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位,第二个学位是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不是佛,比佛还差一级,等於佛,叫正等正觉,这是菩萨;再向上提升,在上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佛,这是最高的学位,这个一定要知道。
我们佛教徒平常大家口里称,但是都忘掉了,意思忘掉了。你看我们称佛为本师,老师,我们根本的老师,创办这个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称他为本师,自称为弟子。中国古时候,这是学校的称呼,称老师是本师,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跟菩萨、阿罗汉的关系,是同学的关系,他是我们的学长,前期同学,我们是后学的。我们同一个老师,同样学一部经典,他已经毕业了,我现在才开始,关系搞清楚。但是这些阿罗汉、菩萨都有资格教我们,所以是老学长,也是老师,但是根本老师是一个。从根本老师说,我们都是同学,观音、势至都是同学,都是老学长。对学长就会比较放逸一点,对老师就很尊重、很严肃,对同学就可以随便一点。所以,菩萨对我们就特别亲切,不像规矩要求那么严格;但对老师我们一定要予以尊重,为什么?尊师重道。关系要搞清楚。
佛一生搞教育,一生教学,没有间断过。在经里,没有听说他哪一天放假,没有,也没有过年,也没有过节,天天讲经教学,没中断,他给我们做了老师第一等的示范,模范老师。你不读这些东西,你不知道。以前你看我们多大的误会,认为这些菩萨、罗汉、佛都是神,都把他神化了,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这一生要是没有遇到方老师,永远不会进佛门,永远不会去碰这个边,这一生真的就错过了,没想到这里头这么大的学问。
我学了六十年,一个甲子,你看,不但真正证实它是最高的哲学,同时现在我们也真正证实它是最高的科学。近代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向两个方向,一个是无限大,宏观宇宙,太空物理;一个是无限的小,量子力学,研究原子、电子、粒子,现在达到了光子,这个东西就是佛经上讲的微尘。微尘在佛法里面,大乘佛法讲,它有七个等级,第一个叫牛毛尘。牛毛很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那就很小。它能够在这个尖端上不会丢掉,我们知道这是什么?吸力,叫地心吸力,它能够吸住它,很小的一粒尘。把牛毛尘分为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就细了,愈分愈小;羊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了;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在水里面,水有空隙,它在那个空隙里面可以走来走去没有障碍,我们今天叫分子;水尘再分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密度就很大,还是有空隙,它在里面还可以跑来跑去,没有障碍;金尘再分为七分之一才叫微尘。微尘再分为七分之一,名字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再分为七分,那叫极微之微,那就不能再分了。你看现在量子力学他们就搞这个,搞原子,这都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再来就是电子、核子、粒子,到基本粒子夸克,现在讲到小光子。小光子他说不能再分了,不能再分那就是极微之微,科学家能看到这个,这个不简单!所以他跟佛法讲的是一样。
物质怎么来的?现在科学家发现,他说宇宙之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是意识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这个说法跟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讲的是完全相同。弥勒菩萨讲,「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你看,形就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从念头来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所以任何一个物质里头,就这小光子,我们讲极微之微,它都圆满具足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它是受想行识变现出来的,累积变现出来,产生的幻相。所以科学,我相信再有二十年到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是什么?科学家承认,是高等科学。佛经里所说的,通常有很多人问,佛经到底讲什么?有些专家学者我们常常碰头的时候,问我那是讲什么?我说佛经总的来说,不外乎它讲五样东西,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这几个科目它都讲到究竟圆满,确实是世间大学问。
我们中国人有福,两千年前,中国的帝王派特使把佛法请到中国来,不是他自己来的,是请到中国来的。这些帝王拜这些高僧大德为老师,接受了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今天大乘佛法是中国的佛教,印度已经没有了,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今天讲佛法,那是讲中国传统文化,佛法跟传统文化已经分不开了。儒释道在中国唐朝时候就变成一家人,大家都学,外表有儒释道的形相,学习,统统都学。儒学佛经,也学道;道也学佛,也学儒;佛门弟子也读儒书,也看老庄,统统都学,互相来解释。我们有很多地方是用儒、用道来解释佛的经典;他们那个地方,像讲四书五经的时候,他引用佛学来解释他们的经典,来诠释,这个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你严格的说,纯粹的儒释道找不到,都是混在一起的,早就成一家人。这个历史我们要知道,知道之后,我们才晓得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你想想看,伦理、道德、因果是做人的基本,科学、哲学是世间所有学术总的根源,都离不开这些东西。
学佛要学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情、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它、它有什么作用,统统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人就叫做佛,就叫做佛陀。谁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只怕你不肯学,肯学,统统做得到。学了佛之后,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心是定的。我昨天说了几句话是无意的,没有想到今天全世界各地同修都来打电话,都觉得很紧张,这有什么好紧张?学佛学这么多年,没学个名堂出来,考试就不及格,昨天好像出了个考题,统统不及格。应对应该用智慧,怎么可以用烦恼?所以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个老题目。
我离开台湾,我一生遭遇实在讲,一般人看都是非常艰难困苦,在我讲我感恩,一切人事物都帮助我提升,对我来讲都是好的,没有坏的。我离开台湾那个时候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我移民到澳洲。澳洲过了年就十周年了,十年,这是正式移民过去的。没有移民澳洲之前,前十年,我每年到澳洲去讲经一个月,每年去一个月,在那里有十年。移民到那边去,现在也是十年了,时间过得非常快。我们在那边成立了一个净宗学院,现在净宗学院范围扩大了,不仅是学佛,我们学其他宗教,我们来牵头,希望世界宗教是一家,正式开课。我们请伊斯兰的长老,是他们教会推荐的这位长老,来教我们《古兰经》;我们在澳洲当地的基督教,他们为我们推荐一个也是基督教的长老,教我们《新旧约》,《圣经》,我们正式开课来学习。所以澳洲的宗教能够互相在一起学习,共同在一起生活,希望宗教的团结,宗教相互学习,能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化解一切冲突。
市长,新当选的市长,我跟他见过三次面。头一次见面,很年轻,年轻有为,告诉我,他很想在他这个任期里头,把这个城市变成澳洲第一个和谐示范城市,就像我们以前在汤池做的实验。我相信他真发心,他真会做得成功,我在那里十年,基础给他奠定了。这个基础就是,第一个,这个小城居民只有十万人,这十年当中,我们跟这个十万居民结的缘结得太好了。我们是新移民到那边的,这十万居民把我们看作一家人,所以居民团结了。第二个,宗教团结了。在以前以为宗教是不可能团结的,我们这十年默默的耕耘,把宗教团结了。怎么个做法?真诚心对待所有的宗教,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有困难,不必他来找我,我们主动去帮助他。我们居住在一个城市,希望这个城市安定、繁荣、兴旺,人民的生活都能过得很幸福、很快乐,我们全心全力付出。这两个基础有了,市长再做的时候就不困难。有没有必要?有必要,因为今天整个世界混乱。
我们读中国古历史,三千八百年前,汤王,那个时候是商汤的时代,中国那个时候没有统一,周朝都没有统一。就是诸侯国,一个小国就是我们现代的一个村,一个小镇,那就是一个国家。汤也是个小国,这国多大?历史上记载七十里。不是七十公里,这个诸位要晓得,古时候他们的度量衡很短,没有这么长,七十里大概合现在三十公里的样子。你看,就这么大的一个小地方。他治理得好,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统统落实,人民都教好,所以就变成一个示范点。周围的这些小国,几十个小国,都向他学习,尊他为王,尊他为天子。那时候天子、王都是尊称的,并没有实际的政权,都向他学习,都听他的话,就好像成为共主一样。周朝,成就是最可观的,比汤进步多了,周距离我们三千二百年。文王他那个小国,史书上记载一百里,大概合我们现在不到五十公里。这样一个国家也是治理得好,成为,那个时候讲世界叫天下,天下第一个模范的城市,模范的地区,所以尊称它为京师。京是什么?是都会,师是示范,这个都市可以给我们所有城市做榜样。你看中国人在古时候三千多年前,是拿实际的东西给人看,不是空口说白话。空口说没人不相信,真的要做出来,你看到,人服了。
今天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人都过得很辛苦,富贵人家辛苦,劳心,贫穷人家也辛苦,劳身,身心都苦。什么原因?我们把教育疏忽了。中国古代他为什么能做典范?没有别的,教得好,全靠教育。你读中国古时候的典籍你就晓得,古人把教育摆在第一位,从小到老,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政治制度上也把教育摆在第一,你看从前最早的时候是商汤,商汤之前就是尧舜禹,那是圣人。他们那个时候就设得有官职,那时候因为地方不大,就像现在小乡镇,官员多少?一百个人,从最高领导人到底下是一百人,一百个职务。第一个职位是冢宰,冢宰就像现在总理,他下面就是现在的部长,头一个司徒。冢宰下面第一个是司徒,司徒是管教育的,就像现在的教育部长、教育局长,就是这种性质的,他管教育。你看把教育摆…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