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供佛遂願四天守護分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jiáo)齒木。澡漱(shù)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衆伎樂。供養形象。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世尊再一次的告訴曼殊室利!如果有誠信男人和女人,聽聞了藥師佛的所有十個名號,每天念誦持藥師佛的名號和咒語。
『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衆伎樂。供養形象。』在古時候,修法的時候非常正規的,早晨起來,嚼齒木來清理口腔。古時候印度是用一種柳枝或楊枝,嚼出來的汁是苦的,這樣來漱口清理。
古時候彈琴也不是隨隨便便彈的,要沐浴更衣燒香,然後祈請天上的音樂之神下來,這個時候才敢彈琴,彈出的琴就有味道了。現在在北京還是有的,有個女孩子每次彈琴的時候,都要燒香沐浴,然後換上新衣服坐下來彈琴,而且這個女孩子在中國古琴這塊很有名望地位,她是王羲之二十幾代的孫子的媳婦,相貌非常圓滿。她畫佛又修佛又供養活佛,所以她的相貌非常不錯的。而且畫出來的畫在國際上賣價也非常高。
供養鮮花,點上香火,自己打扮一下作種種音樂,這種音樂我們佛家叫梵呗。梵樂翻譯成中文就是自然的樂曲,梵是清靜的自然的意思。在曹操以前的時候,中國就有梵樂,不是專指佛教發明的東西。
以香花、燒香、塗香、作衆伎樂來供養佛。不是現在流行的歌曲,是用觀世音的楊柳贊等等的佛樂,來供養藥師如來佛的像。
『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對于這部經典,自己書寫,教別人書寫,一心一意的來受持恭敬,又聽聞了這部經的含義或道理。
在古時候,靠抄經來流傳,能看到經是很不容易的。六祖慧能聽聞一句,然後去學法。想求一部經,得用錢請秀才來寫。不是想到廟裏請就能請來的,一個廟裏可能只有一本,你想看你想請,那沒有辦法,只好花錢請人抄,抄的副本留給自己,正本廟裏要供養。
法師把自己所明白的道理講給衆生聽,聽明白的人就要一心受持這部經典。就是用我們的信心和念念不斷的念力來受持這部經。不能今天修,明天就放下,馬馬虎虎就不叫受持了。
『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對于講法的法師們,應該懂得怎麼樣來供養他們。法師所用的一切飲食衣服都應供養,就是供養他生活上所需要的錢財,要給他齊備。
『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只有你這樣真實的做到了供養到位,就是法師的吃穿住行都做得非常圓滿,你便會得到諸佛的護念,時時加持著你,你自己所求的願望都會得到實現,也能得到圓滿,還有你將來成就的菩提果。
我們對于經典能得以受持讀誦、思維其義,都是由法師引導,所以法師的恩德甚深,所以應布施供養,誠意敬重。不只是用物質盡量供養,而是用身命供養亦在所不惜,才能稱爲真誠求法。釋迦在因地的時候,爲求半偈而舍全身,是我們的典範啊。現在的社會,邪見橫行,有法不求,反而誹謗、譏毀而不遺余力,這樣的人實在可憐啊!
學佛只有淨信叁寶,才能蒙諸佛護念;佛果功德,都是在因地淨信而産生;由于成長靈性,續佛慧命,所以爲佛所護念;如母憶子,念念不忘,則所求者,皆得遂願圓滿,善根增長,漸證菩提。
學法一定要在心量非常大的情況下去學法修法,這個時候你才能圓滿具足。很多人修法的心非常誠懇,學法的心以及對上師的真誠心有了,隨之傲慢心來了,爭論這個師父高,那個師父低,這都沒有必要!這樣學法就叫不如法呀。虔誠恭敬法自得呀!
只要師父沒有成佛,都有錯的時候。錯了不害怕,只要他本人知錯能改,這樣就叫如法。不知道自己錯又不知道去改,知道自己錯了又不願去改,這個時候就叫增上慢。《妙法蓮華經》裏說得非常清楚,那幾種傲慢態度都講得很到位。
大家修行一定要做到多學多聽,不要把自己懂得的一點點範圍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你可以講自己的東西,比如禅宗裏面說的是什麼,應該怎麼做怎麼修,你講自己的東西就可以,不要強加給別人,別人也不要強加給你。這兩天有基督教的上來,他要把他的理論強加給你,說你不要學佛了,學佛是外道,其它的都是外道,只有主能救我們哪。
主可以救我們,佛也可以救我們,道也可以救我們,其實叁個原來是一個。只有你聽他的東西之後,再思考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你會判斷出都是一個啊。
如果都能把我們從火坑裏救出來,我可以把他們當作一個人來。你有這種心量的時候,才不會拒絕主,學主的人也不會拒絕佛。
佛是我們自己,主也是我們自己呀。六神無主,這時候主來了,派來一個兒子耶稣來幫助我們。耶稣是個鏡子,你要按照耶稣這個鏡子去修行,就能證得出來主是誰。佛也是鏡子呀,回光返照,照出自己的本來,沒什麼區別呀。只不過用的詞語不一樣,很多人執著心太重,執著心一去掉,所有的教派沒什麼區別。區別的是我們外相,無區別的是我們的內在。大家修行一定要放下執著心。
萬法不離其中,什麼叫不離其中呀?爲什麼叫萬法歸一呀?這個詞彙大家都想一想。萬法不離其中,那個中就是中脈,就是我們的心,你怎麼變都不會離開中脈。眼觀鼻,鼻觀心,觀的是哪兒?觀的是中脈。只有你中脈打通,放光芒才能無見頂相,就跟佛一樣,你那個頂才看不見了。
萬法歸于一心,心還是中脈。只有我們漢地的顯宗很多人不懂,在唐宋的時候大家還是懂得的,爲什麼?從修行人寫出來的詩、偈子就能知道,這個心就是中脈。宋朝之後得道高僧少,明白的人越來越少。
大家修行要經常把這些東西能融會貫通,結合身邊發生的事情去實踐,這個時候你才是活佛,不是藏地的活佛就叫活佛,那個是名活佛即非活佛。如果大家在修行過程中都融爲一體,結合自身運用到實踐當中,幫人家處理了痛苦,然後讓人家轉變,這個才叫活佛。
很多民間語言都是從修行中來的。如果你修行之後,你再回到人間諺語或成語上,你一下子就知道了古語是怎麼來的,就這麼來的。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于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這裏的淨信,是指用自性清淨心,才能成爲信,與平常人講的信是不同的。平常人講的迷信或信人言,其信中皆含錯謬成分,不可與此淨信同日而語。
淨信具有叁個條件:一、信實,信有諸法真實事理;二、信德,信有叁寶真淨功德;叁、信能,信自己有修行、斷惑、證果之本能。並依真實事理、叁寶功德、本具功能而起信心,才能稱淨信。信爲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爲叁乘聖道之源,一切功德之母,戒定慧善根都是由此發生。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對釋迦佛說話了。世尊哪!我文殊師利在將來的像法時期(正法一千年已經過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要過去了,現在是像法和末法的交接的時候,)以種種的善巧方法(法門),因機施教來度衆生,使淨信善男女等,能聽聞藥師如來名號,誦持,即可得益。乃至在睡夢中托夢,讓他體驗到藥師佛的名號及藥師佛的神通力。
你看文殊師利發的誓言多麼好呀,她還用善巧方法在夢中給我們講法,讓我們來學藥師佛名號、咒語,讓我們覺悟起來,讓我們醒來之後能想起來夢中的過程。所以說文殊師利這種願力真的是非常好。文殊師利在娑婆世界,除了釋迦佛,她的智慧是第一的。
我們每天要眼觀鼻,鼻觀心,祈請十方諸佛如來,祈請藥師佛,祈請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藥上菩薩,藥王菩薩,十二藥叉加持我們的身體,讓我們身體健康,事業順利,能有智慧。
【世尊。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或複爲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mán)璎珞(yīnɡ luò)。幡(fān)蓋伎樂。而爲供養。以五色彩。作囊(nánɡ)盛之。灑掃淨處。敷(fū)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余無量百千天衆。皆詣(yì)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複橫死。亦複不爲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世尊。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或複爲他演說開示。』這時候,文殊師利給世尊說:世尊!(世間最尊貴的才稱爲世尊)。在像法、末法期間,假如有情衆生能受持藥師佛的名號,或這部經典,或者爲他人演說。這跟《金剛經》裏面的很多話就能對應了,不光自己學,還要爲人家講這部經的妙義,爲他人去講演開示。
不光自己覺悟,還要給別人講,講修藥師法有什麼妙義。你爲別人講演開示的時候,不僅具有功德,還會收到不可思議的加被,是用語言無法說的。很多人說真的嗎?真的假的去試一試,如果你感應到了,確實佛菩薩每天都在加被你,那你就會常樂我淨的天天去做這樣的善事。
『若自書。若教人書。』古時候把幾案擦得幹幹淨淨的,燒上香,用硯臺把墨調和之後,把紙鋪好還在紙上壓上一塊石頭,然後就可以書寫或者請別人來書寫。
『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璎珞。幡蓋伎樂。而爲供養。』身心恭敬,學過密宗的不管在哪兒見了活佛,都要頂禮的。我跟雲南麗江的師父(活佛)到藏地五明佛學院那裏,那些人看他的車來了,在道兩邊就跪下來了,身心…
《藥師經釋義 第十、供佛遂願四天守護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