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真实不空,④不能断截,⑤不能破裂,⑤不可剖分,三无可损坏。是为金刚之七殊胜义。
故常以金刚喻佛之三身四身等,能具四身如金刚,而为一切所不能坏之三业,则成为金刚大持之佛体矣。
今此《恒河大手印口授》之法,实为一切金刚所趣由之道或乘,所谓金刚乘者是也。又如称身为金刚身者,以其具足如上述金刚七义之一切功德,成就佛之四身及力故。又如称金刚坛城等,亦皆以其具上述金刚七胜义故。
空为诸法之实性,行非普通行蕴之行,乃为般若之智行。般若之智行,常住于法性,亦常运行不息,故合言空行,此为胜义谛说。若以行表,常飞行于空中,则是俗义谛说。空行有男女,或称父母,男者又称为勇父,女者又称为勇母。此中但云空行,意即指空行母,略去母字者,藏文续部中之通例也。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具忍具慧那喏者,具种修心如是行。
[讲解]
此颂是谛洛巴祖,称谓那喏巴祖,而启教口授之首颂。谓大手印法,虽本无可表示,然若汝那喏巴,对于吾谛洛巴上师,已具足种种苦行、难行、忍,且具足智慧,实为具诸堪能种性之弟子,今且口授汝修心之要,应如是行之也。
大手印,有言声文字之能诠,及其所诠,根、道、果三者。
所谓的根大手印者,即一切众生之本心体性,与佛无别,平等平等,元本清净常住。虽忽然不觉而起无明,然其真心体性,仍自明净,纵在六道轮回,终仍不增不减。此妙明净性之本体,有时又称之为本党如来、普贤如来、本清净见,等等,名异实同,此即一心,即根本大手印也。
旧派有说,以此普贤如来为元始佛(根元义),无庸积集资粮,净除业障,(同于无须头上安头之意)。如彼海水,因风掀动而生波浪,若更加以搅动,则更无宁息澄清之时。又如空中,云雾虽起,空中云雾散去,空性仍在,毫未减损。若吾人之心,本无明净之体性者,则以任何方便,不能净之。以心本具妙明净体故,斯可以方便,拂去背觉合尘之妄念,而得背尘合觉以成佛也。
所谓道大手印者,恭敬信顺于上师,而得闻于法,由闻而如理思维,得决定之正知见,又如理修行之,是即道大手印也。
由闻思修之结果,一旦豁然,究竟通达,证得本觉妙智时,是即果大手印。
又根本之大手印,超乎思量言说,非凡夫之分别妄心所能了知,非凡夫之言说所能宣说故。至于弟子于上师,必善依止者,有三义:
一依止为因,二依止为缘,三依止为加持。
云何因?谓依止于上师,得闻于“不修不整不散乱”之最胜口诀,遂依教修持此三决定要义,即是成就之胜因。
云何缘?谓以依止故,得具足一切忏堕集资之胜缘。
云何加特?谓以依止上师,得口诀之胜因,及忏集之胜缘,恒常不断,精进以行持,自能凭仗上师无上加持力,忽然于一刹那,通达实际本元之根本大手印,而得现证。有如哑子食糖,不可言表之境地,是即依止为成就之加持义也。
真要得此加持者,最要于所依止之上师。具至极之净信心、恭顺心。昔西藏大德当巴桑结,有弟子求其加特,即示之云:汝必具至极之净信与恭顺心而后方可。是故于大手印道欲得加持者,最极首要,对于上师具净信与恭顺之心,则诸佛如来,即现上师之相,为之加持。譬如欲从日光中取火者,则依透镜。透镜,即弟子之信顺心,能生加持之火,以烧灭二障,而得成就也。
那若巴祖,在印度为六大善巧门已得成就者之一,降伏外道,于佛教性相二宗,研究甚精,但于静坐心不能宁,乃遍寻求安心法门,欲专依止成就大德,闻谛洛巴祖之名,日日寻访。一日至僧伽道场,忽见谛祖作疯狂状,在烤火房中。即甚奇之,以为必谛祖也。时谛祖示现神通,以火烧鱼而食,一鸣指间,吐鱼复活,又一鸣指间,鱼腾空而去。那祖大敬之。虽他僧谓为疯狂之人,而已独于谛洛巴祖前,具至极无比最大之净信敬顺心,且具不可思议之苦行难行,如传所述,小大之死难,凡二十四次。
今但学其一次:一日者,师徒二人同处于高大房屋之顶端,谛祖忽自语曰:若有弟子;于其上师,真具信顺者,当跃此屋下。那祖闻言,毫无犹疑一跃而下,肢节俱碎,几死。而谛祖徐下,呼询曰:痛乎?那祖曰:甚痛。谛祖即以手抚之,体还如故。
譬如应空无所依,大手印亦无依境。
住于任运境界中,定从缠缚证解脱。
[讲解]
上文正示以种种修心口诀,多以譬喻为说。此颂以虚空为喻,谓如彼虚空,体性无际,无所可依,而此大手印之体性,本自空寂,亦无所可依处。故惟有于此本妙明净之一心,离一切戏论及修整,任运宽坦而安住,则决定能从无始无明、二障缠缚上,得其解脱自在也。
将此心顿然放下,明性即自现前,刹那妄念生起,刹那慧火烧除之,此心及妄念,同时解脱故。应知生灭心之妄念,与非生灭心之明性,本来体无有二,如海水之波、夏天之雷,(起本无起,灭本无灭)。然若未能通达任运,则仍当依白莲大师所著《大手印法要》中,前二步之方便以修之。
至尊米拉热巴示云:不整治以为修者,要须达乎三事:一者,烦恼及安念,不整治者则堕落。二者,乐明无念,不整治则流转三界。三者、本心则不许整治。—
—此则示人以未可误会为毫不修整之理。
谓修真正大手印者,于原离善恶之本明心性,因不得分别修整,此如山瀑流下,清浊自分,或怒流急湍自激自平。乐明无念者,即是一道清净,照寂而明定。
但若烦恼妄念炽盛生发时,又必猛提正念,厉声一
(呸),束使还净。若为束之过紧,亦以一呼(呸)声,令妄住于本明体上。如是者,不惟不致为烦恼妄念所牵而堕落;且使之成为助道之胜缘。
至于乐受过甚者,亦必以一呼(呸)声,令明得显。无念不是无记,更当别于外凡,斯可免流三界。
其第三者,本心不许整治,则没有以上诸病,而得善住于自心明体者,自当无任何之修整,令得任运通达,证入本觉智境焉。
又贡师地时口示云:乐、明、无念,三事当等持。乐特甚,趣欲界;明特甚,趣色界;无念特甚,趣无色界。此即乐、明、无念,也就是须有整治之要训也。
又解。此颂首句,虚空无可依之“依”字,有“指示言诠义”。次句大手印亦无依之“依”
字,有“依之作修”义。由是吾人虽常言虚空虚空,而真实之虚空体性,则离于指示与言诠所能表状者。同理,大手印之真实体性,既已超乎思量言诠说境,则所谓修待于大手印者之修处,实同虚空,而亦无有可指示言诠者,是即所谓无修而修。第三句住于任运境界中,即是无修而修,谓如乳足婴孩,任运宽坦而入睡,则任何缠覆,悉归于法尔界中,任何系缚,决定解脱。
萨罗哈大师云:若能决定了达此心体性,同于虚空,无可方物,则亦能知修者,实无何可修,而一切妄念,本自无有。又如此自心之实际体性上,勿起整治之作意,于善恶念兴起时,绝不以爱憎心相应而著之,及以整治作意重为其污染增上缘,则此自即得任运,安定于其本妙明净境。(心不整治则自明,水不搅动则自澄),此财尤为甚深之要义也。
譬如以眼观察虚空无所见,
如是以自心观本净妙明心,
一切邪妄分别消除证觉地。
譬如空中云雾散,本无住者及去者,
分别识浪生于心,观心本净浪自灭。
譬如空离一切色,黑白等色不能染,
妙明心亦离诸色,善恶白黑不能染。
譬如晴明日光照,千劫黑暗顿开朗,
本净妙心放光明,多劫轮回业障消。
[讲解]
上段一颂,已以虚空喻说心之本体性,今再以三颂,仍就虚空表喻心之相与用:1、吾人于明净晴空中,唯见炳炳长空,空无一物,此喻人若能悟得自性之本妙明净心时,其中原无一切妄惑颠倒,是即见性成佛也。2、空中有时现有云雾,而此云雾何来,则缘乎地气,地气所缘皆无非因缘所生之法,其自性本空,假有实无。当其生起,不可计执其住;及其散时,不可计执其去。依乎心起之安念,亦复如是。委念何由生?无非缘于种肿情物为其对象,而此为对象之情物,又何一而非本无自性之因缘所生法乎!不惟倏起倏灭之妄念无自性,即当前心念,能起所起,能灭所灭,皆无自性,无一能越于本明心体之外。达乎此,则立即可于本明心体,任运宽坦而定,其妄境妄念,如心识之波浪者,自亦顿灭矣。3、第三颂,以虚空喻心,明其原不受任何之色染,所谓一切色者,此中但指形色与显色。形色为大小长短方圆等,显色为蓝绿红黄黑白诸种色。吾人见此界之天空,当其明净时,惟觉其呈现一种所谓天蓝色者,则因如《对法论》所云:此一天下,须弥山南,皆为吠琉璃色所映显,即此天青之蓝色。实则虚空者,不惟不可言其具何形色,并且不可执计其具何显色,纵于在某种因缘生起时,假现何色,但真空固无任何之色相。假有之色。自未尝染污此虚空。如是,善恶之白黑等业,实皆不能污染此心之真实体相,与此正同。此心之如来藏性,如如常住,在凡未灭,在圣未增,即是此理。
此开首诸颂,何以多引虚空为喻?则以此心本体,即是虚空之体,凡所有一切之色法、心法、心所法,皆为所包摄而无余。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又空生此心中,如海一沤发,生死涅磐法,亦不外此一心。故《金刚歌咏》,引萨罗哈大师之颂曰:“此心体性应求得,此如意宝我敬礼。”彼中释云:唯此心体,为一切诸法之种子,由心种子,现起生死涅磐一切法,明了此种现之法者,可得解脱。不明了者,沉轮三有也。
复次,如日光明,能破黑暗,无论何处,曾经多年劫之黑暗,但得日光一照,立即开明。且其光明,虽有时为云雾掩遮,其明体固常在也。同理,此心本妙明净,本具本觉智光,纵属无始劫来,在迷众生,流转生死,轮回六道,随业浮沉,然其本觉智光,常有未失,不过有如云掩日光,一旦云散天开,则朗朗辉辉,大千炳耀。此则犹如由不觉而始觉,始…
《恒河大手印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