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入道。
悟道之后,佛都可以让我们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禅宗里有一句话,直心是道场,直心是佛,就是从这里直接提炼出来的。
大家能修到平心静气的时候,已经了不得了,对外界的很多事情都不挂在心上了,这就已经入阿罗汉初果了。所以说大家不要认为阿罗汉初果很好证得,能把七情六欲修清净的,才能证得初果。因为我们往世的业力、习气,一直随着我们的灵魂轮回转世,尤其杀业重的人。
如果自己真能达到平心静气的境界,自己的佛心也就成为自己的主人。佛心就是清净的心、涅槃的心、本性真如的心。真正的平心静气,外在看一切众生也就平等了,是一颗平等、慈悲、博爱的心。这个时候以前所发的愿力会随着自己现在的开悟,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普度众生了,和众生一起度生死大海,同入圆满清净无余涅槃果位。那个时候就和《心经》里讲的三世诸佛证得的果是一样的了。
首先把自己心中的是是非非一定度干净,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用自己开悟的智慧去帮助别人,度掉他心中的烦恼是非。大家一起都清净下来了,娑婆肮脏世界就变成了净土,也就变成了西方极乐世界或是东方药师琉璃世界。
可是有些人,虽然在看书、在持咒、在读经、在拜忏,但是用有所得的心去修行,为了法而去求法,为了小我而去求法,这样就落了一个相,用有所得心,怎么修都不会达到无余涅槃。
只有把心中的这些我、法统统的去掉,把法我、无我的概念全都灭掉之后才能称为灭度。灭度就是把自己心中的这些想法全都摒弃掉,不再有这些想法的时候,叫无所得了。释迦佛说,了无所得,心得法。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是”就是指前边释迦佛讲的道理,就是把心中所有种类的众生全都度掉,这是能自度,按理说这是小乘法门,但是它也是大乘法的一个过程。
大家对大乘法门和小乘法门可能很模糊,我顺便讲一下:自己还没有完全达到觉悟,但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别人,让别人也和你一样法喜充满,这个过程就叫大乘。然后有大乘经典来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修行过程。
小乘法门,就是只管自己修自己的,自己得到正果(比如说阿罗汉果位)之后才开始出来度人。
“灭度”就是解脱了。解脱有大和小。大解脱就是没有烦恼和习气了,真正达到了八地菩萨往上的境界,也就是说第四果阿罗汉的果位,已经没有烦恼和习气了,已经得到无漏果了,但还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和佛还有一些距离。小解脱的人,是指八地菩萨往下的,还有烦恼和习气,时不时的会发一些脾气。
连起来就是:用释迦佛教给的方法,把自己的烦恼结和无始劫的习气全都消灭度掉,这才是度化自己,从而才能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说得非常妙,要去度那么多众生,但还没有众生让度。这个大家用自己真正的智慧来思考一下就懂了。释迦佛是告诉我们,用他教的方法先把自己心中的烦恼众生全都度干净,达到了自心清净,都是一体了,哪里还有众生啊!达到了这个境界,看外在的一切众生都是佛,哪里还有众生需要自己度啊!
释迦佛很有智慧啊!我们的智慧有时候真的不够。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不管是度自己心中的众生也好,还是身外的众生也好,都不能执著,一旦住相就度化不了了。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须菩提。假如自性众生有四相,就不能得度到彼岸,成不了真正的菩萨呀!
由于人随着业力流转,看待事物也必然呈现出分别心,有分别心就有四个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四相也就有人我是非,大小长短、黑白颠倒等等,有四相心就会波动,能量就弥散。如果没有分别心,没有是非心,四相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
大家都看过《射雕英雄传》,在华山顶上封位的时候,周伯通就把自己忘掉了。这时候他无我了,也就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我的时候,就是菩萨。金庸对佛法非常了解,所以他写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都有佛法的影子,而且翻译的非常巧妙。
大家学《金刚经》,首先要破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有把四相破了,才能称为菩萨。如何来破,后面会讲到的。
众生都有佛性,但因为大家都迷失了本来,所以说佛或老子教给了我们一套完整的方法。在释迦佛和老子之前,中国和印度都有方法在告诉如何寻找自己的本来。中国的就是《易经》。《易经》是万经之首,也是三藏十二部之首。大家可能会迷惑,会说这是诽谤佛法。不是诽谤!因为《易经》包含着天和地,天为乾卦,地为坤卦。天,包括十方诸佛菩萨。地,包括我们三界内的众生。
老子的很多理论是从《易经》里挖掘出来的,《道德经》里包含了一套出世功法,就是从《易经》里出来的。凡夫看《道德经》,只是一套治理国家排兵布阵的话语而已,真正里面含的是修行的上上、无上大法,和佛说的一模一样。佛在世间传了四十九年法,老子写完《道德经》就跑了,没有讲。这一套出世功法和印度最原始的瑜珈功是道貌暗合的,原本天地就是一个法,只是两个国家用两种语言来表达了。
印度最原始的、最古老的瑜珈功法,翻译成中文就叫相应。释迦佛明白了是相应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在释迦佛的经典里,真正用心去看,里面时时都有瑜珈功法的影子。
释迦佛告诉我们,自性众生没有四相就能得度,就为菩萨,就为佛。有四相就会迷失本性,就无法得度,就为凡夫。一旦了悟心性,四相是空的、是假的、是不存在的,也就从凡夫地到佛地了。《金刚经》的上半部讲的就是如何把四相破掉。禅宗祖师大德经常说凡圣同体,凡夫是人做,佛也是人做。主要是在心田方寸之中用功。所以说一念悟永远悟,一念觉即成佛。直心是道场就在这儿。学禅的人,《金刚经》必看,《楞伽经》必看。
《《金刚经》释义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