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談中國佛教之叢林製度▪P2

  ..續本文上一頁所請,但一經請定了,便各自執行他的職事,秉公辦理,即使對住持也不能循私,因爲他們有一最高的信仰,盡心盡力,一切都是爲了常住,才是功德。常住,就是指叢林寺院的全體代名詞,也就是佛經所說佛法常住之意。所以凡關于處理或決議全寺和大衆的事,住持必須請集全體執事會議以決定。不能一意孤行,至少,也有兩序執事長老,或少數重要執事參加決定才行。因此,住持在職位上,不能象專製時代的政府主管一樣,而是一種民主意願的集中。住持所負的主要責任,是指導全寺僧衆們的實地修行,和品行的督導,關于這一方面,住持有無上的權威,也有無限的責任感。所以古代的叢林,有些住持,根本就不問寺事,他認爲執事的職掌,已經各有所司,毋須他來多管,他只須自己努力修行,隨時說法,行其身教就是,要能不使學者走入岐途,這才是他應盡的責任。

  (4)住持和尚請兩序班首執事:住持就職,就要選請全寺的職事。所謂執事,百丈舊規,稱爲知事。通常于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與七月十六日二“期頭”各舉行一次。依叢林所施設之職務,分爲序職,列職二類。序職是依個之年資、德業而予以敘職;其職務屬永久性質,不必依任期請辭再敘。列職則以六個月爲一任期,每年分二任期,以農曆正月十六日和七月十六日各期之期頭。每一任期之最後一周,各職事依列請辭列職,以待領來期之職務。

  住持要發表各位執事職司的手續時先要往求本人的同意,再把各執事職司的名字職位,寫在一個牌上,于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挂牌示衆。在就職的那一天,午齋的時候,住持和尚送各職司到堂,依次就座用膳。飯後再繞佛經行,送到大殿上,依次排列位置,再禮佛就位。一般稱之爲“送位”。晚課以後,各新請的職事,便到方丈禮座就職。方丈則預備茶果款待,更當面加以訓勉、告誡,盡心職務,遵守清規。退而,一一拜侯。這就是簡單的請職程序。

  (5)古清規的住持職司和授受程序:

  (1)住持的日常寺務:

  A、關于教育和說法:

  1、上堂:即在法堂對大衆說法。古時長老住持可隨時上堂,中世以後則有定期及臨時上堂之別:(1)旦望上堂,每月初一、十五上堂。(2)五參上堂,每月初五、初十、二十、二十五日上堂,另加上望(月末最後一天)上堂,約每五日上堂一回,故稱爲五參。(3)九參上堂,每叁日上堂一回,則每月約有九回上堂。(4)聖節上堂,皇帝誕生日上堂,(5)出隊上堂,住持出外勸化,歸來後上堂。(6)因等上堂,寺院發生毀逆違難等事,住持特別上說法。(7)秉拂上堂,謝頭首秉拂之勞。(8)謝都寺齋上堂,謝都寺齋之勞,住持爲上堂說法。(9)大行追嚴上堂,爲皇帝之中陰追薦而上堂說法。住持上堂升座時,大衆應起立聽法。上堂說之後,赴齋堂受供,稱爲上堂齋。

  2、晚參:晚上在法堂對大衆說法垂示。3、小參:指隨時之垂說,以別于上堂說法之大參。小參本無定所,每于日暮時鳴鍾,視衆多寡,而就寢堂、法堂、方丈等處升座說法,說法內容包括法語、宗要及日常瑣事,概爲一種簡單之賓主問酬方式。4、告香:對新挂單僧說法開示。5、普說:和尚普爲衆僧說法。在特別說時,學人燒香請求普說,分爲告香普說。6、入室:在方丈室中,爲親受法門而嗣法的說法。以上六點統屬于日常說法說法部分。7、念誦:住持于結夏、解夏、冬至、年頭等重大節日念誦,此外還有:入龛念誦、鎖龛念誦、龛前念誦、舉龛念誦、山頭念誦、舉火念誦等。8、巡寮:住持巡視山內諸寮,以咨問惡病,嘗以五事而五日一巡行僧房:一、恐弟著子有爲事;二、恐著于俗論;叁、恐著于睡眠;四、爲探問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觀佛陀威儀癢序心生歡喜。9、肅衆:對僧衆違反清規之處分。10、訓童行:和尚于每月之初一、十五日等,召集各局務之行者于寢堂聽受訓示。以上羅列統屬于日常管理部分。還有受法衣、近侍尊窒:施主請升座,齋僧、受嗣、法人煎點、嗣法師員書等不在詳列。這些統屬于平常管轄的教育和事務部分。

  (2)兩序執事:兩序指東序與西序,又稱兩班。我國古來朝庭中,任職之官員有文武之分,上朝時即分列文武兩班。叢林仿此製,于住持之下,設有東西兩班輔助住持管理寺院事務,行佛事時即職司,分列于住持之左右兩側。長于學德者歸西序;通于世法者歸東序。

  B、各職的班首執事

  (1)古清規的兩序

  西序班首:

  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知藏、參頭、祖侍、燒香、記錄、聖僧侍者。

  執事:

  殿主、僚元、鍾頭、鼓頭、印房、夜巡、清衆、香燈、司水、耆宿、閑住、護病、打掃、行者、淨頭。

  東序班首:

  都監寺、監院、維那、副寺、庫頭、知衆、知客、照客、悅衆、典座、值歲、知浴、監收、衣缽、湯藥、侍寺、莊主。

  執事:

  化主、副僚、延壽堂主、淨頭、米頭、飯頭、茶頭、圓頭、磨頭、炭頭、菜頭、柴頭。

  (2)近代各職班首執事:

  A:寺務的行政方面:監院一位或數位。他是職掌全寺,內外行政事務。舊製稱爲寺主,他與維那、首座、爲叢林叁綱職司之一。監院俗稱當家師,如爲二位,便分爲內當家與外當家,叁、四、五位,便分爲大當家、二當家等等。分別管內管外,管錢管帳等職務。另外還有副寺一位或數位分理監院的寺務,並執掌財務和山林田産,舊製副寺十日一算費月,記之紙端,稱爲旬單。

  B:經濟財務方面:庫頭一位或數位。舊製即副寺的職稱,又稱爲都倉,掌出納之役。他執掌儲藏應用物品和食糧、食物、財務等事,所有儲藏衣食等物,都應保管、保養、防護、曬洗等責任。

  C:監察方面:都監一位舊製稱爲都寺,別名都管、都守、都總。他負責監察寺務行政、經濟、人事等事。大多任此職者,都聘前任監院任之。後世把這一職務變成了閑曹,等于政府的升遷,同時又相似降職。

  D:應接及外務方面:知客一位或二、叁位,舊製又稱爲知賓、知浴、知庫、知殿等。他對外執掌待客應酬,負責交際等事務,並接受替人念經作佛事,如爲兩位,分別叫作頭單知客、二單知客或大知客、二知客。所以大知客師一席,又等于是外當家,或副寺,擔任此職者必須德威並濟,才能幹練的擔任。但是注重修持的往往推辭擔任這個職務。若實在無人當選,又必是爲了常住而發心擔任,等于是爲了大衆的必要,而跳火坑一樣。錄屬于知客下,輔助知客,聽其指揮作事的爲照客,一般有一或數位,舊製稱爲請客侍者或客頭侍者。須選青年,聰明靈俐的沙彌任之。

  E:教育方面:首座一位或安位,舊製也稱之爲座元,僧堂之首的意思。與維那、監寺、統稱爲叁綱司之一。他輔助和尚弘宗說法,大多是諸方公認的善知識,或在和尚的得法弟子中選有高深造就的任之,他可以代住持秉拂子上法座,開示大衆。舊製有前堂首座、後堂首座、立僧首座、名德首座、卻上首座等各項分別職司。

  堂主、後堂、西堂都可以請或數位有真實修持,實際學問的人擔任。堂主是主持僧衆實地修行禅堂指導者,同時亦可以代理和尚說法,所以後世便把堂主說法,也叫作小參。近代的製度,堂主進升爲後堂,後堂進升西堂,西堂進升爲首座。

  書記一位或數位,他職掌文墨,凡有關于寺務方面的文疏,都由他職掌,住持和尚說法的法語言行,都由書記記錄,所以此職必須是擅長文才的人擔任。書記可進升爲堂主。

  F:紀綱司法方面:維那一位,是全寺的叁綱司之一。與監院首座並列爲上首。大凡誦經誦施並行佛事,都由他領頭,或僧衆犯戒,觸犯叢林清規,也由他執行,如擯斥出院等。

  G:方丈侍者:侍者數位,有五侍者與六侍者的不同,香侍者、侍床侍者、待客侍者、待衣侍者,這叫五侍者,水瓶侍者、應答侍者、書錄侍者、衣缽侍者、茶飯侍者、幹辦侍者,這叫六侍者。佛經稱侍者應具八法:所謂:“一、信根堅固,二、其心覓進,叁、身無病,四、精進、五、具念心,六、心不驕慢,七、能成定意,八、具足聞智。”因此,侍者必須是爲法忘軀,智行嚴密,不負法乳之托才能任之。一般,多選和尚的入室弟子擔任。

  H:總務方面:典座、僧值、飯頭、火頭、園頭、菜頭、行頭、淨頭各一位,莊主、巡山主、等各一位或數位。

  I:清要的職務:藏主一位,殿主一位,化主一位或數位。

  L:執掌勞役的僧衆:執役僧若幹人,擔任勞動的往往皆由自動發心,請求執行苦役藉以自勵德行的人擔任。

  二、叢林的風範

  (一)身份平等集團生活

  《阿含經》說:“四河入海,同一鹵味。四姓出家,皆名爲釋”。這即反應了出家身份的平等,所謂:王子出家不以爲貴,乞丐出家不以爲賤。叢林生活的比丘,其身份亦是平等平等。

  出家受戒後,就可以往叢林討褡常住。討褡大約可分爲兩種:(一)、普通少住數日或一短時期的,便叫作挂褡或挂單。挂褡的僧衆爲慕某一叢林住持和尚的道望,遠來參學,或是參方行腳經過之處,但須先到客堂,依一定的儀式,作禮招呼,依一定的儀式放置行李。然後由知客師或照客師依禮接待,並依一定的禅門術語,詢問經過,即知道了他的挂褡來意,便送進了客房,招呼沐浴飲食。即使是路過挂褡的也要一宿叁餐,等于歸家穩坐,絕無岐視之處。如遇參學施方的,一些比較大的叢林,在他臨行時,還要送些路費,叫作草鞋錢。倘要久住些的,便要隨衆上殿念經,參加作事,雖然居住在客位,勞逸平均,仍然不能特別。(二)、要想常住的,便叫作討褡。要住進禅堂內修學的,便叫作挂海褡。討了海褡,就算本寺正式清衆了,這必須要住些日子,經過知客師及各執事們的考查。認爲可以,才能討海褡常住。常住的僧衆每年春秋兩次,各發一次衣布,或衣襯錢,以備縫製衣服之用。除了施主…

《漫談中國佛教之叢林製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