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经释义 第十、供佛遂愿四天守护分

  第十、供佛遂愿四天守护分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jiáo)齿木。澡漱(shù)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世尊再一次的告诉曼殊室利!如果有诚信男人和女人,听闻了药师佛的所有十个名号,每天念诵持药师佛的名号和咒语。

  『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在古时候,修法的时候非常正规的,早晨起来,嚼齿木来清理口腔。古时候印度是用一种柳枝或杨枝,嚼出来的汁是苦的,这样来漱口清理。

  古时候弹琴也不是随随便便弹的,要沐浴更衣烧香,然后祈请天上的音乐之神下来,这个时候才敢弹琴,弹出的琴就有味道了。现在在北京还是有的,有个女孩子每次弹琴的时候,都要烧香沐浴,然后换上新衣服坐下来弹琴,而且这个女孩子在中国古琴这块很有名望地位,她是王羲之二十几代的孙子的媳妇,相貌非常圆满。她画佛又修佛又供养活佛,所以她的相貌非常不错的。而且画出来的画在国际上卖价也非常高。

  供养鲜花,点上香火,自己打扮一下作种种音乐,这种音乐我们佛家叫梵呗。梵乐翻译成中文就是自然的乐曲,梵是清静的自然的意思。在曹操以前的时候,中国就有梵乐,不是专指佛教发明的东西。

  以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来供养佛。不是现在流行的歌曲,是用观世音的杨柳赞等等的佛乐,来供养药师如来佛的像。

  『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对于这部经典,自己书写,教别人书写,一心一意的来受持恭敬,又听闻了这部经的含义或道理。

  在古时候,靠抄经来流传,能看到经是很不容易的。六祖慧能听闻一句,然后去学法。想求一部经,得用钱请秀才来写。不是想到庙里请就能请来的,一个庙里可能只有一本,你想看你想请,那没有办法,只好花钱请人抄,抄的副本留给自己,正本庙里要供养。

  法师把自己所明白的道理讲给众生听,听明白的人就要一心受持这部经典。就是用我们的信心和念念不断的念力来受持这部经。不能今天修,明天就放下,马马虎虎就不叫受持了。

  『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对于讲法的法师们,应该懂得怎么样来供养他们。法师所用的一切饮食衣服都应供养,就是供养他生活上所需要的钱财,要给他齐备。

  『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只有你这样真实的做到了供养到位,就是法师的吃穿住行都做得非常圆满,你便会得到诸佛的护念,时时加持着你,你自己所求的愿望都会得到实现,也能得到圆满,还有你将来成就的菩提果。

  我们对于经典能得以受持读诵、思维其义,都是由法师引导,所以法师的恩德甚深,所以应布施供养,诚意敬重。不只是用物质尽量供养,而是用身命供养亦在所不惜,才能称为真诚求法。释迦在因地的时候,为求半偈而舍全身,是我们的典范啊。现在的社会,邪见横行,有法不求,反而诽谤、讥毁而不遗余力,这样的人实在可怜啊!

  学佛只有净信三宝,才能蒙诸佛护念;佛果功德,都是在因地净信而产生;由于成长灵性,续佛慧命,所以为佛所护念;如母忆子,念念不忘,则所求者,皆得遂愿圆满,善根增长,渐证菩提。

  学法一定要在心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去学法修法,这个时候你才能圆满具足。很多人修法的心非常诚恳,学法的心以及对上师的真诚心有了,随之傲慢心来了,争论这个师父高,那个师父低,这都没有必要!这样学法就叫不如法呀。虔诚恭敬法自得呀!

  只要师父没有成佛,都有错的时候。错了不害怕,只要他本人知错能改,这样就叫如法。不知道自己错又不知道去改,知道自己错了又不愿去改,这个时候就叫增上慢。《妙法莲华经》里说得非常清楚,那几种傲慢态度都讲得很到位。

  大家修行一定要做到多学多听,不要把自己懂得的一点点范围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你可以讲自己的东西,比如禅宗里面说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修,你讲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不要强加给别人,别人也不要强加给你。这两天有基督教的上来,他要把他的理论强加给你,说你不要学佛了,学佛是外道,其它的都是外道,只有主能救我们哪。

  主可以救我们,佛也可以救我们,道也可以救我们,其实三个原来是一个。只有你听他的东西之后,再思考自己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会判断出都是一个啊。

  如果都能把我们从火坑里救出来,我可以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你有这种心量的时候,才不会拒绝主,学主的人也不会拒绝佛。

  佛是我们自己,主也是我们自己呀。六神无主,这时候主来了,派来一个儿子耶稣来帮助我们。耶稣是个镜子,你要按照耶稣这个镜子去修行,就能证得出来主是谁。佛也是镜子呀,回光返照,照出自己的本来,没什么区别呀。只不过用的词语不一样,很多人执著心太重,执著心一去掉,所有的教派没什么区别。区别的是我们外相,无区别的是我们的内在。大家修行一定要放下执著心。

  万法不离其中,什么叫不离其中呀?为什么叫万法归一呀?这个词汇大家都想一想。万法不离其中,那个中就是中脉,就是我们的心,你怎么变都不会离开中脉。眼观鼻,鼻观心,观的是哪儿?观的是中脉。只有你中脉打通,放光芒才能无见顶相,就跟佛一样,你那个顶才看不见了。

  万法归于一心,心还是中脉。只有我们汉地的显宗很多人不懂,在唐宋的时候大家还是懂得的,为什么?从修行人写出来的诗、偈子就能知道,这个心就是中脉。宋朝之后得道高僧少,明白的人越来越少。

  大家修行要经常把这些东西能融会贯通,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去实践,这个时候你才是活佛,不是藏地的活佛就叫活佛,那个是名活佛即非活佛。如果大家在修行过程中都融为一体,结合自身运用到实践当中,帮人家处理了痛苦,然后让人家转变,这个才叫活佛。

  很多民间语言都是从修行中来的。如果你修行之后,你再回到人间谚语或成语上,你一下子就知道了古语是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这里的净信,是指用自性清净心,才能成为信,与平常人讲的信是不同的。平常人讲的迷信或信人言,其信中皆含错谬成分,不可与此净信同日而语。

  净信具有三个条件:一、信实,信有诸法真实事理;二、信德,信有三宝真净功德;三、信能,信自己有修行、断惑、证果之本能。并依真实事理、三宝功德、本具功能而起信心,才能称净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为三乘圣道之源,一切功德之母,戒定慧善根都是由此发生。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对释迦佛说话了。世尊哪!我文殊师利在将来的像法时期(正法一千年已经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要过去了,现在是像法和末法的交接的时候,)以种种的善巧方法(法门),因机施教来度众生,使净信善男女等,能听闻药师如来名号,诵持,即可得益。乃至在睡梦中托梦,让他体验到药师佛的名号及药师佛的神通力。

  你看文殊师利发的誓言多么好呀,她还用善巧方法在梦中给我们讲法,让我们来学药师佛名号、咒语,让我们觉悟起来,让我们醒来之后能想起来梦中的过程。所以说文殊师利这种愿力真的是非常好。文殊师利在娑婆世界,除了释迦佛,她的智慧是第一的。

  我们每天要眼观鼻,鼻观心,祈请十方诸佛如来,祈请药师佛,祈请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十二药叉加持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能有智慧。

  

  【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mán)璎珞(yīnɡ luò)。幡(fān)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nánɡ)盛之。洒扫净处。敷(fū)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yì)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这时候,文殊师利给世尊说:世尊!(世间最尊贵的才称为世尊)。在像法、末法期间,假如有情众生能受持药师佛的名号,或这部经典,或者为他人演说。这跟《金刚经》里面的很多话就能对应了,不光自己学,还要为人家讲这部经的妙义,为他人去讲演开示。

  不光自己觉悟,还要给别人讲,讲修药师法有什么妙义。你为别人讲演开示的时候,不仅具有功德,还会收到不可思议的加被,是用语言无法说的。很多人说真的吗?真的假的去试一试,如果你感应到了,确实佛菩萨每天都在加被你,那你就会常乐我净的天天去做这样的善事。

  『若自书。若教人书。』古时候把几案擦得干干净净的,烧上香,用砚台把墨调和之后,把纸铺好还在纸上压上一块石头,然后就可以书写或者请别人来书写。

  『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身心恭敬,学过密宗的不管在哪儿见了活佛,都要顶礼的。我跟云南丽江的师父(活佛)到藏地五明佛学院那里,那些人看他的车来了,在道两边就跪下来了,身心…

《药师经释义 第十、供佛遂愿四天守护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