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六章 松赞入灭大悲殿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六章 松赞入灭大悲殿

  无始无终

  无生无灭

  不过是一场 吉祥的遍历

  从大悲到大悲

  无间相续的光明三昧

  本来不动的法界

  依然在缘起中

  留下了悲欣交集的眼泪

  因为中尼两妃都没有生育子女,所以松赞王又娶了汝容妃、相熊妃、茂妃等。而汝容及相熊两妃仍未生育子女,松赞干布王又建了扎拉寺及延布阁寺,茂妃才得以生下王子,名为恭日恭赞。于是在形似圣救度母身形的山上,修建了吉祥耶巴寺,作为茂妃与王子二人的供佛处所。

  恭日恭赞王子到十三岁时,获得授权继登王位。他的元配阿夏妃名柯爵茂杰赤迦底侠,所生王子名为芒松芒赞。恭日恭赞王到十八岁时就逝世了,他的陵墓修建在敦喀达地方。因此,老王松赞干布复行掌管王朝政事。

  接着松赞干布王在绘有叶纹的柱中,秘藏了一些正法法典;在生格那乘(牧狮者)及住恶金(蛇首)两地区中,秘藏了一些威猛明咒;在奔巴金(具瓶)地区秘藏了一些珍宝;在禄康(龙室)地区,秘藏了龙王秘藏,及惹达罗得哇宝贝;在曼荼罗的下面,秘藏了达侠宝贝,这宝贝用上好绫绸封卷,外用蛇皮包裹。还在门槛附近,秘藏了吠琉璃钵等物。

  他又对一些具足贤善因缘的人们,开示了大悲观音、马头金刚、阎摩德迦等许多本尊甚深密法,及未来记莂。他还对全体官民训示了很多教言,而且大半都笔录了下来。大臣们依照松赞王的吩咐,把这些教言笔录,都秘藏在财宝库和马头金刚的脚底下。

  传说最后,松赞干布王同中尼两妃三人来到大昭寺北殿,松赞王右手触及赤尊王后的身体,赤尊即化成一朵八瓣白莲花融入王的右肩;左手触及汉后文成公主的身体,公主即化成一朵十八瓣青莲花,融入王的左肩。右边的尼后是蹙额佛母,左边的汉后文成公主是圣救度母。大王转身朝天空一瞥,向观音菩萨像走去。连同头上的无量光佛像,大王伉俪就像酥油液浸入沙子,雪花落石头一般,三人化成光网而入于大悲观音像的心间去了。

  这时,茂妃赤姜埋怨地说道:“唉!藏王和两位王妃,你们三人就这样离去!抛下我一人如何来处理西藏人民的事呢

  ”

  当她发出埋怨之时,松赞王就从大悲观音像的心间,而赤尊和文成公主则从观音像的两乳部探出头来,他们对茂妃说了一些指示的话。当时自然现出的大悲观音像从心间放出如秋天皎洁的月光般的光明,照彻了神变大寺的内外各处。那光明更催动马头金刚、救度母、药师佛、弥勒转fǎ lún像、不动金刚像、秽迹金刚像、无量光佛、燃灯佛等像的心间也发出彩色光明,辉映交织,充满了神变寺中,因此后来被共称为“放光八像”。

  因为那时只有名叫大鼻子的大臣同茂妃两人在寺中,以致引起相继来到寺中集会的人们,对松赞王与二位王妃失去踪迹的怀疑。他们于是说出了以上那些境相,同时禄东赞也对大众说明了,这都是松称赞王所显现的神变。如此一来,众人方才不再怀疑而生谅解。

  但是在一般藏民所见到的境相中,则是有一位女仆带来一种传染病传染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再由赤尊传染了松赞王和文成公主。因此,松赞王和中尼两妃他们三人便都在澎城地区的沙谟贡逝世。最后把他们的尸体迎到雅垄穹杰地方,安葬在新修建的陵墓里。

  松赞干布逝去后,藏民以极其崇敬的心,无限悲痛的真挚感情,历数松赞干布立下的丰功伟绩,弘扬佛法,教化藏民的无上功德。并颂扬他英明伟大,威慑四邻。如禄东赞的换歌中唱道:

  外是南瞻部洲广,内是髑提吐蕃强,

  地分“四如”边境陲,地降福气正中央,

  高高哈布山之东,洛黑达河北岸上,

  吉祥拉萨圣庙堂,住有君主真佛陀,

  大名松赞干布王。一闻英名生敬信,

  一睹尊颜除蔽障,如此君王佛化身。

  美誉传到印度境,罗萨大王具东王,

  双手合十念菩提。您的无上大功德,

  汉地君王也闻听,欲见尊容表恭敬。

  西夏大王名杂米,听说英名远顶礼,

  奖赏称道英明人。还有格萨军大王,

  听说英名很钦羡,祝祷来世生尊前。

  这首挽歌前段透过四邻君王对松赞干布敬慕的描述,来凸显并称颂松赞干布的英明伟大,藏民因有这样的英主而骄傲。接着,悲呼他的逝世是西藏人民无可弥补的损失:

  痛哉!如意宝珠沉泥潭,

  叫我向谁祈所愿

  首要肢体头颅断,

  无头躯壳有何为

  明亮眼睛已失明,

  无眼盲人实可怜,菩萨请把盲人牵。

  须弥圣山从顶塌,三十三天惊又怕;

  四大天王宫殿毁,七座金山从根拔;

  香水七海底干涸,海中龙王何处住

  

  黑色铁山四周陷,有情众生化尘烟;

  太阳陨落虚空界,四时农活怎安排

  

  十五圆月天狗吃,夜行人儿难走行;

  船行大海帆绳断,舵手商人怎么办

  

  花园鲜花已枯萎,蜜蜂何处把蜜采

  

  大王已去净居天,我等藏民依靠谁?

  挽歌中泣诉:松赞干布去世,犹如须弥山倾倒,海底干涸,太阳陨落,月亮被天狗吃掉,龙王无住处,农活无法做,黑夜难行路,藏族臣民失去依怙,就像没有头颅的人,没有眼睛的瞎子……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诉说了失去松赞干布对藏民造成的重大损失。深深地表达了臣民们对自己热爱的赞普的崇敬和无限哀痛的心情。

  而另一首挽歌中,又悲诉道:

  麒麟锦缎珍妙袍,买自汉区神曲地,

  大王加冕之头巾,胜过一切无价宝,

  若不穿戴大王身,缝好存下有何用

  

  黑色良驹似大鹏,来自北方西夏地,

  身为牲畜通人性,具足麒麟妙特征,

  大王远行无人骑,辛勤喂养有何用

  

  幽静圣地大昭寺,多如伞护具雄伟,

  善适庄严大佛殿,加持如幻光明地,

  大王逝去无人安,善造圆满有何用

  

  聚会尊前众臣民,依您教诲胜护持,

  雪域西藏臣民众,谁念六字密真言

  

  浇洒甘露依何人

  抛下臣民为何因

  

  歌中透过对松赞干布穿戴的衣物,乘骑的宝马,住过的寺院的叙述,来抒发禄东赞怀念旧主,睹物思人无限悲痛的感情。禄东赞只哭得:

  枕头褥垫尽相湿,茶饭不思体力微,

  衣着不思忘羞耻,脸上珠泪无干时,

  口中哭诉声嘶哑,时运不佳多孽障,

  无缘再把真颜见。

  但愿今夜在梦中,能把尊容见一面,

  给我说上句把话,众生救主发慈悲!

  这诗偈,将禄东赞失去了明主,痛断肝肠,和思念之苦描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在其他资料中对松赞干布及文成公主的生卒,则有不同的记载,如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去世的翌年,即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壬戌,吐蕃赞普弄赞卒,其嫡子早死,立其孙(芒松芒赞)为赞普。赞普幼弱,政事皆决于国相禄东赞。禄东赞性明达严重,行兵有法,吐蕃所以强大,威服氐、羌,皆其谋也。”

  而《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等汉藏史籍,也都记载松赞干布逝于此年。

  唐朝得到吐蕃的报丧之后,高宗立即派遣左武侯将军鲜于匡济为吊丧使,持着玺书前往吊祭。传说,当时吐蕃发生了瘟疫,松赞干布就是在这场瘟疫中去逝,而文成公主直到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才逝世。

  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逝世之后,曾经做了许多匡助佛法的事情。当时汉僧取道吐蕃、尼泊尔前往印度者,多得到文成公主的庇护,甚至由文成公主资助旅费。

  唐·义净(公元635—713年)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汉僧玄照、玄太、道方、道生、师鞭、末底僧诃(狮子慧)、室利提婆(吉祥天),往来于中、印之间,取道尼泊尔,应都曾经路过拉萨,与文成公主见面。另外义净也记载文成公主乳母的二位儿子,到尼泊尔出家,住在大王寺中;后来一人还俗,善于梵语及梵书,当时大儿子三十五岁、小儿子二十五岁。可见文成公主及其乳母一家信佛之切。

  汉僧至拉萨中最有名的为玄照,他是太州仙掌人,梵名为般迦舍末底(照慧),贞观年间从长安大兴善寺玄证法师,初学梵语,后来想朝礼佛陀圣迹,在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途经西藏拉萨,得到文成公主的帮助,而送往北天竺。

  他在印度朝礼圣迹,学习梵文、经律,受到印度诸国大王的礼敬供养。后来出使印度的唐使王玄策归还大唐,向高宗盛赞其德,蒙高宗降下敕令,重至印度追迎玄照入京。

  玄照在经过尼泊尔时,蒙大王送至西藏拉萨,在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与文成公主再次见面。文成公主深致礼遇,并资助他返唐。可见文成公主在汉僧入印度之途中,扮演着极佳的护法。

  另外在《于阗教法史》中记载:

  文成公主在吐蕃修筑一间很大的寺庙,为寺庙献上土地、奴隶与牲畜。于阗圣教毁灭,全体比丘来到这里,生活均由公主供养。十二年间,比丘和俗人大都信仰佛教,生活幸福。

  松赞干布去世后,尚在襁褓中的王孙芒松芒赞掌管朝政。传说,中原方面得知菩萨化身的松赞干布王逝世的消息,于是发兵西征,并扬言要迎回觉阿释迦佛像。于是藏人将释迦佛像放在神变寺南镜门内,并用泥把这门封起来,在泥封的壁上绘上了一尊文殊菩萨像,但却将不动金刚像,搬到约走一个上午路程远的地方才放下。

  藏王芒松芒赞在位二十七年,享年二十八岁,在后藏坝朗岗地方逝世。他的陵墓修建在贡松王陵的右侧方。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十月十六癸亥日,文成公主派遣大臣论塞调旁前来向大唐告丧,报告藏王芒松芒赞的死讯,并请求两国继续和亲结好。高宗派遣郎将宋令文,前往拉萨参与赞普的葬礼。事实上芒松芒赞已于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逝世,但因藏地政局不稳故未发丧。

  而此次吐蕃请求和亲,指名要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独生女太平公主下嫁。但是当初,皇后武照的母亲太原王妃杨氏逝世时,武照请求李治同意,命令太平公主当女道士,为杨氏在幽冥中积福。所以高宗遂给太平公主兴筑一座道观,名为“太平观”,命太平公主当住持,认此为…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六章 松赞入灭大悲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