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叁篇 桑耶大師 第六章 壽命自在持明王▪P2

  ..續本文上一頁氣候溫暑相序,風俗十分豪犷熱烈,人民相貌十分的魁梧,膚色較爲厘黑。他們的言辭與語音,稍異于中印度。

  國人好學不倦,大多信仰佛法,伽藍有百余所,僧徒萬余人,都學習大乘佛法。另外則有外道的天祠五十所,各類的異道雜居。境內有十余座佛塔,都是如來說法之處,爲無憂王所建立。此國與《華嚴經》有特殊的因緣,曾有一位國王吉祥自在清淨獅子王曾手書梵文的《華嚴經》。

  蓮華生大士與曼達拉哇公主成就了無死虹身之後,爲了開啓一切佛語的金剛大海的門鑰,具足總持無礙的佛語善巧說法的能力,所以就在烏達拉國的一座密洞中精進修持著如來語金剛。

  當時,此國的國王名爲若瑕日巴,在蓮華生大士之前極爲恭謹地供養發願,以弟子之禮,服侍蓮師。因此蓮華生大士在此,身心極爲愉悅,修行增長,吉祥本初體性生究竟圓滿,受用空樂亦無二圓滿。

  有一天,大士發現有一處名爲哈哈住的屍陀林,在這座屍陀林當中,有無數的野獸聚集。但是在這屍陀林裏.所有的墳墓之內都已經空無一物,屍體已經都消失了,所以許多肉食的猛獸,是饑不得食,晝夜嚎哭不得安甯。

  蓮華生大士十分的悲憫這些野獸,在禅定中觀察,卻發現這些野獸餓死之後,將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諸苦難。蓮華生大士心生大悲,所以舍身前往這座屍陀林中喂食它們,但是這些野獸吃了之後,還是無法飽足,因爲蓮華生大士只有一身而且身如霓虹,禽獸仍不能得到飽食,眼見七天之後都即將餓死了。

  蓮華生大士眼看這些野獸餓死後,將墮于無間地獄之中,要濟渡它們,會愈來愈困難。因爲所有生命在無間阿鼻地獄之中,只有受苦無間而已,絕對難以發心修持的。眼見著這些可悲的衆生,蓮華生大士于是思維:“我應當尋找具足大悲的人,發心護持,來使衆獸得到飽食,使它們得到解脫。””

  于是蓮華生大士就觀察聖典持王現在轉世于何處,結果在禅觀中他發現聖典持王,現在已經轉生到本國之中,而且出生成爲公主曼德桑姆。

  蓮師這時心想:“曼德桑姆公主具有大悲心功德,如果野獸吃了公主的肉之後,必能夠轉生于善趣。”這時有一位慈悲的空行母,爲了要圓滿這個因緣,就化身變化爲一只宛若兔形的食肉獸雷列烏,饑不得食,背負著其子在巢穴之中,十分的危急。

  此時,曼德桑姆公主由于大士悲心的導引,剛好來到這座哈哈住屍陀林,要采撷吉祥草,並帶著一瓶酒禦寒。當她來到屍陀林之時,就先找來了棕榈葉蓋住酒瓶,這時空行母們就忽然刮起一陣大風,公主趕忙撿拾石塊來壓住棕榈葉,但卻不幸使石頭崩落,砸死了巢中的雷列烏。曼德桑姆公主看到這個情形,心中十分的不安,並生起了極大的憐憫心,善根現起,決意修行來贖罪,所以就攜帶著財寶來到石洞當中皈依大士,乞請忏悔。

  蓮華生大士看到公主來後,十分的欣喜就給予灌頂加持之後,並對她宣說宿命的因緣,蓮華生大士向公主說道:“公主!你過去世曾經發願修行,並且要救度一切衆生,那麼現在的時節因緣已經成熟了。你現在應當在這座屍陀林當中,將這一世的肉身布施給予這些食肉獸們。這些野獸們吃了你的肉之後將來能夠投生爲人,成爲你調伏教化的對象。

  “你將來轉世之後,將在西藏雪域的吐蕃國出生爲王族的後裔,王族是叫做朗日的族裔,而你將來的名稱爲松贊幹布,那時你也將迎娶觀音的使者文成公主爲後,並在印度建立了許多迎請佛法的因緣。

  “而這些食肉獸們投生爲人之後,大都會轉世在印度,而有些人則會轉生到僧伽補羅國。但凡是與你現在有緣的生命,將來都會回到你的身邊,有些成爲宰輔犬臣,有些衆生則成爲眷屬士庶。而將來在你的王族當中,將會建造許多的佛寺,並敬謹地向叁寶敬獻供品。在大家努力地修行之下,會讓那些屬于猴族的後裔子孫們,具有堪能禮敬的佛像,並迎請到自然生成的十一面觀音,還有許多奇異的法器,而十六名天女也將致上無量的供品。這是我蓮華生爲你所作的授記,爲了使雪域的黑暗國土能夠成爲佛法的樂園,爲了慈悲衆生的緣故,你應該將此身施舍給這些野獸。”

  曼德桑姆公主聽了之後,宿世的善根從心中自然湧現,她毫不遲疑地決定舍身布施。所以即刻在屍陀林中,舍身給予這些食肉的野獸,以自己的身肉爲甘露讓所有的食肉獸得到飽食。

  第二天,國王和隨從來到屍陀林中,要向蓮華生大士請益。這時國王心中生起了不祥的陰影,因爲昨天晚上他做了一個惡夢,而這個惡夢正是關于曼德桑姆公主的可怕夢境。國王醒來之後,心中十分的苦悶,就立即向左右的侍者問道:“曼德桑姆公主到哪裏去了

  ”

  左右的侍者趕快去尋找曼德桑姆公主,但是卻發覺公主並不在宮中,他們馬上回來向大王禀告說:“曼德桑姆公主並不在宮中。”

  這時,國王聽說曼德桑姆公主去了屍陀林,所以急忙帶領了侍從也趕來屍陀林尋覓。當國王到墳場之中,看到到處有新留下的血迹,而且衣服的碎片到處都是,這些衣服碎片皆是由十分珍貴的衣料所製,似乎是屬于公主身上所穿衣服的碎片。接著又發現有許多的黑色長發,這些頭發一撮一撮,上面都沾滿了血迹,地上骨髓狼籍,混雜著泥土。最後又見到了人骨,顱骨已經完全沒有肉了,只剩下森森的白骨。國王心中暗想著,最近這座屍陀林並沒有送新的死屍過來,這衣服碎片與這新鮮的血迹,似乎是這一二天才有的,國王一想到這裏,整個心都緊縮了起來,他哀號一聲,說道:“莫非這些都是曼德桑姆公主的屍體碎片

  ”

  國王強忍著心痛,趕忙前來問蓮華生大士說:“上師!請問公主到底到哪裏去了

  ”

  蓮華生大士用慈憫的眼光注視著他,很平靜地說:“公主已經舍身給這些食肉獸了。”

  國王聽到了這個確切的消息之後,就立即悲恸得昏倒在地上。蓮華生大士趕緊用甘露水潑醒他,使他慢慢地蘇醒過來。

  此時國王強忍著心中的哀痛,顫巍巍的向蓮華生大士問道:“大士!爲何這麼善良的公主,會遭受到這個惡報呢

  ”

  蓮華生大士于是向國王講述曼德桑姆公主的本生因緣:從過去世出生爲聖典持王轉世到此處,以及未來將依續著廣大的願力,救度無量衆生的種種因緣事迹。

  國王與隨從們聽到蓮華生大士這樣的敘說之後,掩住了心中的悲痛,並對不可思議的佛法生起了堅定的信仰。從此他們都一心皈命于叁寶,成爲佛教的清淨信士,並發願宏揚大乘佛法,使一切衆生得到究竟利益。

  蓮華生大士在烏達拉國的應化因緣圓滿之後,他想到印度的其他地方繼續廣度衆生。他觀察因緣之後,決定前往華氏城,繼續圓滿廣大救度的密行。

  華氏城(Pataliputra)又稱波咜厘子城;波咜厘是Patali的譯音,Putra義雲“子”:所以音譯又作波羅利弗多羅。波咜厘(Patali)原爲樹名,該樹盛開淡紅色花,而因爲此城種了許多波咜厘樹,所以就以此爲名。而此城又名爲拘蘇摩補羅(Kusumapura同義異名爲Puspapura),梵文Kusuma及Puspa均意爲花,Pura意爲城,因此有華氏城之名。

  此地原先是恒河畔的一座村莊,名爲波咜厘村(Pataligrama),與河對岸的俱胝村(Kotigrama)遙遙相對,扼守著王舍城通往吠舍厘等地的交通要道。中印度的主要河流如恒河、甘達克(Gandak)河與宋(Son)河都在這附近彙合,地位頗爲重要,約爲現在的巴特那(Patna)地方。

  佛陀在世時,阿阇世王就命令大臣蘇尼陀(Sunidha)和婆娑迦羅(Varsakara)二人在此地修築城堡,作爲進攻弗栗恃的前哨基地。這是波咜厘子城建城的開端。

  約在公元前450年,阿阇世王之子(一說其孫)邬陀耶(Udaya)王時,此城才完全建成。此後,童龍王朝,(Sisunaga)的晚期,難陀王朝諸王以及孔雀王朝的爲護王和無憂王都在此建都。當時的波咜厘子城的規模十分宏大,城外有一條闊六百英尺,深叁十腕尺(Cubits)的護城濠,濠後二十四英尺處有一堅固城牆,具有五百七十個箭樓和六十四個城門。

  無憂王時,此城四門每天的稅收就有錢四十萬枚,他每天上朝時,通常還得十萬枚錢。笈多王朝初朝也還是定都在這裏。叁谟陀羅笈多完成其雄圖之後,波咜厘子城雖非其常駐之地,但此城仍不失爲一重鎮。五世紀法顯到達此地,曾描繪這城市的宏大富饒,對于王宮更是贊美:“城中王宮殿,皆使鬼神作,累石起牆阙,雕文刻镂,非世所造。”六世紀(左口右厭)哒人侵入時,此城遭受嚴重破壞。

  傳說此城的緣起是有一位婆羅門,高才博學,有門人數千,傳以授業。有一天,各學徒相從遊觀,其中一位學生徘徊怅望,同俦就問他:“你到底有何憂愁呢

  ”他就回答說:“我現在還十分的年輕,身強力健,但卻終日羁遊,這樣積年累月,將使藝業無成。現在想起來,真是十分憂心啊!”

  于是學徒們就戲言說:“你不用擔心了,我們先爲你求娉婚親使你安家立業。”于是就假立二人作爲男方父母,二人爲女方父母,然後坐在一棵波咜厘子樹下,並且假裝這棵樹爲新娘,並采時果,酌清酒,先行媒聘,並訂定好合的日期。這時假女的父親就攀取花枝給書生說:“這是你的新娘,希望你能善納!”書生心中欣然自得。

  到了日暮要歸家之時,書生竟戀戀不舍不肯離去。學徒們就說:“剛剛只是遊戲而已,趕快回家吧,免得林中猛獸會侵害你。”但書生卻不肯離去,並往來樹側徘徊。

  晚上之時,他點起燭光,奏起清雅的管弦,並挂起帷帳准備安睡。忽然,見到一位老翁策杖前來,又有老妪帶著一位少女,及許多賓客隨從,冠服奏樂而來。老翁指著少女說:“這位是你的妻子。”于是這位書生與新娘酣歌樂燕,經過了七日。

  其余的學徒,許久未見到書生,心中擔憂懷疑他已被野獸殺害,就到林中尋找他…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叁篇 桑耶大師 第六章 壽命自在持明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