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漫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P2

  ..续本文上一页所请,但一经请定了,便各自执行他的职事,秉公办理,即使对住持也不能循私,因为他们有一最高的信仰,尽心尽力,一切都是为了常住,才是功德。常住,就是指丛林寺院的全体代名词,也就是佛经所说佛法常住之意。所以凡关于处理或决议全寺和大众的事,住持必须请集全体执事会议以决定。不能一意孤行,至少,也有两序执事长老,或少数重要执事参加决定才行。因此,住持在职位上,不能象专制时代的政府主管一样,而是一种民主意愿的集中。住持所负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全寺僧众们的实地修行,和品行的督导,关于这一方面,住持有无上的权威,也有无限的责任感。所以古代的丛林,有些住持,根本就不问寺事,他认为执事的职掌,已经各有所司,毋须他来多管,他只须自己努力修行,随时说法,行其身教就是,要能不使学者走入岐途,这才是他应尽的责任。

  (4)住持和尚请两序班首执事:住持就职,就要选请全寺的职事。所谓执事,百丈旧规,称为知事。通常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与七月十六日二“期头”各举行一次。依丛林所施设之职务,分为序职,列职二类。序职是依个之年资、德业而予以叙职;其职务属永久性质,不必依任期请辞再叙。列职则以六个月为一任期,每年分二任期,以农历正月十六日和七月十六日各期之期头。每一任期之最后一周,各职事依列请辞列职,以待领来期之职务。

  住持要发表各位执事职司的手续时先要往求本人的同意,再把各执事职司的名字职位,写在一个牌上,于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挂牌示众。在就职的那一天,午斋的时候,住持和尚送各职司到堂,依次就座用膳。饭后再绕佛经行,送到大殿上,依次排列位置,再礼佛就位。一般称之为“送位”。晚课以后,各新请的职事,便到方丈礼座就职。方丈则预备茶果款待,更当面加以训勉、告诫,尽心职务,遵守清规。退而,一一拜侯。这就是简单的请职程序。

  (5)古清规的住持职司和授受程序:

  (1)住持的日常寺务:

  A、关于教育和说法:

  1、上堂:即在法堂对大众说法。古时长老住持可随时上堂,中世以后则有定期及临时上堂之别:(1)旦望上堂,每月初一、十五上堂。(2)五参上堂,每月初五、初十、二十、二十五日上堂,另加上望(月末最后一天)上堂,约每五日上堂一回,故称为五参。(3)九参上堂,每三日上堂一回,则每月约有九回上堂。(4)圣节上堂,皇帝诞生日上堂,(5)出队上堂,住持出外劝化,归来后上堂。(6)因等上堂,寺院发生毁逆违难等事,住持特别上说法。(7)秉拂上堂,谢头首秉拂之劳。(8)谢都寺斋上堂,谢都寺斋之劳,住持为上堂说法。(9)大行追严上堂,为皇帝之中阴追荐而上堂说法。住持上堂升座时,大众应起立听法。上堂说之后,赴斋堂受供,称为上堂斋。

  2、晚参:晚上在法堂对大众说法垂示。3、小参:指随时之垂说,以别于上堂说法之大参。小参本无定所,每于日暮时鸣钟,视众多寡,而就寝堂、法堂、方丈等处升座说法,说法内容包括法语、宗要及日常琐事,概为一种简单之宾主问酬方式。4、告香:对新挂单僧说法开示。5、普说:和尚普为众僧说法。在特别说时,学人烧香请求普说,分为告香普说。6、入室:在方丈室中,为亲受法门而嗣法的说法。以上六点统属于日常说法说法部分。7、念诵:住持于结夏、解夏、冬至、年头等重大节日念诵,此外还有:入龛念诵、锁龛念诵、龛前念诵、举龛念诵、山头念诵、举火念诵等。8、巡寮:住持巡视山内诸寮,以咨问恶病,尝以五事而五日一巡行僧房:一、恐弟著子有为事;二、恐著于俗论;三、恐著于睡眠;四、为探问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观佛陀威仪痒序心生欢喜。9、肃众:对僧众违反清规之处分。10、训童行:和尚于每月之初一、十五日等,召集各局务之行者于寝堂听受训示。以上罗列统属于日常管理部分。还有受法衣、近侍尊窒:施主请升座,斋僧、受嗣、法人煎点、嗣法师员书等不在详列。这些统属于平常管辖的教育和事务部分。

  (2)两序执事:两序指东序与西序,又称两班。我国古来朝庭中,任职之官员有文武之分,上朝时即分列文武两班。丛林仿此制,于住持之下,设有东西两班辅助住持管理寺院事务,行佛事时即职司,分列于住持之左右两侧。长于学德者归西序;通于世法者归东序。

  B、各职的班首执事

  (1)古清规的两序

  西序班首:

  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参头、祖侍、烧香、记录、圣僧侍者。

  执事:

  殿主、僚元、钟头、鼓头、印房、夜巡、清众、香灯、司水、耆宿、闲住、护病、打扫、行者、净头。

  东序班首:

  都监寺、监院、维那、副寺、库头、知众、知客、照客、悦众、典座、值岁、知浴、监收、衣钵、汤药、侍寺、庄主。

  执事:

  化主、副僚、延寿堂主、净头、米头、饭头、茶头、圆头、磨头、炭头、菜头、柴头。

  (2)近代各职班首执事:

  A:寺务的行政方面:监院一位或数位。他是职掌全寺,内外行政事务。旧制称为寺主,他与维那、首座、为丛林三纲职司之一。监院俗称当家师,如为二位,便分为内当家与外当家,三、四、五位,便分为大当家、二当家等等。分别管内管外,管钱管帐等职务。另外还有副寺一位或数位分理监院的寺务,并执掌财务和山林田产,旧制副寺十日一算费月,记之纸端,称为旬单。

  B:经济财务方面:库头一位或数位。旧制即副寺的职称,又称为都仓,掌出纳之役。他执掌储藏应用物品和食粮、食物、财务等事,所有储藏衣食等物,都应保管、保养、防护、晒洗等责任。

  C:监察方面:都监一位旧制称为都寺,别名都管、都守、都总。他负责监察寺务行政、经济、人事等事。大多任此职者,都聘前任监院任之。后世把这一职务变成了闲曹,等于政府的升迁,同时又相似降职。

  D:应接及外务方面:知客一位或二、三位,旧制又称为知宾、知浴、知库、知殿等。他对外执掌待客应酬,负责交际等事务,并接受替人念经作佛事,如为两位,分别叫作头单知客、二单知客或大知客、二知客。所以大知客师一席,又等于是外当家,或副寺,担任此职者必须德威并济,才能干练的担任。但是注重修持的往往推辞担任这个职务。若实在无人当选,又必是为了常住而发心担任,等于是为了大众的必要,而跳火坑一样。录属于知客下,辅助知客,听其指挥作事的为照客,一般有一或数位,旧制称为请客侍者或客头侍者。须选青年,聪明灵俐的沙弥任之。

  E:教育方面:首座一位或安位,旧制也称之为座元,僧堂之首的意思。与维那、监寺、统称为三纲司之一。他辅助和尚弘宗说法,大多是诸方公认的善知识,或在和尚的得法弟子中选有高深造就的任之,他可以代住持秉拂子上法座,开示大众。旧制有前堂首座、后堂首座、立僧首座、名德首座、却上首座等各项分别职司。

  堂主、后堂、西堂都可以请或数位有真实修持,实际学问的人担任。堂主是主持僧众实地修行禅堂指导者,同时亦可以代理和尚说法,所以后世便把堂主说法,也叫作小参。近代的制度,堂主进升为后堂,后堂进升西堂,西堂进升为首座。

  书记一位或数位,他职掌文墨,凡有关于寺务方面的文疏,都由他职掌,住持和尚说法的法语言行,都由书记记录,所以此职必须是擅长文才的人担任。书记可进升为堂主。

  F:纪纲司法方面:维那一位,是全寺的三纲司之一。与监院首座并列为上首。大凡诵经诵施并行佛事,都由他领头,或僧众犯戒,触犯丛林清规,也由他执行,如摈斥出院等。

  G:方丈侍者:侍者数位,有五侍者与六侍者的不同,香侍者、侍床侍者、待客侍者、待衣侍者,这叫五侍者,水瓶侍者、应答侍者、书录侍者、衣钵侍者、茶饭侍者、干办侍者,这叫六侍者。佛经称侍者应具八法:所谓:“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觅进,三、身无病,四、精进、五、具念心,六、心不骄慢,七、能成定意,八、具足闻智。”因此,侍者必须是为法忘躯,智行严密,不负法乳之托才能任之。一般,多选和尚的入室弟子担任。

  H:总务方面:典座、僧值、饭头、火头、园头、菜头、行头、净头各一位,庄主、巡山主、等各一位或数位。

  I:清要的职务:藏主一位,殿主一位,化主一位或数位。

  L:执掌劳役的僧众:执役僧若干人,担任劳动的往往皆由自动发心,请求执行苦役藉以自励德行的人担任。

  二、丛林的风范

  (一)身份平等集团生活

  《阿含经》说:“四河入海,同一卤味。四姓出家,皆名为释”。这即反应了出家身份的平等,所谓:王子出家不以为贵,乞丐出家不以为贱。丛林生活的比丘,其身份亦是平等平等。

  出家受戒后,就可以往丛林讨褡常住。讨褡大约可分为两种:(一)、普通少住数日或一短时期的,便叫作挂褡或挂单。挂褡的僧众为慕某一丛林住持和尚的道望,远来参学,或是参方行脚经过之处,但须先到客堂,依一定的仪式,作礼招呼,依一定的仪式放置行李。然后由知客师或照客师依礼接待,并依一定的禅门术语,询问经过,即知道了他的挂褡来意,便送进了客房,招呼沐浴饮食。即使是路过挂褡的也要一宿三餐,等于归家稳坐,绝无岐视之处。如遇参学施方的,一些比较大的丛林,在他临行时,还要送些路费,叫作草鞋钱。倘要久住些的,便要随众上殿念经,参加作事,虽然居住在客位,劳逸平均,仍然不能特别。(二)、要想常住的,便叫作讨褡。要住进禅堂内修学的,便叫作挂海褡。讨了海褡,就算本寺正式清众了,这必须要住些日子,经过知客师及各执事们的考查。认为可以,才能讨海褡常住。常住的僧众每年春秋两次,各发一次衣布,或衣衬钱,以备缝制衣服之用。除了施主…

《漫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