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恒河大手印釋▪P3

  ..續本文上一頁此一心之法,即了知其本自空寂而無生,則計善計惡、計是計非、或愛或憎、或取或舍,豈非以妄逐妄?如水已不清,更從而攪亂之,則永不能澄定乎!

  是故要在明乎此理,不修不整,無取無舍,心體炒明,才能顯發也。故頌又接雲:能如是超脫一切邊見計執者,即得殊勝見之王,是爲見之最要口訣。修持者,亦須毫無計執,如根本智,後得智,真實修,非真實修,乃至此法彼法,或深廣,或非深廣,以及其他一切等量之計執。前曾雲:若無散亂是修王,令再轉深,示以越深廣量等,方爲殊深修之王。蓋必如此,方能無散亂也。

  複次,前頌示雲:若無作求是行王,今則轉深,示令離斷邊品,才得殊勝之行王,離斷邊見品等,方是無作求之正義。否則又恐行者落入偏空。無所住道是佛道,前頌亦已言之,今頌進雲:能無所住得殊勝果,則前頌爲開示要門,今則進示深入此要門,以致究竟得果證之地。

  故當與前頌合參之,而善得祖師之至恩意也。

  行者初得覺受如瀑流,

  中如恒河暢流而閑緩,

  後如平水子母光明會。

  解釋:

  以上叁句,修自性定之境界也。

  恒河大手印,爲上上根器之行者而說,茲爲非上上根器之行者,開方便之門。

  善慧根器之行者,初修特時,妄念紛騰,如瀑流之覺受,較諸未修之時,妄念俗多,煩惱特盛,因開始認識其前所不自察之妄念故,當先修“切念法”,繼調以

  “縱念法”(參閱《大手印瑜珈法要》45~49條)。善修業者,過此隊段,進入第二步時,自能進而覺受其想念,如恒河暢流之水,視瀑布之倒瀉急湍緩和多矣。

  (此爲一心不亂之境,尚是入定初步,距成佛尚遠。)但仍不免波浪起伏,思潮動蕩,此則善巧運用種種修行口訣,(如“不隨不止”,“無取無舍”

  等,詳見《大手印瑜珈法要》),精進修持,達到風平浪靜、水面如鏡之境,心已絕對安止,但尚未成佛,仍當精進修持。不及發放其子淨光,與母淨光會合爲一,即得證矣。

  如上修特,以其要在無著無緣,無求無作,而唯任運安住于本明淨妙故,亦不固定時緣、處緣及事境等,一行住坐臥,皆可修持。

  劣慧異生未堪善安住,

  可于明點氣脈諸要門,

  以多技分方便攝特心,

  調令任遠安住于明體。

  解釋:

  然有劣慧根器,未可于無緣無作等而善安住者,或緣木石、佛像,或緣月輪、吽字,乃至明點、金剛誦、寶瓶氣等法,以作修持,令心得專一安止,而顯生契入本覺智之光明。

  若依業印增現空樂明,

  須知加持雙運之福智,

  導自頂輪緩降不可泄,

  漸提令遍全身一切輪。

  解釋:

  若爲特具堪能之異生,爲合增長其覺受暖相空樂等,則可依其業印。此之方便,即欲樂定(就是雙身法)。

  諸大德開示多雲:欲樂定重在氣功,人之選擇,尤爲嚴格,多生過患,不易修習。且助長對治之法甚多,亦非必從事于此,乃能成佛。至助長之大者,莫如忏罪積資,即所以積福淨障,是又非勵力于修金剛薩埵及上師合修法兩儀不爲功也。此根桑祖師《大圓滿禅定休息要門密記》中之警誡。貢師亦口示:業印不如光明大手印殊勝穩妥。

  此之業印者,極難極險,詳必另從師授,此但略言梗概。

  謂修者,最要必如法加持方便智慧、外內鈴杵,各作本尊,方堪福慧雙修。尤必特具不失之堪能,令菩提自頂下降,降而無漏泄,且必反提而上,散布全身,各輪各脈,無一而稍失誤,更必絕對非貪,否則立墮。

  查雙身法始于紅教,並非白教專有。紅數第叁十二代諾那師祖,爲近世罕有之大成就,未聞有雙身法之傳授。我更問于吳(潤江)上師,諾那祖師以單修成就。雙身法之真正法統,恐早已斷絕。

  現代有傳雙身法者,必爲旁門左道,邪惡淫棍,讀者切不可學也。且奸淫黃花閨女,法所不容。縱能逃過法律,決不能逃過護法空行,因果不爽,淫惡之徒,必墮畜生生地獄也。

  絕離貪故空樂明方顯,

  長命黑發相飽如滿月,

  光彩煥發力大如獅子,

  願共速得安住勝成故,

  此大手印極心要口訣,

  且堪能種衆生但受持。

  解釋:

  能毫無失誤而修至空樂明現前者,現世即可延長壽命,面貌端嚴如滿月,澤潤如良玉,返老還童,力大如獅子,具得八種世間成就已,漸得不久證于空樂明。

  所謂空樂明者,即如如不動也。

  跋記

  此大手印口授,爲無上成就谛洛巴祖師,在恒河畔,向其弟子那洛巴(白教第叁代祖),釋十二苦行之究竟,而面授者,一名《金剛大手印二十八頌》。(書中未必每頓四句,頌數亦不合廿八,但共一一二句,印度例以四句稱一頻。故總之而言耳。)

  嗣爲西藏大澤師,人稱之爲聲明王者,馬爾巴大士

  (白教四祖)親承那洛巴祖師傳承,並親承口授此頌已,在將波哈哩地,經那祖親自抉擇之下,而譯爲藏文。

  此恒河大手印由貢噶上師在內地傳授,張妙定居士整理聽講錄于江陵。因其語句有過長者,譯名需與本書其他各章一致,文字略有修正,惟原頌一字未改,僅修改講義。原講義精華,完全保留,增加部份,絕對可靠,後世學佛者,幸勿任意刪改,致墮金剛地獄也。

  馬爾大士爲大成就,《恒河大手印》從梵文譯爲藏文,絕無問題。貢噶上師雖已成佛,但不通漢語,張妙定居士沒有修成,甚至無定力,故從藏文譯作中文,可能有出入。如有精通藏文之大德,能取得藏文原本,校對《恒河大手印原頌》,則功德無量。原頌中譯,因我無藏文原文,亦不通藏文,一字未改。後世學者,切不可在中文中推敲也。

  本附錄增加部分,均有可靠法本根據,如有虛妄之處,德清死後甘墮地獄。

  大手印有數種,有頓有漸,頓者如《恒河大手印》,漸者如《大手印瑜珈法要》(大手印四瑜珈)。然皆無相密宗,無緣無住,無密咒,無本尊。但西藏有《大手印加行所攝上師相應金剛亥母合修略軌》,修金剛亥母本尊,細察其內容,似屬加行。目前在臺有此種法本流行,並不完備。例如種子字、蓮花等顔色,並未表明。即使法本完備,讀者亦不可以修,除非讀者已皈依成就之白教上師,已接受金剛亥母之灌頂。然此種機緣,即使讀者在西藏,恐終身難遇也。

  藏密弟子蓮華德清記

  ——————————————————

  貢噶上師《恒河大手印講義》貢噶上師

  傳講于江陵釋碧松

  補詳原頌文句觀化廬主

  整理聽講錄圓智行者陶貴堂 校錄

  大手印之名,顯教雖亦有之,然真正能稱大手印者,則依薩迦大德貢迦爾將挫所雲:非經密乘第四灌頂所授之大手印,不能稱爲大手印。

  甘波巴大師,爲廣事導引攝受弟子故,說有二種:1、令由菩提道次第漸次趣入大手印。

  此謂具普通根性者,由《中論》等學而漸入者,謂之實住大手印。

  于較勝上根性者,令依密法,得受灌頂,修習氣脈明點,六法(那洛六法)等道,以了達取證于本覺智,契合于大手印。

  然此二者,爲非上上。2、最上之大手印,則並不一定須灌頂等修,但當恭敬禮拜,承事親近于其上師,或僅觀于上師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證悟;如此由于無上恭敬順信之心力,以依止于上師,更不假外物言诠,而能究竟了悟,以證取之大手印。方是大手印之最勝義心傳也。

  以故上師觀察弟子根機成熟,一鳴指間,令其通達法爾,彼所通達,即是真正之大手印。

  如口訣雲“不修不整不散亂”者,即真正之大手印之最上法門也。

  此則不必如《中論》等宗,依多門觀察而始得之,蓋真正大手印,非觀察故,彼多門觀之《中論》等道,原非上上大手印也。

  須知上師者,本已具足無上加持力,得其無上加持,不假方便修整等,立即證得真實法爾。真實法爾,即是真正大手印。

  彼多方觀察者,爲“班智達”派之方法,無修而修者,爲“古薩裏”派之方法。班智達,梵語意雲大師。班智達派,謂講習派。古薩裏,梵語意謂行乞。古薩裏派,謂實修派。

  以上爲《中論》宗等,與真正大手印之最大區別也。

  又西藏大多數之中觀見宗,其究竟,亦不過觀求一切法之體性真實空義,此心之體性,自亦當然在所觀察之內。今則我修我之心體,本妙明淨,既爲本炒明淨,更何所觀其爲有爲無、空與不空乎。是故一聲“呸”際,萬緣放下,但即保持本妙明淨之常照體性,自本應更有何者之分別觀察。

  是故大手印,及大圓滿勝慧兩法門,實乃最極殊勝之以心修心,上上法門也。

  祝拔宗之大手印四瑜珈,乃爲循序專修于大手印者所說,此一呼“呸”聲,萬緣放下時,僅惟一念,不落散亂、不落昏沈與憑記,爲最勝上。但如未能如是常保明照之體者,又當依彼四瑜珈等方便而修行。要當須知彼四瑜珈等,亦皆方便,原非大手印之真實處也。

  大手印,梵文[名]嘛哈(大)穆得若(印)烏巴得夏(口訣)。藏文[名]大手印口授。四種語中,梵語爲天語,故凡由天竺傳譯入藏土之佛典,類皆首標梵稱,用示尊崇之意。其藏文譯名中,于大印中,加入“手”字者,此在藏文中,爲尊重佛典意。此手字,爲尊稱佛之手,表佛之如所有盡所有,及二無分別,空樂智慧。印者,亦表佛之二無分別智。此智最上、最要、且最密,猶如印符,又如印契。謂一切輪回涅磐之法,無不一一契合于佛之如如妙智,更無一法能逾越此智以外者。大者,簡小而言。口訣,即口授者,謂言簡意赅,且涵深理,且便口誦心記也。敬禮全剛空行!

  [講解]

  金剛空行母,即亥母,爲一切密宗之主體,一切口授之庫主。恒河大手印,句句皆爲口授,故先敬禮之。

  敬禮有四義:一除障,二加持令造作圓滿,叁爲利衆生,④爲善因回向衆生,令皆同證大手印也。

  金剛之甚深義,亦表佛之無二空智。凡夫之俱生我執,須金剛智慧,方可斷除。人若得金剛智慧,則一切異熟,空盡無余。

  金剛叁摩地,能壞滅一切煩惱業惑而無余。

  又金剛者,有七義:一堅固,二精要,叁…

《恒河大手印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問答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