于“清净见”,即观一切诸法彻底清净无染。为了达到这个清净见,我们不把自己现在的处所视作平庸之地;我们应观其为清净佛刹。当我们念诵仪轨中明观福田的文句时,我们把当下的处所观为莲花生大士的净土桑东巴瑞(意为铜色吉祥山),其中万物皆十分圆满。黄金为地,如意宝树成行,天降甘露妙雨。一切有情都是勇士和空行;(化现)诸鸟亦出雅音演畅妙法;自然界的风声、水声、火声等皆和谐成金刚上师(莲师)咒;诸念皆是智慧和大乐之显现。所以此处的清净观比经部所述更为广大周遍。
于此自显佛刹之圆满处所,我们把自己观想为与莲师佛母益西措嘉无二无别的诸佛之母(诸佛之源)──金刚瑜伽母。其身红色放光,一面二臂三眼。右手持弯刀举向虚空,左手托巴(颅盖)盛满鲜血[1]。左臂弯曲怀着卡张嘎(三尖天杖),天杖顶端是金刚杵。以舞姿站立于莲花座日轮上,左足下踏着一具…
《上师瑜伽系统传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