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理。这个手段叫快刀斩乱麻,直截了当。第一义就是真如本性。说第一义中,就是清净心中、真心之中、本性之中,就是这个意思。真性里面没有情识,情识从哪里生的?从妄动生的。这两个字,情是烦恼,识是分别,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执著;情是执著,识是妄想。修行人要想明心见性,必须要把妄想执著除掉,要把它断掉,剿绝就是断。所以底下讲斩断葛藤,葛藤是比喻,像藤子绕著树,一圈一圈的围绕,比喻情识,情识障碍自性就像葛藤一样,必须用快刀的手段把它斩断。怎么斩法?只要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著,就没事了。不分别,妄想没有了;不执著,烦恼没有了。
诸位必须要晓得,妄想跟烦恼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来了,你的妄想烦恼愈多,换句话说,你这个问题会愈来愈复杂,愈来愈难解决。古今中外的伟人、大人物,遇到国家有大的事情、难的事情来了,他们怎么办?他找一个清静环境的地方去休息,找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放下个一、两天,再处理事情,他容易了。这个方法跟佛法讲的原理相应。遇到难事、遇到大事,所有念头,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让整个心静下来,清净心生智慧,要智慧才能解决问题。烦恼、妄想决定不能解决问题,佛法里面用禅定的功夫。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情的真相。
我教给大家一天九次十念法,你就会晓得这里面的用处大。十念法,我教给你三餐吃饭的时候,合掌念十句佛号,这个时间虽然很短,身心清净、一念不生;你在修一分钟的禅定。这一分钟不要看它时间短,你吃的饭会吃得很香,会帮助你消化,会帮助你吸收营养,真的是这样的,好处多。你在工作之前,合掌念十声佛,这一分钟的清净心,一分钟的定功,使你恢复头脑的清净,你办事、处理一切事务,自然就聪明,自然就有智慧。不要以为时间短,当然时间长力量就更大;但是再长,我劝诸位同修不要超过五分钟,为什么?如果超过五分钟,里头又生杂念了,又打妄想,那个效果就破掉了。所以时间短就是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那个才有用处;一有妄念,就不行了。
譬如古人讲画符念咒,画符那个符很灵,符怎么灵?同样一个道理,清净心。他一点下去,到这一道符画成功,没有一个妄念,这个符就灵。如果这个符画下来,里头打了个妄想,这个符就不灵。念咒也如此。所以你们晓得有很多人念大悲咒,那个大悲水很灵。过去在台湾,我有一个师母,我一个老师的太太,周邦道的夫人,她的大悲水在台湾是出名的;许多中南部都到北部来求她的大悲水,真灵。为什么别人念不灵,她念灵?她的心真诚,一遍大悲咒念下来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她的水灵。大悲咒很长,八十四句,你们念念看,里头有没有妄想?一遍咒念下来,恐怕有十几个、二十个妄想,所以你的大悲咒不灵,道理就在此地。大家晓得佛门里面,楞严咒的功德最大,当然楞严咒两千多句,两千多句念下来,没有一个妄念,好功夫。从前人念楞严咒灵,现在念楞严咒不灵,妖魔鬼怪照样来找你,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你那个咒里头的杂念太多了,妄想太多了。於是你才晓得,古人讲的话很有道理,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佛号短,容易摄心,就这个道理。
我教给大家一天九次的十念法,你要是真正照这个去做,真的去做,两个星期就见效,时间不长。三个月到半年,效果显著。就是你要有恒心,你要真干,一天九次,一次都不缺,会有很好的效果,刚才讲,对你身心健康、对你的工作,无论哪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再懂得《金刚经》上的原理,无住生心,你的效果就更不可思议。这是要把妄想杂念去掉。我们烦恼习气很重,没有办法去掉,但是很短暂的时候行,时间长了就不行,很短暂行。前面我们曾经读过,净念相继,就是从一念累积而来的。我们一天九次这种修行法,你修行个三年、五年,你的时间就可以长了,就可以延续到五分钟、十分钟,看你的需要。早晚没有事情,有时间我念五分钟、十分钟。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我念一分钟、两分钟,不妨碍工作。方法是活的。真正帮助你恢复到清净心,真正帮助你剿绝情识,斩断葛藤。
所以法跟非法,在日用平常当中,知道了,都是虚妄的。执著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何况决定得不到。人生在世间,最幸福的人,生活快乐、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最幸福、最快乐!我出家受戒的时候,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师,他老人家在戒坛上跟我们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是事实。他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已经出家了;年轻出家,还是作小和尚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在苏北,江苏泰州这一带地方。地方上有一个乞丐、要饭的,他的儿子发了大财,是地方上的财主,父亲在外头讨饭。因此他们的亲戚朋友对他都不原谅:你家这么富有,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到外面去讨饭?他觉得也没有面子,很难为情,就派了很多人去找,把他父亲找回来了。找回来之后,好好的供养,给他洗澡,换了新衣服,打扮也漂亮了。哪晓得这个老人不习惯,过了没几天偷偷的跑掉,又去要饭去了。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快乐、自在,无忧无虑,到哪里都有的吃,哪里都可以住,一天到晚游山玩水。这个人了不起,他有他的福报,他有他的享受,天天游山玩水,身上一文钱都不要带,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晚上随便找一个破庙住一下就行了。这个人懂得享受,懂得享福,那叫真正享福。
不要以为,我们这是有钱有势的人,不懂得享福;福报是有,不会享。吃要讲求吃的怎么好,吃得一身病;福报大,请多少护士日夜照护,哪有健康的人自在?所以那个不是享福,真正享福是享受大自然,那是真的享福。像我们在冷气间里头不是享福,大自然才是享福。所以真实的福报,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特别你平常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你走到什么地方,人家都欢迎你、都欢喜你、都接待你,这才叫真正的福报。所以真正的福报,我的福跟大家享,大家都照顾我,大家都欢迎我,这个人是真正有福报、真正会享福、真正会修福。样样都为自己的时候,没有福报;纵然有钱,走到哪里,人家都瞧不起你;还有很多人要来抢你、要来绑票你、要来抢劫你,你看看,身心都不自在。出去都怕遇到危险,提心吊胆,那个人有什么福报!
我们冷静去想一想,谁有福、谁没福?像我前面跟大家讲的,讲这个果报,修福不修慧,堕落到畜生,畜生里头还享福,变成人家的宠物。那宠物真享福,一家里头它的福报最大,所有人都要伺候它,它真有福,这都不是假的。还有一种人也很有福报,我早年在台湾各地方讲经,遇到不少位,有一些企业家,发大财的,在风景好的地方,他们都有别墅,别墅造得很漂亮,请工人去住。那个工人很有福报,请他去享福,主人一年去住一天,请他还要给他钱,住那么好的房子,他自己都不能住,都没有福报住,你看看!所以我到那儿一看,点点头,真有福报。这个世间,你说哪个人有福、哪个人没有福,你仔细一观察才晓得。不是讲做大官的、有很崇高地位的、有很多财富的,没有福报,好可怜,活得好辛苦。我看到了,这是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这是我们一定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佛教给我们是正确的,必须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统统放下,积极的为众生服务。你在家庭,为一家服务;你不要以为,为一家服务没有什么了不起,你这个观念,有这个观念执著就错了。用清净心!你一家好,你的邻居看到,他起羡慕。自自然然这个影响就像水的波纹一样,慢慢往外扩散,他会影响。释迦牟尼佛每天到舍卫大城去托钵,著衣持钵,天天做这个,长年累月这样做,深远的影响。乍看看不出来,潜移默化,所以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能够感化一家人、感化你的邻里乡党。你工作,你一定感化你的团体、感化你的机构。团体当中,六和敬非常重要。佛法里面讲修六和敬是众中尊,众就是团体,世出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尊贵的就是六和敬的团体。无论团体大小,要明理。中国古人,表面是讲,作官的、帝王,现在讲是政务官,机关的首长,儒家孔夫子所说的,他们基本的条件,也就是他的天职,包括了三个字,君、亲、师;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实在这个意思,可以能够推广到所有团体。最小的团体就是家庭,主管,他一定有这三个责任。君是领导人,你是这个团体的领袖,你是领导人,这个团体所有的人,都是被领导的,你有这个职责。第二个是亲,亲是父母亲,你要把你这个团体里面的分子,都当作你的儿女,你要爱护他,你要养育他,你有这种心。第三个是老师,你是他们的老师,那些人都是你的学生,你要教他,要教导他。诸位想想,儒家教导的精神能够把他推展到大的团体,国家的中央政府,小的是家庭;每个团体负责人,都能够担负起君亲师的使命,这个世界马上就变成极乐世界;西方世界可以不必去了,马上就变成极乐世界。这些道理世出世间的圣人讲得太多,讲得很详细、很明白。我们学了之后,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先去把它做到,这就叫护持佛法,这就叫做弘扬佛法,这就叫做续佛慧命。可见得不在建道场,不在搞这些东西,要从我们自身去做起。
【般若 正宗是无住】
正就是真实的,宗就是修行的宗旨,修行的纲领、原则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不执著,空不执著,有不执著,这是讲的两边。
【而两边不取】
不取也就是不执著。在小乘法,辟支佛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我想很多同修都应该记得很熟,这是佛学常识。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一直到老死,这个十二条。十二条里面,无明跟行是过去世的,过去世我们对它无可奈何,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老死是来世的。因此,去掉前面四条,过去、未来的,现在世的只有八条。八条里面其中五条是果报,果报也没办法。真…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