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不食酒肉,惟以香味资身的鬼神,他也是帝释天的乐神。第二类为毗舍阇(Pisaca),译为啖精气,是食人及五谷精气的鬼神。第三类为鸠槃荼(Kumbhanda),译为瓮形,这是因为他的身体似瓮的缘故,所以称为瓮形,即厌魅鬼。第四类为薛荔多(Preta),译为饿鬼,因为他长劫不饮食浆水之名,常为饥渴所逼。
第五类为诸龙(Naga),龙有四种,第一种是守护天界宫殿,护持使之不落;第二种是能兴云致雨,利益人间;第三种是地龙,能够决江开渎渠者;第四种是伏藏龙,守护转轮王大福人的宝藏。
而八类鬼神的第六类为富单那(Putana),译为臭饿鬼或热病鬼,乃是主热的病鬼。第七类为夜叉(Yaksa),译为勇健,有地行夜叉、虚空夜叉,及天夜叉三种。第八类为罗刹(Raksasa),译为速疾鬼,又称为可畏,因为他十分暴恶可畏的缘故。
这些鬼神八部众,在莲华生大士面前供上了名号及身、语、意命咒,并发誓奉持三昧耶戒,永远地守护佛法。
莲华生大士又在旬普地方降伏了所有的誓愿鬼。誓愿鬼是属于西藏原有的鬼神,类同于部多自生鬼,在西藏称为“色”,传说他们的起源是在九洲“色”域,于人头盖骨砌成的“色”的城堡中,诞生了这些鬼类的祖先。然后生出了男性的牙玛誓愿鬼——缘起于毁誓的男子,和女性的玛聂固肖——缘起于信奉邪教的妇女;再来出生“色”的鬼类父亲南吉恰那雪恰——破翅天界黑鸟,及母亲萨衣齐雪——生翅之地老鼠。南吉恰那雪恰和萨衣齐雪结合,生出了十三个世界蛋。
从其中一只蛋中孵出了一类人身狼头的鬼神,他们选择山头作为居地,开始吃阳性的生灵,因而称为阳色之鬼。随后又从另一只蛋孵出了一类人身骆驼头的鬼神,他们选大洋深处作为居地,开始吃阴性的生灵,因而被称为阴色之鬼。此后,又孵出一类人身黄鼠狼的神灵,他们居于床下,专吃儿童,因而称为童色之鬼。从蛋中又孵出一类生有人身大鹏头的鬼神,由于他们居于魔山,专吃玛姆等魔的命息,因此被称为黑魔色。
从其中的一只蛋中生出一位人身猫头鹰的鬼神,居于赞山之上,因而被称为赞色玛保。又生出一类人身猪头的鬼神,居于寺院之内,因而被称为白王色。后来又由一只蛋中孵出一类人身猪头的鬼神,他们选择一处三条山沟汇聚之点作为居地,这类鬼神都称为誓愿鬼。
所有的誓愿鬼压伏在莲华生大士的金刚掌下,献出了名号、命根、心咒,受持誓句三昧耶戒,成为莲师的奴仆,永远地皈命于三宝,守护着正法。
莲华生大士又来到后藏的卡嘎雅米地方,降伏了牧女卓姆。
卓姆是住于牧区的女神,佑护百畜增长,通常有四卓姆、北方八卓姆和九卓姆姊妹等等女神。而由龙和卓姆结合出生的则称为龙卓姆。她们属于卓姆神系的八位王后,都具有人身但生有不同的动物头:白色的龙卓姆王后生有野牦牛头;蓝色的龙卓姆王后生有熊头;红色的龙卓姆王后生有雌鹿头;绿色的龙卓姆王后生有羚羊头。接下来的四位龙卓姆王后分别生有牦牛头,以及由虎豹杂交生出的树怪头、麝鹿头。
这些牧女卓姆女神也都皈依了莲华生大士,永远地护持着佛法。
魔也是佛教传入西藏之前的土著神灵,传说有三百六十种魔,他们的居地多是在有九个尖顶的魔城堡中。大多数的魔都是黑色怒相的鬼神。他们多半以黑魔绳套及魔拘鬼牌作为兵器,许多魔骑着白蹄黑魔马。他们能引起人类神智昏迷。
魔主白贡布王,他一身黑色,右手持着拘鬼牌,左手持着短斧,身穿黑蓝丝披风,骑着一匹黑马。他决心向莲华生大士挑战,但还是被莲师降伏了,献上了名号与心咒之后,受持着三昧耶誓愿,成为佛教的护法。
莲华生大士来到了绒绒隆巴那保的山谷降服了所有的罗刹。
据说罗刹之主黑罗刹洛珍,身穿着由闪电所制成的披风,左手持着冰雹。与罗刹女之主——罗刹妃娃头血眼,她的身相黑色,手持橛和人头,穿着由血织成的布所制成的衣服,骑着一匹六头骆驼。率领罗刹鬼众向莲师顶礼,并献上了心咒、名号。莲师摄受他们为奴仆,并授予三昧耶戒,命令他们永世护持佛法永不退转。
莲华生大士在圣山冈底斯山的山顶,降伏了二十八星宿神,并授予他们三昧耶戒,使他们护持正法永永不退转。
这二十八星宿(Astavimsati naksatrani)是指二十八种星座。亦即指太阳月球一个月间所远行的白道上的二十八星座。而这二十八星座,每一星宿皆有一位星宿神来掌管。
这二十八星宿神中,东方有昴宿星(Krtika),又名为名称宿,共有六颗星,形状如剃刀。毕宿(Rohini),又名为长育宿,共有五颗星,形状如车,觜宿(Mrgasiras),又名为鹿首宿,共有三颗星,形状如鹿头。参宿(Ardra),又名为生养宿,共有一颗星,形状如额上点。井宿(Punarvasu),又名为增财宿,共有二颗星,形状如屋栿。鬼宿(Pusya),又名为炽盛宿,共有三颗星,形状如瓶。柳宿(Aslesa),又名为不觐宿,共有六颗星,形状如蛇头。东方有此七种星宿神。
南方则有星宿(Magha),又名为土地宿,共有六颗星,形状如墙。张宿(Purva-phalguni)又名为前德宿,共有二颗星,形状如杵。翼宿(Uttaraphalguni),又名为北德宿,共有二颗星,形状如咖趺。轸宿(Hasta),又名为象宿,共有五颗星,形状如人手。角宿(Citra),又名为彩画宿,共有二颗星,形状如长幢。亢宿(Svati),又为善元宿,共有一颗星,形状如火珠。氐宿(Visakha),又名为善格宿,共有四颗星,形状如角。南方有此七种星宿神。
西方有房宿(Anuradha),又名为悦可宿,共有四颗星,形状如帐布。心宿(Jyestha),又名为尊长宿,共有三颗星,形状如阶。尾宿(Mula),又名为根元宿,共有九颗星,形状如狮子项毛。箕宿(Purvaasadha),又名为前鱼宿,共有四颗星,形状如牛步。斗宿(Uttara-asadh),又名为北鱼宿,共有四颗星,形状如象步。牛宿(Abhijit),又名为无容宿,共有三颗星,形状如牛头。女宿(Sravana),又名为耳聪宿,共有三颗星,形状如犁格。西方有此七种星宿神。
北方有虚宿(Dhanistha),又名为贪财宿,共有四颗星,形状如诃梨勒。危宿(Satabhisak),又名为百毒宿,共有一颗星,形状如华穗。室宿(Purvabhadrapada),又名为前贤迹宿,共有二颗星,形状如车辕。壁宿(Uttara-bhadrapada),又名为北贤迹宿,共有二颗星,形状如立竿。奎宿(Revati),又名为流灌宿,共有三十二颗星,形状如小艇。娄宿(Asvini),又名为马师宿,共有三颗星,形状如马头。胃宿(Bharani),又名为长息宿,共有三颗星,形状如三角。北方有此七种星宿神。以上共有二十八星宿神。
另外莲师在达郭岗雪山制伏了日曜太阳星、月曜太阴星、火曜荧惑星、水曜辰星、木曜岁星、金曜太白星、土曜镇星及罗睺黄幡星等八曜星神,使他们受持三昧耶戒,永世护持正法。
莲华生大士并且埋藏伏藏在浪琴的白石洞中,又设下了二十一种伏藏在吾里冈雪山。
这时西藏大众所有的鬼神为莲华生大士摆上了广大的祭坛,献出他们全部的食物与财富来供养莲师。莲华生大士将这些珍宝作成了伏藏,然后沉于达郭岗雪山的湖中。
莲华生大士在洛苞丹玛地区,制伏了西藏土著的玛桑九兄弟神,并且受到保玛雪山神的邀请,前去收伏此地的山神。莲师在冈哇桑吾神的祈请之下,摄受他为护法。孔拉岗和卡里见二神也皈命了莲华生大士。
莲华生大士对于以上的这些神祇,都交与伏藏三昧耶,使他们成为正法伏藏的护法。
莲华生大士降伏了这些鬼神之后,正好西藏王的信使前来,与莲华生大士约在堆龙占吾林会面。赤松德赞王以为大士没有带领眷属,心中生起了轻慢与无礼,所以虽然多次派遣使者前来,自己却不肯亲自前来迎请大师。
这时大师在冬天的时候,住在卡拉岸山上,降伏山鬼,命令他们守护伏藏;之后居住在沙普金布林地区,制伏了妖魔鬼域曜星神等,并敕令这些魑魅魍魉守护伏藏;而春天则住在亚里贡地方,并在嘉茸制伏了哨夏鬼等等。
其实,莲华生大士不只在雪域西藏降伏了无边的鬼神,使他们信守三昧耶誓句,成为正法的伏藏护法。他更深入我们的心中,降伏我们自心法界中无尽的山河大地与意生之鬼神。我们的心身可以成为违逆一切三昧耶誓句的恶灵魔鬼,也可以成为守护正法伏藏的护法,乃至本尊、佛陀。
自性的持金刚——莲华生大士,进入我们心中的雪域魔地,注入了清凉的明空,埋藏了不变的法界体性伏藏。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十章 莲师伏藏成密护》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