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竹上,师即于上跏趺,有如史前先民生活。后即辟地搭盖瓦房一间,供奉佛像,余则草建茅棚。
四十五年,师回新店,至四十七年底,再上土城火山。四十九年建大殿,自此始命名为“承天禅寺”,改山名为“清源山”,遥念师出家面壁之本源。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五十三年顺信众之请,飞往花莲,旋转台中,并于清水山上南寮兴建广龙寺。师数月未得回山,承天寺监院藉称三请于师,师不归,遂将寺中常住积蓄按等级分发,各自散去。五十三年底师回承天禅寺,重整旧观,并建山门及方丈室。
师自来台迄定居承天寺,前后历十七年,深居简出,不欲人知,而此中所受煎熬迫害,亦不曾为外人道。末世道息,师亦自忍让不以为异。常有人与师建言:“这些无法无天的坏人,应该绳之以法,接受法律的制裁。”师回说:“好人要度,坏人也要度。我们应该惭愧,自己德能不足,无法感化他们,不应以嗔恨对嗔恨。”
十二、禅净双修,示佛典范
师系禅净双修之苦行头陀,以其一身示佛典范;除雨天外,夜露坐,数十年如一日,破晓时,只见满山林木草丛上,皆露珠晶莹亮丽,唯独师坐处,约数尺直径周围全干。由于师慈悲方便,加上定慧禅功莫测,每日来山访问者日众。有虔诚皈依,求师开示法要者,有好奇凑热闹者,有自视非凡来比试禅定功夫者,各式各样的人物皆有,而师以一不识字老人,对答应付自如,佛法之不可思议,诚不谬也。今随举数例奉献读者:
(一)某日有某教授,自认禅定功高,一大早撞进老和尚禅堂,一语不道,自个儿坐将下来,老和尚亦默默无言以对;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这位教授开口了:“老和尚!您看我这是第几禅?”老和尚言:“我看不出来。”对曰:“听说您禅定功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禅,您怎么看不出来?”老和尚答说:“我三餐吃饱没事干。”然后随手拿一团卫生纸,嘴巴动几下子,转过头来问:“卫生纸在跟我讲话,你听到没有?”教授犹如丈二金刚摸不著头,默默而退。
(二)某师来访,与老和尚言:“我在外国时,每次遇到地震、台风,经过我作法以后,地震、台风都消失了。”老和尚对言:“我什么都没有。”二次来访,某师又说:“老和尚,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老和尚答说:“我每天吃饭、睡觉、还散步。”禅定功夫是自然的,没有个我在作什么,不执有也不滞空。人言我“有”什么功夫,老和尚即对以“无”;人执“无”,则又以“有”对。某师要走,向老和尚说:“请老和尚到国外来普照!”老和尚诺曰:“你到我就到!”某师以为老和尚要大显神通,整装回侨居地,不见老和尚到来,心里觉得纳闷。再次拜访老和尚时,即询以:“老和尚不是说我到您就到吗?许久怎不见您老人家到来?”老和尚笑曰:“你来我这里,我怎么对待你,怎么言说,你不是很清楚吗?你回去把到这里我所说的说给他们听,不是你到我就到吗?”恍然大悟,默默无语。
(三)某日,某清修法师来访,语老和尚言:“我修某某三昧数十年,今来台觅地修行,请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对曰:“您修某三昧数十年,应该由您与我开示,我没修过什么三昧,无法与您言说。”某法师又言:“我想闭关,大约要几十坪地,外面弄个小花园,您老看如何?”老和尚对曰:“我们闭关,到底是心要闭关,还是身要闭关呀?若是心要闭关,我们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关六根,修心不是入地狱。”
老和尚与人对谈,从不假思索,直言以对,没有人情可攀,没有面子可护,完全是直心道场。
十三、拜山请益,蔚为风气
由于慕名来者日多,老和尚经常有一段日子禁语,可是虽在禁语中,还是止不住朝山的人群。每逢星期六或例假日,都有人沿著石阶,三步一拜,朝上山去。他们或三五人,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不等,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并有身体残缺者,然皆以十二万分的虔诚,诵念著弥陀圣号,或地藏菩萨尊号,不论酷日、寒风、秋雨,蓦直地拜下去,匍匐在地上三个多小时;上山与老和尚叩个响头,打个招呼,或让老和尚摸摸头,简单话个家常,大家都会如获至宝,沾沾自喜。
除了拜山、请益的人络绎不绝于途,寺里每逢老和尚生日、七月信徒大会、打佛七、每月阴历初的第一个礼拜天“大悲忏”法会,也都经常挤满了人潮,寺里大众,不分老少,大家为度众忙得不亦乐乎。某位常住自觉我执太重,一直突不破。有一天,跑到老和尚面前,跪著恳求师父慈悲,想个办法帮他破解。老和尚满口答应,常住亦喜不自胜,雀跃不已。某日,正逢法会,大众忙得不辨东西,忽闻老和尚在大众面前喝斥那位常住,大家亦不明所以,只觉得有些不同凡昔,老和尚从来不曾喝斥常住,有事也都私下和颜相劝。过些时,只见这位常住整装捆包,跪在老和尚跟前,泪汪汪准备辞行,老和尚笑著说:“你不是要我帮你破我执吗?怎么才下一针砭就想走了!”他如梦初醒,破涕为笑,叩首而退。
间亦有人在老和尚面前告恶状,说是:“某某法师将寺里的银两,拿到南部购地建庙,老和尚,您要留意小心!”老和尚对曰:“喔!只在南部盖一间,这实在太无能了,怎么不多盖几间,最好到外国也能建几间。”谣言止于智者,老和尚对于座下的执事,有绝对的信赖,有人自叹寺里留不住人,实应向老和尚看齐才是。
十四、人无老少,普劝念佛
老和尚八十岁左右,牙已全无,兹后即渐饮流质,夜亦进屋禅坐,十几年来不曾下山。今年九十二,垂垂老矣,然犹硬朗如昔,精神焕发,目光炯然有神,教人不敢正视。每有人询及师几十年修行证什么境界?得什么三昧?师只是摇头,说是什么功夫也无,年纪已老没有三昧,只是老实念佛!
师常劝人念佛,每有轻慢者,师常恳切慈悲劝勉:“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又说:“你们看,螟蛉无子,每次拣选小虫,放入黄土块中,天天对小虫嗡嗡价响,你们知道,它在说个什么?它在与小虫说: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这样把别人的小虫,化成自己的子嗣,一出块垒亦成螟蛉。我们念佛修行,当学螟蛉,专心一意,超凡入圣。每天摒绝根尘侵袭,天天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后功大成熟,当来必定成佛!”“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问:“老法师,你看带业可以往生吗?”答:“带业不能往生,古德所言“带业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你有愿心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若业力大于念力,那还是不能往生,但若念佛力大于业力,就能往生。”总说一句,人无老少,师总是劝人念佛。师已入古稀之年,为度众生,极力支撑,明眼人士岂可错过!
《广钦老和尚云水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