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六章 寿命自在持明王▪P2

  ..续本文上一页气候温暑相序,风俗十分豪犷热烈,人民相貌十分的魁梧,肤色较为厘黑。他们的言辞与语音,稍异于中印度。

  国人好学不倦,大多信仰佛法,伽蓝有百余所,僧徒万余人,都学习大乘佛法。另外则有外道的天祠五十所,各类的异道杂居。境内有十余座佛塔,都是如来说法之处,为无忧王所建立。此国与《华严经》有特殊的因缘,曾有一位国王吉祥自在清净狮子王曾手书梵文的《华严经》。

  莲华生大士与曼达拉哇公主成就了无死虹身之后,为了开启一切佛语的金刚大海的门钥,具足总持无碍的佛语善巧说法的能力,所以就在乌达拉国的一座密洞中精进修持着如来语金刚。

  当时,此国的国王名为若瑕日巴,在莲华生大士之前极为恭谨地供养发愿,以弟子之礼,服侍莲师。因此莲华生大士在此,身心极为愉悦,修行增长,吉祥本初体性生究竟圆满,受用空乐亦无二圆满。

  有一天,大士发现有一处名为哈哈住的尸陀林,在这座尸陀林当中,有无数的野兽聚集。但是在这尸陀林里.所有的坟墓之内都已经空无一物,尸体已经都消失了,所以许多肉食的猛兽,是饥不得食,昼夜嚎哭不得安宁。

  莲华生大士十分的悲悯这些野兽,在禅定中观察,却发现这些野兽饿死之后,将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诸苦难。莲华生大士心生大悲,所以舍身前往这座尸陀林中喂食它们,但是这些野兽吃了之后,还是无法饱足,因为莲华生大士只有一身而且身如霓虹,禽兽仍不能得到饱食,眼见七天之后都即将饿死了。

  莲华生大士眼看这些野兽饿死后,将堕于无间地狱之中,要济渡它们,会愈来愈困难。因为所有生命在无间阿鼻地狱之中,只有受苦无间而已,绝对难以发心修持的。眼见着这些可悲的众生,莲华生大士于是思维:“我应当寻找具足大悲的人,发心护持,来使众兽得到饱食,使它们得到解脱。””

  于是莲华生大士就观察圣典持王现在转世于何处,结果在禅观中他发现圣典持王,现在已经转生到本国之中,而且出生成为公主曼德桑姆。

  莲师这时心想:“曼德桑姆公主具有大悲心功德,如果野兽吃了公主的肉之后,必能够转生于善趣。”这时有一位慈悲的空行母,为了要圆满这个因缘,就化身变化为一只宛若兔形的食肉兽雷列乌,饥不得食,背负着其子在巢穴之中,十分的危急。

  此时,曼德桑姆公主由于大士悲心的导引,刚好来到这座哈哈住尸陀林,要采撷吉祥草,并带着一瓶酒御寒。当她来到尸陀林之时,就先找来了棕榈叶盖住酒瓶,这时空行母们就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公主赶忙捡拾石块来压住棕榈叶,但却不幸使石头崩落,砸死了巢中的雷列乌。曼德桑姆公主看到这个情形,心中十分的不安,并生起了极大的怜悯心,善根现起,决意修行来赎罪,所以就携带着财宝来到石洞当中皈依大士,乞请忏悔。

  莲华生大士看到公主来后,十分的欣喜就给予灌顶加持之后,并对她宣说宿命的因缘,莲华生大士向公主说道:“公主!你过去世曾经发愿修行,并且要救度一切众生,那么现在的时节因缘已经成熟了。你现在应当在这座尸陀林当中,将这一世的肉身布施给予这些食肉兽们。这些野兽们吃了你的肉之后将来能够投生为人,成为你调伏教化的对象。

  “你将来转世之后,将在西藏雪域的吐蕃国出生为王族的后裔,王族是叫做朗日的族裔,而你将来的名称为松赞干布,那时你也将迎娶观音的使者文成公主为后,并在印度建立了许多迎请佛法的因缘。

  “而这些食肉兽们投生为人之后,大都会转世在印度,而有些人则会转生到僧伽补罗国。但凡是与你现在有缘的生命,将来都会回到你的身边,有些成为宰辅犬臣,有些众生则成为眷属士庶。而将来在你的王族当中,将会建造许多的佛寺,并敬谨地向三宝敬献供品。在大家努力地修行之下,会让那些属于猴族的后裔子孙们,具有堪能礼敬的佛像,并迎请到自然生成的十一面观音,还有许多奇异的法器,而十六名天女也将致上无量的供品。这是我莲华生为你所作的授记,为了使雪域的黑暗国土能够成为佛法的乐园,为了慈悲众生的缘故,你应该将此身施舍给这些野兽。”

  曼德桑姆公主听了之后,宿世的善根从心中自然涌现,她毫不迟疑地决定舍身布施。所以即刻在尸陀林中,舍身给予这些食肉的野兽,以自己的身肉为甘露让所有的食肉兽得到饱食。

  第二天,国王和随从来到尸陀林中,要向莲华生大士请益。这时国王心中生起了不祥的阴影,因为昨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恶梦,而这个恶梦正是关于曼德桑姆公主的可怕梦境。国王醒来之后,心中十分的苦闷,就立即向左右的侍者问道:“曼德桑姆公主到哪里去了

  ”

  左右的侍者赶快去寻找曼德桑姆公主,但是却发觉公主并不在宫中,他们马上回来向大王禀告说:“曼德桑姆公主并不在宫中。”

  这时,国王听说曼德桑姆公主去了尸陀林,所以急忙带领了侍从也赶来尸陀林寻觅。当国王到坟场之中,看到到处有新留下的血迹,而且衣服的碎片到处都是,这些衣服碎片皆是由十分珍贵的衣料所制,似乎是属于公主身上所穿衣服的碎片。接着又发现有许多的黑色长发,这些头发一撮一撮,上面都沾满了血迹,地上骨髓狼籍,混杂着泥土。最后又见到了人骨,颅骨已经完全没有肉了,只剩下森森的白骨。国王心中暗想着,最近这座尸陀林并没有送新的死尸过来,这衣服碎片与这新鲜的血迹,似乎是这一二天才有的,国王一想到这里,整个心都紧缩了起来,他哀号一声,说道:“莫非这些都是曼德桑姆公主的尸体碎片

  ”

  国王强忍着心痛,赶忙前来问莲华生大士说:“上师!请问公主到底到哪里去了

  ”

  莲华生大士用慈悯的眼光注视着他,很平静地说:“公主已经舍身给这些食肉兽了。”

  国王听到了这个确切的消息之后,就立即悲恸得昏倒在地上。莲华生大士赶紧用甘露水泼醒他,使他慢慢地苏醒过来。

  此时国王强忍着心中的哀痛,颤巍巍的向莲华生大士问道:“大士!为何这么善良的公主,会遭受到这个恶报呢

  ”

  莲华生大士于是向国王讲述曼德桑姆公主的本生因缘:从过去世出生为圣典持王转世到此处,以及未来将依续着广大的愿力,救度无量众生的种种因缘事迹。

  国王与随从们听到莲华生大士这样的叙说之后,掩住了心中的悲痛,并对不可思议的佛法生起了坚定的信仰。从此他们都一心皈命于三宝,成为佛教的清净信士,并发愿宏扬大乘佛法,使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利益。

  莲华生大士在乌达拉国的应化因缘圆满之后,他想到印度的其他地方继续广度众生。他观察因缘之后,决定前往华氏城,继续圆满广大救度的密行。

  华氏城(Pataliputra)又称波咜厘子城;波咜厘是Patali的译音,Putra义云“子”:所以音译又作波罗利弗多罗。波咜厘(Patali)原为树名,该树盛开淡红色花,而因为此城种了许多波咜厘树,所以就以此为名。而此城又名为拘苏摩补罗(Kusumapura同义异名为Puspapura),梵文Kusuma及Puspa均意为花,Pura意为城,因此有华氏城之名。

  此地原先是恒河畔的一座村庄,名为波咜厘村(Pataligrama),与河对岸的俱胝村(Kotigrama)遥遥相对,扼守着王舍城通往吠舍厘等地的交通要道。中印度的主要河流如恒河、甘达克(Gandak)河与宋(Son)河都在这附近汇合,地位颇为重要,约为现在的巴特那(Patna)地方。

  佛陀在世时,阿阇世王就命令大臣苏尼陀(Sunidha)和婆娑迦罗(Varsakara)二人在此地修筑城堡,作为进攻弗栗恃的前哨基地。这是波咜厘子城建城的开端。

  约在公元前450年,阿阇世王之子(一说其孙)邬陀耶(Udaya)王时,此城才完全建成。此后,童龙王朝,(Sisunaga)的晚期,难陀王朝诸王以及孔雀王朝的为护王和无忧王都在此建都。当时的波咜厘子城的规模十分宏大,城外有一条阔六百英尺,深三十腕尺(Cubits)的护城濠,濠后二十四英尺处有一坚固城墙,具有五百七十个箭楼和六十四个城门。

  无忧王时,此城四门每天的税收就有钱四十万枚,他每天上朝时,通常还得十万枚钱。笈多王朝初朝也还是定都在这里。三谟陀罗笈多完成其雄图之后,波咜厘子城虽非其常驻之地,但此城仍不失为一重镇。五世纪法显到达此地,曾描绘这城市的宏大富饶,对于王宫更是赞美:“城中王宫殿,皆使鬼神作,累石起墙阙,雕文刻镂,非世所造。”六世纪(左口右厌)哒人侵入时,此城遭受严重破坏。

  传说此城的缘起是有一位婆罗门,高才博学,有门人数千,传以授业。有一天,各学徒相从游观,其中一位学生徘徊怅望,同俦就问他:“你到底有何忧愁呢

  ”他就回答说:“我现在还十分的年轻,身强力健,但却终日羁游,这样积年累月,将使艺业无成。现在想起来,真是十分忧心啊!”

  于是学徒们就戏言说:“你不用担心了,我们先为你求娉婚亲使你安家立业。”于是就假立二人作为男方父母,二人为女方父母,然后坐在一棵波咜厘子树下,并且假装这棵树为新娘,并采时果,酌清酒,先行媒聘,并订定好合的日期。这时假女的父亲就攀取花枝给书生说:“这是你的新娘,希望你能善纳!”书生心中欣然自得。

  到了日暮要归家之时,书生竟恋恋不舍不肯离去。学徒们就说:“刚刚只是游戏而已,赶快回家吧,免得林中猛兽会侵害你。”但书生却不肯离去,并往来树侧徘徊。

  晚上之时,他点起烛光,奏起清雅的管弦,并挂起帷帐准备安睡。忽然,见到一位老翁策杖前来,又有老妪带着一位少女,及许多宾客随从,冠服奏乐而来。老翁指着少女说:“这位是你的妻子。”于是这位书生与新娘酣歌乐燕,经过了七日。

  其余的学徒,许久未见到书生,心中担忧怀疑他已被野兽杀害,就到林中寻找他…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六章 寿命自在持明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