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讲解》贪睡令一生空过

  贪睡令一生空过

  (节录自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

  经文:“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一、睡眠与睡懒觉

  上一段经文讲饮食,现在这段经文讲睡觉。吃饱喝足,然后睡觉,这是人生的快乐事。睡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连续几天不睡觉,这个身体将会垮掉,甚至这一期生命就跟你说再见了。可是,贪睡,睡懒觉,用佛语来说足可以“令一生空过”。

  睡眠,在法相宗来说,属于“心所法”中的“悔、眠、寻、伺”四不定法之一。所讲的不定,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说这四种“心所”通于善、恶,以及不善不恶“三性”。例如,睡眠是为了调理身心,养足精神,勤修善法,那么这睡眠就属于善。如果,是睡懒觉,懈怠懒惰,睡足去干坏事,那么这睡眠是属于恶。也没睡懒觉,睡足起床后,也说不上作什么善法,也说不上作什么恶事,这睡眠便是不善不恶的“无记性”。

  《增一阿含经》中说:“眼者以眠为食。” 我们有情众生需要睡眠来维持生命。所以,每个人都离不开睡眠。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般人一天要睡八个小时,如果以一天睡八个小时来计算,那么我们花费在睡眠上的时间,将花去我们整个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这样说来,如果,你活到75岁,那么你的睡眠时间将花去25年。有一首偈子其中有这么一段:

  二十四小时,八时床上眠,

  三餐费三点,加刷牙洗脸;

  冲凉大小便,需要一个钟,

  午休小动作,又花一小时;

  读报看电视,电话并聊天,

  至少三小时,还有别事情。

  如上说来,我们一个人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以上的这些事情上。再加上我们有些女同胞还要画眉、涂指甲、抹粉化妆,又要花许多时间。听一位男士说,他的太太洗一次脸就需要一个钟头。洗一次脸,前前后后就需要“五脸盆水”。这位女士洗脸是讲究,但是,浪费水资源,浪费宝贵时间。我们出家人洗脸是“洗脸两把半”。先洗干净毛巾,然后洗脸,这算一把;再一次洗脸,这又叫一把;最后,洗净毛巾,这名半把。真是简单加轻松。

  现在,我们一个人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以上的这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上。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你还睡懒觉,“朝朝睡到日头红”,这一生的时间差不多都完了。

  在《大智度论》中,睡眠被称作是“出家人、修道者的十种障碍”之一。十种障碍,又称“十魔军”,它们能灭“出家人”。论中卷十五说:

  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

  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

  睡眠第五军,怖畏为第六,

  疑悔第七军,嗔恚为第八,

  利养虚称九,自高蔑人十,

  如是等军众,厌没出家人。

  睡眠,在此处被列为能灭出家人的“魔军”中的一军!“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佛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楼陀,一听佛陀说法就打瞌睡。一天,受佛如上一偈,他发奋努力,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在《杂阿含经》中,睡眠与贪欲、嗔恚、掉悔、疑并列,而称“五盖”。盖,是遮盖。说这睡眠等五法,能遮盖我们众生的心智,令我们“能为黑暗,能为无目,能为无智”,从而使我们无法辨别善恶,无法去恶行善,因而沉沦苦海,不得解脱,故名为“盖”。夸张一点讲,它们的遮盖力能够让整个世界黑暗。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设想,你贪、嗔、疑、掉悔、睡眠,他也贪、嗔、疑、掉悔、睡眠,大家都贪、嗔、疑、掉悔、睡眠,这世界能不“黑暗”吗?!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中说:

  贪欲嗔恚盖,睡眠掉悔疑,

  如此五种盖,增长诸烦恼;

  此五覆世间,深著难可度,

  障蔽于众生,令不见正道。

  睡眠,又是“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一。财色名食睡,人人都喜爱,财色名食睡,人人所追求,追求追呀追,追到地狱口,眨眼一端看,吓了一大跳,原来“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是堕入地狱的五种根源。“财色名食睡”是通往地狱的五条主干道。每一种欲,都足够让你移民到地狱居住。要想去地狱,就往“财色名食睡”此路走。

  睡眠本无罪,善于运用,它是“善法”。如果,贪执睡眠,睡懒觉,以及睡足之后去干坏事,等等,它便成了“恶法”。

  什么是睡懒觉?正常睡眠之外的睡眠,就是睡懒觉。正常睡眠的时间,也就是“最低睡眠”(minimum sleep requirement, MSR)时间。睡眠专家认为,每个人都需要睡眠,而且,每个人的睡眠需要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都必须有“最低睡眠”时间。超过“最低睡眠”时间,就是睡懒觉。比如说,你睡了六个小时,觉得精神充沛,那么这六个小时的睡眠,就是你的正常睡眠。比如说,你睡了六个小时,醒过来再也没有睡意,再也睡不着,且精神充沛,但你还躺在床上不起来,这就是睡懒觉。我们通过每天对个人睡眠从入睡到清醒无睡意,以及精神充足状态的记录,从中可以得出我们的正常睡眠时间。

  睡眠专家认为,如果,睡眠少于“最低睡眠”,工作效率必然下降,而且,容易心情不佳。但是,延长睡眠时间并不能提高效率和改善心情。现实中,不少人得到的经验是,睡得太多反而不好,越睡越懒,没有精神,甚至浑身不舒服。

  现在,我们知道了贪睡、睡懒觉对我们身体、生活、工作、修行是个“魔障”,然而,我们还是陷于贪睡、睡懒觉而不能自拔!这怎么办?本段经文,就是专为“对治睡眠”而开的一剂“良方”。

   二、精进对治睡眠

  从佛教的睡眠观念讲,睡懒觉是绝对不鼓励的。下面所说的“对治法”,是针对正常的睡眠而言。当然,这种尽可能少睡眠的言语,是针对那些不是从事“危险”工作,而是从事修行等方面的人,诸如出家人等而讲的。从事“危险”工作的人,以及那些身病体弱的人,都应该睡好、休息好。佛教导我们少睡,其目的是要我们睡好,也就是希望我们提高睡眠质量,并多一些时间学习和工作。

  经文:“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上一段经文,佛告诉我们不要吃得太饱,不要过分追求美食。现在,佛告诉我们饮食之后,也不要马上去睡觉,而是稍作休息后,“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昼,是白天。如果是白天的话,则要勤奋的“修习善法”。修是修行、实践。习,是学习。勤奋学习实行“善法”,“无令失时”,不能一时忘了“修习善法”。“无令失时”,还告诉我们,那就是“修习善法”累了,可以稍为休息。但是,休息时身心仍然是在“善法”上,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善法。我们有些人,在工作时是不是把身心放在“善法”上?工作时身心放在“善法”上,离开工作时身心是不是仍然放在“善法”上?离开工作,身心也离开善法,这便错了。佛告诉我们“修习善法,无令失时”。这是白天的事。

  太阳落山,黑夜降临了,又该做什么呢?经说:“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初夜,是现在的晚上六点至十点。中夜,是十点至午夜两点。后夜,是午夜两点至凌晨六点。中印度将一天分为昼三时夜三时。废,是废除,不再继续。“初夜后夜,亦勿有废”,“初夜后夜”也要继续勤奋“修习善法”。“中夜诵经,以自消息”,中夜,依然是“诵经禅修做功课”时间。“经”有长有短,因此,念诵经文依个人的精神状态而定。随着诵经,渐渐有了睡意,然后进入睡眠,一觉到“后夜”。这是修行人的高标准作息时间,一般人能以办到。为什么修行人时间安排得如此这般紧凑?因为“为道,犹如逆水行舟”。因为“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所以,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修行成为必然!

  经说:“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千万不要因“睡眠因缘”,而令我们一生“空过”,白白地空过宝贵的光阴,“无所得也”,没有一点点成就。现实人生中,真的有许多人因“睡眠”而“一生空过”。所以,要想有“所得”、有成就,应该战胜睡眠“魔障”,不要睡懒觉,夜以继日,分秒必争。《长阿含经》卷十三中说:“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也是这个道理。

  古人就有勤奋学习,强制自己少睡眠的例子。中国古代的男人,留长头发。古时候,有个男人读书特别努力,可谓夜以继日。为了让自己少睡觉多读书,他将自己的长辫子绑扎到房樑上,人一打盹,头发一拉,便醒过来又继续读书。当然,人要睡好觉,才能读好书。

  印光法师在自己的房间挂一幅“死”字字画,用于警策自己:今天就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死亡就在当下,赶紧用功,不要空过。印光法师成为一代高僧,与他的“死”字字画有必然关联吧。美国盲聋女作家、盲聋残疾人海伦·凯勒也说过一句类似印光法师“死”字含义的名言,她说:“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些,都是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修学,莫使老来空伤悲。

  佛说,“初夜后夜”等四句,听来语气还不是很重,因此,可以想见“最低睡眠”是被默许的。佛在《四十二章经》中也曾经告诉我们:学道,犹如调节琴弦,不可过紧,不可过松,应以“适中为妙”。万万不可睡懒觉,但也不能太低于“最低睡眠”。应“适中为妙”。

   三、思维观察对治

  …

《《佛遗教经讲解》贪睡令一生空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