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一心之法,即了知其本自空寂而无生,则计善计恶、计是计非、或爱或憎、或取或舍,岂非以妄逐妄?如水已不清,更从而搅乱之,则永不能澄定乎!
是故要在明乎此理,不修不整,无取无舍,心体炒明,才能显发也。故颂又接云:能如是超脱一切边见计执者,即得殊胜见之王,是为见之最要口诀。修持者,亦须毫无计执,如根本智,后得智,真实修,非真实修,乃至此法彼法,或深广,或非深广,以及其他一切等量之计执。前曾云:若无散乱是修王,令再转深,示以越深广量等,方为殊深修之王。盖必如此,方能无散乱也。
复次,前颂示云:若无作求是行王,今则转深,示令离断边品,才得殊胜之行王,离断边见品等,方是无作求之正义。否则又恐行者落入偏空。无所住道是佛道,前颂亦已言之,今颂进云:能无所住得殊胜果,则前颂为开示要门,今则进示深入此要门,以致究竟得果证之地。
故当与前颂合参之,而善得祖师之至恩意也。
行者初得觉受如瀑流,
中如恒河畅流而闲缓,
后如平水子母光明会。
解释:
以上三句,修自性定之境界也。
恒河大手印,为上上根器之行者而说,兹为非上上根器之行者,开方便之门。
善慧根器之行者,初修特时,妄念纷腾,如瀑流之觉受,较诸未修之时,妄念俗多,烦恼特盛,因开始认识其前所不自察之妄念故,当先修“切念法”,继调以
“纵念法”(参阅《大手印瑜珈法要》45~49条)。善修业者,过此队段,进入第二步时,自能进而觉受其想念,如恒河畅流之水,视瀑布之倒泻急湍缓和多矣。
(此为一心不乱之境,尚是入定初步,距成佛尚远。)但仍不免波浪起伏,思潮动荡,此则善巧运用种种修行口诀,(如“不随不止”,“无取无舍”
等,详见《大手印瑜珈法要》),精进修持,达到风平浪静、水面如镜之境,心已绝对安止,但尚未成佛,仍当精进修持。不及发放其子净光,与母净光会合为一,即得证矣。
如上修特,以其要在无著无缘,无求无作,而唯任运安住于本明净妙故,亦不固定时缘、处缘及事境等,一行住坐卧,皆可修持。
劣慧异生未堪善安住,
可于明点气脉诸要门,
以多技分方便摄特心,
调令任远安住于明体。
解释:
然有劣慧根器,未可于无缘无作等而善安住者,或缘木石、佛像,或缘月轮、吽字,乃至明点、金刚诵、宝瓶气等法,以作修持,令心得专一安止,而显生契入本觉智之光明。
若依业印增现空乐明,
须知加持双运之福智,
导自顶轮缓降不可泄,
渐提令遍全身一切轮。
解释:
若为特具堪能之异生,为合增长其觉受暖相空乐等,则可依其业印。此之方便,即欲乐定(就是双身法)。
诸大德开示多云:欲乐定重在气功,人之选择,尤为严格,多生过患,不易修习。且助长对治之法甚多,亦非必从事于此,乃能成佛。至助长之大者,莫如忏罪积资,即所以积福净障,是又非励力于修金刚萨埵及上师合修法两仪不为功也。此根桑祖师《大圆满禅定休息要门密记》中之警诫。贡师亦口示:业印不如光明大手印殊胜稳妥。
此之业印者,极难极险,详必另从师授,此但略言梗概。
谓修者,最要必如法加持方便智慧、外内铃杵,各作本尊,方堪福慧双修。尤必特具不失之堪能,令菩提自顶下降,降而无漏泄,且必反提而上,散布全身,各轮各脉,无一而稍失误,更必绝对非贪,否则立堕。
查双身法始于红教,并非白教专有。红数第三十二代诺那师祖,为近世罕有之大成就,未闻有双身法之传授。我更问于吴(润江)上师,诺那祖师以单修成就。双身法之真正法统,恐早已断绝。
现代有传双身法者,必为旁门左道,邪恶淫棍,读者切不可学也。且奸淫黄花闺女,法所不容。纵能逃过法律,决不能逃过护法空行,因果不爽,淫恶之徒,必堕畜生生地狱也。
绝离贪故空乐明方显,
长命黑发相饱如满月,
光彩焕发力大如狮子,
愿共速得安住胜成故,
此大手印极心要口诀,
且堪能种众生但受持。
解释:
能毫无失误而修至空乐明现前者,现世即可延长寿命,面貌端严如满月,泽润如良玉,返老还童,力大如狮子,具得八种世间成就已,渐得不久证于空乐明。
所谓空乐明者,即如如不动也。
跋记
此大手印口授,为无上成就谛洛巴祖师,在恒河畔,向其弟子那洛巴(白教第三代祖),释十二苦行之究竟,而面授者,一名《金刚大手印二十八颂》。(书中未必每顿四句,颂数亦不合廿八,但共一一二句,印度例以四句称一频。故总之而言耳。)
嗣为西藏大泽师,人称之为声明王者,马尔巴大士
(白教四祖)亲承那洛巴祖师传承,并亲承口授此颂已,在将波哈哩地,经那祖亲自抉择之下,而译为藏文。
此恒河大手印由贡噶上师在内地传授,张妙定居士整理听讲录于江陵。因其语句有过长者,译名需与本书其他各章一致,文字略有修正,惟原颂一字未改,仅修改讲义。原讲义精华,完全保留,增加部份,绝对可靠,后世学佛者,幸勿任意删改,致堕金刚地狱也。
马尔大士为大成就,《恒河大手印》从梵文译为藏文,绝无问题。贡噶上师虽已成佛,但不通汉语,张妙定居士没有修成,甚至无定力,故从藏文译作中文,可能有出入。如有精通藏文之大德,能取得藏文原本,校对《恒河大手印原颂》,则功德无量。原颂中译,因我无藏文原文,亦不通藏文,一字未改。后世学者,切不可在中文中推敲也。
本附录增加部分,均有可靠法本根据,如有虚妄之处,德清死后甘堕地狱。
大手印有数种,有顿有渐,顿者如《恒河大手印》,渐者如《大手印瑜珈法要》(大手印四瑜珈)。然皆无相密宗,无缘无住,无密咒,无本尊。但西藏有《大手印加行所摄上师相应金刚亥母合修略轨》,修金刚亥母本尊,细察其内容,似属加行。目前在台有此种法本流行,并不完备。例如种子字、莲花等颜色,并未表明。即使法本完备,读者亦不可以修,除非读者已皈依成就之白教上师,已接受金刚亥母之灌顶。然此种机缘,即使读者在西藏,恐终身难遇也。
藏密弟子莲华德清记
——————————————————
贡噶上师《恒河大手印讲义》贡噶上师
传讲于江陵释碧松
补详原颂文句观化庐主
整理听讲录圆智行者陶贵堂 校录
大手印之名,显教虽亦有之,然真正能称大手印者,则依萨迦大德贡迦尔将挫所云:非经密乘第四灌顶所授之大手印,不能称为大手印。
甘波巴大师,为广事导引摄受弟子故,说有二种:1、令由菩提道次第渐次趣入大手印。
此谓具普通根性者,由《中论》等学而渐入者,谓之实住大手印。
于较胜上根性者,令依密法,得受灌顶,修习气脉明点,六法(那洛六法)等道,以了达取证于本觉智,契合于大手印。
然此二者,为非上上。2、最上之大手印,则并不一定须灌顶等修,但当恭敬礼拜,承事亲近于其上师,或仅观于上师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证悟;如此由于无上恭敬顺信之心力,以依止于上师,更不假外物言诠,而能究竟了悟,以证取之大手印。方是大手印之最胜义心传也。
以故上师观察弟子根机成熟,一鸣指间,令其通达法尔,彼所通达,即是真正之大手印。
如口诀云“不修不整不散乱”者,即真正之大手印之最上法门也。
此则不必如《中论》等宗,依多门观察而始得之,盖真正大手印,非观察故,彼多门观之《中论》等道,原非上上大手印也。
须知上师者,本已具足无上加持力,得其无上加持,不假方便修整等,立即证得真实法尔。真实法尔,即是真正大手印。
彼多方观察者,为“班智达”派之方法,无修而修者,为“古萨里”派之方法。班智达,梵语意云大师。班智达派,谓讲习派。古萨里,梵语意谓行乞。古萨里派,谓实修派。
以上为《中论》宗等,与真正大手印之最大区别也。
又西藏大多数之中观见宗,其究竟,亦不过观求一切法之体性真实空义,此心之体性,自亦当然在所观察之内。今则我修我之心体,本妙明净,既为本炒明净,更何所观其为有为无、空与不空乎。是故一声“呸”际,万缘放下,但即保持本妙明净之常照体性,自本应更有何者之分别观察。
是故大手印,及大圆满胜慧两法门,实乃最极殊胜之以心修心,上上法门也。
祝拔宗之大手印四瑜珈,乃为循序专修于大手印者所说,此一呼“呸”声,万缘放下时,仅惟一念,不落散乱、不落昏沉与凭记,为最胜上。但如未能如是常保明照之体者,又当依彼四瑜珈等方便而修行。要当须知彼四瑜珈等,亦皆方便,原非大手印之真实处也。
大手印,梵文[名]嘛哈(大)穆得若(印)乌巴得夏(口诀)。藏文[名]大手印口授。四种语中,梵语为天语,故凡由天竺传译入藏土之佛典,类皆首标梵称,用示尊崇之意。其藏文译名中,于大印中,加入“手”字者,此在藏文中,为尊重佛典意。此手字,为尊称佛之手,表佛之如所有尽所有,及二无分别,空乐智慧。印者,亦表佛之二无分别智。此智最上、最要、且最密,犹如印符,又如印契。谓一切轮回涅磐之法,无不一一契合于佛之如如妙智,更无一法能逾越此智以外者。大者,简小而言。口诀,即口授者,谓言简意赅,且涵深理,且便口诵心记也。敬礼全刚空行!
[讲解]
金刚空行母,即亥母,为一切密宗之主体,一切口授之库主。恒河大手印,句句皆为口授,故先敬礼之。
敬礼有四义:一除障,二加持令造作圆满,三为利众生,④为善因回向众生,令皆同证大手印也。
金刚之甚深义,亦表佛之无二空智。凡夫之俱生我执,须金刚智慧,方可断除。人若得金刚智慧,则一切异熟,空尽无余。
金刚三摩地,能坏灭一切烦恼业惑而无余。
又金刚者,有七义:一坚固,二精要,三…
《恒河大手印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