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的不同之处。
一生提倡念佛法门的印光法师在《一函遍复》中也写到:“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格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份与否?我总要尽我之份。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份,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许多人听了净空法师的音像制品,就错误地认为,要想求生西方,只有放下工作生活,一天到晚不停地念佛,这叫“净念相继”,才能往生。这其实没有把握净空法师的思想。净空法师在《净业三福讲记》中就明确说过:“我们要想成佛、成菩萨,假如人都没做好,怎么能成佛作祖呢?首先要把人做好。”又说:“(修行的)行就是行为,错误的行为就是染污。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行为不外乎三大类,就是身、口、意三业。身是身体的造作,口是言语,意是思想、见解。”因此,我们首先必须通过修成完善的“人格”,人格完善则“人成佛亦成”。
佛教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以修正自己,利益他人为根本的修行方法。先从了“生”作为起点,生活的问题解决了,死的问题自然也跟着解决了,生死了脱而出六道轮回。
佛教一切法门都是为我们修正身心行为,完善人格,成就佛果而建立的。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一些学佛人却“重视鬼不重视人”,“重视死而不重视生”,从而造成人们对佛教的种种误解,以为佛教是“鬼教”,学佛是来学鬼,佛教跟活人没有关系;以为佛教是“死教”,学佛是来学死、学往生、学求死,佛教同“生”、同现实生活没有关系。这都是“本末不清”,错了!佛教不仅是重视现实生活,而且更重视“死”,以至死后无尽的来生。佛教不但重视人类问题,而且也关心他类众生的问题。
佛是觉悟的人
佛是人,是觉悟的人,是觉悟了人生宇宙真相的人。《杂阿含经》中,有一段佛陀同一位婆罗门的对话,更详细说明了这一关键性的问题。
有一天,佛在憍萨罗国沙林村落的树下静坐,一位名叫陀那的婆罗门来到佛的跟前问道:
“您是天神吗?”
“我不是天神!”佛回答。
“那么,您是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伽吗?”
“我实不是!”佛回答。
“那么,您是一个凡人?”
“我不是凡人!”佛回答。
“那么,您一定是非人?”
“我也不是非人!”佛回答。
“那么,请告诉我,您到底是什么?”
佛陀告诉他:“天、龙……人、非人等,都是由无明烦恼所生。我已熄灭无明烦恼,破除一切迷惑颠倒,横渡生死大海,超出三界的觉悟者。”“我犹如水中莲花,生于污泥而不染;我虽生活在世间,但不为世间所烦恼,我是觉悟的佛陀。”
佛是觉悟的人,我们从佛法中,的确看到了那充满觉悟的文字和义理。佛不是万能,不是造物主。佛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提倡众生平等,每一生命体都可成佛。佛说,“一切法都是佛法(真理)”,高唱“平等慈悲包容和平”。佛说,人们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人们通过正确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佛教崇尚追求智慧觉悟自由民主,反对迷信,更鼓励人们对佛的教义提出怀疑,反对偶像崇拜。佛经中在在处处教导人们严守“五戒”“十善”,广行“六度”“四摄”,遵守国法,遵循道德,修正自己,行善积德,乐观进取,不畏艰难,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等。
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都是未来的佛。众生与佛平等无二。你从思想意识上,从行为举止上去伤害自己,去伤害他人,以及伤害他类众生,就是伤害未来的佛。你为众生服务,就是为诸佛服务,就是修集福德菩提。这还容易记住,可是许多人往往将自己家里的“未来佛”给忘了。大家要牢记你家里的所有成员都是“未来佛”,恭敬、照顾、供养他们,就是恭敬、照顾、供养诸佛。然后,将此思想行为扩展到亲戚、朋友、同事,乃至一切众生。这样“修行”你必定能成佛。
佛教否定“神创造”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因缘解散而灭。基于这点,佛教常被人称作“无神教”。下面,我们简单谈谈这于问题。
佛教中,有句名言这样说:“大疑者大悟,小疑者小悟,不疑者不悟。”这是说,对佛法有大疑问的人才会有大悟,有小疑问的人只有小悟,对佛法提不出任何疑问的,这个人很难“开悟”,将不会有大出息。佛在世的时候,有位名望很高、宗教知识丰富的大财主名叫优婆离。他本是尼键陀若提子的信徒。一天,他听佛说法后,要求归依佛陀,改变原有信仰。佛陀就对他说:“善男子!您应该对我的教义作认真研究后,再作信仰佛教的决定。”虽然,后来优婆离归依佛陀,成为佛教徒,但是,佛对他多一条要求,那就是希望他尊重他以前的宗教师尼键陀若提子。
《临济语录》记载,一天,临济宗的开创人义存禅师到达摩塔,塔主问:
“长老先拜佛还是先拜祖师?”
义存禅师答:“佛和祖师都不拜!”
塔主说:“佛和祖师是长老您什么冤家?”义存闻言,一声不响,转身拂袖而去,好一个潇洒自在。
另一则众所周知,名为“丹霞烧佛”的禅宗公案,则可谓惊世骇俗,将佛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迷信权威,反对的教条框框的理念推向了高点。依据《祖堂集》记载,唐代丹霞天然禅师住慧林寺时,因天气寒冷,丹霞就取来木佛像烧火取暖,说是“我在烧取舍利。”这个公案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这里就不罗嗦。
佛像建立,她有她一定的意义。她可以让人们缅怀先圣丰功伟绩;让人们见到佛像而想起佛,而学习佛的慈悲、智慧、圆满觉悟的人格,而学习佛的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见贤思齐,依教修行,利益众生,超凡入圣。她是我们学习佛的一条方便途径,这是建造佛像的真正用意。如果以佛像为“真佛”,这就大错特错了。好比一个国家的国旗,她只是代表该国的旗帜。见到这面国旗,就如同见到这个国家,能激发国民爱国思想。但如果把国旗当作这个国家的实体,一天到晚向国旗敬礼,献饮食,不去劳动,建设国家,而说自己天天是在“爱 国”、是在“建设国家”,这显然是“走”偏了。
说到“佛像崇拜”,圣严法师作了个比喻。老法师说,正像靶场的射手,他要想射中靶子的红心,他必须将视线由瞄准口通向准星,再对准靶子的红心。虽然,射击的目标在靶子的红心,但必须首先通过瞄准口及瞄准星。当然第一流的射手,也许并不需要这些程序。同样的,一个已经悟透了佛法的佛教徒,也无须借用偶像来作为中间媒介。这里说的“瞄准口”“准星”是比喻佛像,“红心”是比喻真佛、佛法。将瞄准口、准星当作“红心”当然是错了,它们只是能让射手容易地射中靶子的红心而已。虽然如此,但是,对于初学的射手而言,想要射中靶子的红心,瞄准口、准星是不可少的设置。同理,虽然佛像不是真正的佛,但对于一些学佛的人来说,佛像也是很重要。学佛人通过佛像,见贤思齐,明悟自性真佛,而成佛道。
听了丹霞烧佛像的故事后,你也去破坏佛像,这便错了。虽然,国旗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实体,但你故意去玷辱国旗,这也是不对的。
《《佛遗教经讲解》觉者释迦牟尼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