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宗概略▪P8

  ..续本文上一页一切种智,《法华》各一乘实相《涅槃》,名常住佛性,《楞严》名如来藏妙真如性等等。

  四.一心三观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的三智一心中得,豁然大悟,往复河滩之间,大弘其教,门人常称数百。其三智一心中得的原文,如次:“问曰:一心中得一切种智,一切智断一切烦恼,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种智断烦恼又习。答曰:实一切智一时得,其中为念人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别……”这是对大品般若经文“以般若波罗蜜断烦恼习,得道种智,以般若波罗蜜,得一切智,以般若波罗蜜,得一切种智”发生疑问,龙树菩萨答曰:“实一切智一时得。”慧文禅师由於此句,大发省悟,由三智一心,发明一心三观的观法,时受于南岳慧思,一转,传於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更依藏通别圆之化法四教立四种观法。藏教以析空为观,以根钝故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用苦、空、不净、无我四观,析之令灭,而后归空。通教以体是为空,以根四稍利、体达、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释是缘生性,当体即空。别教以次第为观,此是有一类大根众生,闻大法而仰信,欲证真如。先以体假入空,破见思惑,次以从空入假。破尘沙惑。以二观为方便道,然后得入中道第一义谛,破无明惑。圆教以一心为观,这是一类根四最利的众生,先悟诸法无解三谛,头头自在法法圆融,然后依解而起一心三观。所谓圆解、圆修、圆破、圆证。教观虽名有四,而前三是权,后一是实,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乃佛法之宗要,今讲圆教一心三观,先从圆教一心三谛讲起,三谛三观,性修不容混滥,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

  荆溪大师《始终心要》说:“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三谛即真、俗、中三谛,是为成人本具的真如妙性。又说:“真谛者,泯一切法”,九界之情,佛界之解,纤尘不应。又说:“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十界之空,俗谛三千之有,无不融这通之,既双遮而不立,亦双照而昭然。三谛个乎一心,三义总于一念,则无情不遣,无理不彰。

  “三观就是空、假、中三观。”有内三观与外三观,内即一心三观,依智论三智一心中得而立,占德说:“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这是在一念的理心中,具足三观的。又观外诸法的三观,即依中论四句偈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名中道义。”随观一法莫不具此三者。此三观说起来虽有次第,实际上是解次第的,如现空时假中亦空,观假时空中亦然;如葫芦落水,泛泛有面,银铢落地,颗颗皆圆。这叫做一心圆融三观。三观和三谛同时不可分的,所以古人说:“三谛三观三解三,三一一三无所寄,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解二”。又说:“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意性即中,若能识得仰境界,当净地意如虚空。”这又是天台宗的一特胜义。

  三谛不外若人现前第六意识的一念,此意存在于日常经验的一切事象中,可以说一切事象尽是三谛。如日用间根尘尘相对,凡所有意,本目空寂,推检此心,了无一物,而亦昭昭灵灵,纤毫不昧,这即是我人心性自空的反映。至根尘敌对,遇染净缘,十界心起,物来斯应,已是我心性自有之反映。然而,心性自空是此一念,心性自有是此一念,此即空复即有,即假亦即真,融通二边,双遮双照,这是敌心性中的反映。一心既然如此,求之千万法亦复如是。此则所谓:“三谛者天然之性德。”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众生迷之而起三惑,不了真谛,则起见思二惑不了俗谛,起尘沙惑,不了中谛,又起无明惑。所以,若欲恢复三谛之天然妙性。须破三惑。欲破之惑,又必须全三谛之性而起空假中三观。观是功用谛是理性,体用若不分别,何处又说性修,空又非真谛,不发,假观解俗谛不发,中观解中谛不能发,所以说修是称性而修。称真谛性,修空观,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称俗谛性,修假观,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称中谛性,修中观,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大因名三谛,在果名三德。故荆溪大师说:“诸佛果地融通,但证众生理本。”即证十界因心所具三谛之理。证真谛而得般若之相,证俗谛而得解脱之用,证中谛而得法身之体。此宗圆教修的观行,是一心三观,圆大根利,即于一念心中,圆悟一心三谛的理性,全性起修,圆修一心三观妙行,中此圆破三惑圆证三智,圆成三德涅槃。此圆教一心三观,是为圆顿行人成佛的心要。

  一心三观为能观之智,观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为所观之境,即一境三谛。三谛皆吾人现前一名心相,其相虽万别千差,而一心却别无有异。谛观俱在一心,一心光分解依,故妙宗云:“谛观即一而三,观空前后而照。”《天台传佛心印记》(元代虎溪怀则大师作)云:“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意即是中,意照何尝有先后,一心融绝了无踪。”

  一心三观的开释莫博于南岳慧思大师的《大乘止观》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略则莫约于荆溪大师的《始终心要》其文甚简而义丰。学习天台必须先读《始终心要》,此书虽寥寥数百言,却是天台一宗教观的大纲,故欲学天台者不可不读也。

  结 语

  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天台宗,以其博大精深的教理,细缜详密的观行,而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佛教之发展,余业深障重,福薄慧浅,而又不自量力地参阅众多资料描述这些浅陋的文字,挂一漏万,错谬百出,在此我虔诚地祈请诸同道不吝赐教!

  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完稿

  

《天台宗概略》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禅与禅宗略说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