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很难改了。
师:如果一个人的习气太重,可能会阻碍他对空性的了解,并造成许多不好的后果。不过依据汉传佛教的传统说法,一个人可以藉由持戒、布施、忍辱等修行来转化其习气。
索:是的,这就好比是五波罗蜜多,如河流一样汇归于般若波罗蜜多的大海。就某种角度而言,这些修行法门都是技巧性的手段,是方便法。但有一点很重要的,智慧和五波罗蜜是结合运用,要以智慧来结合五波罗蜜,若没有空性的了解,即使修习了种种相关的善行,也不是真正的波罗蜜多。
当人们了解了空性,才有可能净化重业。也就是了解到,所谓负面的业是不实存的,甚至连造业的人也不存在的,只有领悟到,明了这些事实上都是幻化的,才有可能净化。问题是,在修行的时候,可能可以领悟到一些空性;一旦回到日常生活中,很快就会忘记,坏习惯又回来了。
因此,如何将空性持续在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让心常保澄澈明觉的状态,让空性的体悟与人的现实生活结合。我们常教人观想,在下座时自己是幻化之子,能够如此,在空性现前的当下,心就会被净化,坏习惯不会再出现;可是如果不经常练习,一些负面的习性很快就会故态复萌了。
证悟之路要从知到行
索:诚如法师所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体悟空性;但并不是只停留在概念而已,而是直接从上师教导后,达成一种非仅概念性的、不二的、真正的领悟。我十分尊敬您们传统的禅法传承,而在我们大圆满的传承中,也非常小心,非常强调要跟随上师一起修学。因为体见空性并非只是概念上的,而要经由上师以多种方式测试的实际经验。我相信空性的认证是最重要的。
师:空性如果仅仅只是一个概念的话,还是有用的,可以帮自己解释烦恼,可以为自己消化一些烦恼,当烦恼出现的时候,用来告诉自己这是空的。但这不能彻底,它只能够减轻烦恼,但不能彻底消除烦恼;消除烦恼不容易,一定还是要修持。
但有些人看到一些有关空的观念的书,在概念上理解了空,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到空是什么;其实不是,那只能说是知识上的,而不是实际所谓的证量。要有实际证量的体验,是要透过修行。
譬如说《西藏生死书》在台湾十分畅销,但是人们读了这本书,在临终之际就能对自己的死亡有信心吗?
索:不,那是不行的,一开始可能得先读个上百遍。但光是阅读也还不够,阅读、学习的确能带来一些智慧与洞见,但之后仍必须不断思惟、反观,再不断的修行。
台湾信众需要什么样的法?
索:以法师的经验和高见,认为台湾民众在佛法上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听到的是什么,应该教导他们什么?
师:很难说,因为台湾人有不同的信仰层次。只有少数人希望听一听什么叫作空,更少更少的人愿意修行。多数人希望发财,希望像你这样的仁波切来的时候,能给他们加持、灌顶。
索:确实如此。
师:这是一个普通的答案,但却是个真实的答案。
索:可不可以给我一点建议,我在台湾教什么东西比较有用?因为我只是偶尔来,对台湾没有这么了解。
师:我想应该让台湾所有佛教徒,正确了解藏传的佛教是什么。其实现在藏传佛教在台湾传的还是藏传中的显教部分,而不是密的部分。但台湾人凡是看到西藏的仁波切,看到转世的人来,就认为那是密法,我建议应该让台湾的人知道那不是,以及当中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藏传佛教的次第,尤其是显教部分的修学次第非常清楚,但是只让台湾的人一味地追求速成,这是很危险的。
索:那的确是危险的,我也常说那是不可能的。西藏有句谚语说,如果你愈想走得快反而更慢到达,慢慢走反而还会快点到。
师:密勒日巴也讲,修行不是求开悟,那反而会很快地证悟。但台湾的人往往希望来一位仁波切,就能马上教他成佛。
索:我想那是期望太多了。有两件事是人最大的敌人,那就是太多期望和太多的恐惧,甚至连打坐也是如此。我记得我的上师常说:“没有期望,没有恐惧。”所有这些有关期望及恐惧的念头,都是导致轮回的主因。
师:禅宗的祖师们也讲,如果将心待悟,把自己的心拿来等待开悟,这是求升反堕。其实修行就是修行,如果能用正确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相信老师教的,我想这个修行应该是非常干净、纯粹的。
禅的心要是什么?
索:我很想多认识禅宗,能否请您告诉我禅的心要。
师:“没有一个东西是禅宗的心要”,这就是禅宗的心要。
索:我就知道您会这样说。(两位都大笑起来)
师:我们讲方便法和究竟法,一般人适合方便法,需要次第,需要有着力点。但是究竟法是没有东西的。
索:如果没有教理的基础,就讲究竟法是很困难的。
师:所以中国禅宗讲不立文字,这是讲究竟法。但中国佛教有八个宗派,文字最多的便是禅宗,它就是要教你知道什么叫作不立文字,所以讲得特别多。
关于大圆满的传承
索:有一个很有名的藏传文句,《心经》里面开始有一个四句的祈请文,是对般若波罗蜜多的皈敬:“超越文字,超越思想,超越叙述,般若波罗蜜多。不生、不灭,有如虚空的本质。但能被体悟,能为我们内在的智慧所认证,皈敬三世诸佛之母。”
师:过去、未来佛,三世诸佛的母亲,就是智慧。所以文殊菩萨就是三世诸佛的母亲,而宗喀巴则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是西藏近代佛教的开创者。
索:西藏有三位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龙钦巴、萨迦巴利达和宗喀巴,三位都是文殊师利菩萨。
师:您是哪一位文殊菩萨的传承?
索:龙钦巴,也就是宁玛巴的传承,这一派是从莲花生大士所开始的,主要的教法传承是大圆满,跟禅也有关系。
师:在印度是不是没有大圆满这样的修持?
索:不,在印度并不是没有大圆满法,而是非常秘密地传承。像无垢友上师,还有Sri Singha他是从中国来到印度的。还有Manjusrimitra以及其他许多上师都是,只不过都是很秘密的。
以印度一般的教法来说,如大乘思想早期发展时也算是秘密的,而金刚乘更为秘密,大圆满则是更加秘密的传承了。例如龙树,他是伟大的大乘导师,但在秘密传承中,他是金刚乘的上师,也是大圆满的传承者。他是莲花生大士的老师之一,可说是大圆满传承中八位伟大的大师之一。
师:在西藏的传说中,龙树菩萨的寿命很长,还有莲花生大师的寿命也很长,是不是有这样的讲法。
索:是,但有趣的是,这又非常难以理解,很难用一般人的概念来理解。例如莲花生大士似乎是佛灭后八到十二年到印度的,但到西藏却是西元八世纪的事,佛也预言莲花生大士在佛涅槃后十到十二年来到印度。所以以凡夫的心很难理解这个概念。
师:今天谈得很好,很感谢您前来。
索:我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非常谢谢您,我要祝福您长命百岁,您要常住此世。
师:谢谢。
《圣严法师与索甲仁波切对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