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二章 灵鹫山顶如来会
是本初的佛
此土安稳
是永不毁坏的灵鹫山王
啊!永命皈依 头面顶礼至尊的佛足
嗡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耶 梭哈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南无大智海本师释迦牟尼佛
究竟的因缘,使莲华生大士来到了佛陀清净常住的灵鹫山。
灵鹫山位于王舍城东北十四五公里的地方,周围共有五座山峰,而灵鹫山是其中最高耸的。其顶上宛若高台一般,从台上眺望虚空翠峦层叠相映,浓淡分色,幽美秀丽。
佛陀传法四十九年,多在此山广说妙法。当时摩揭陀国的频毗娑罗王为了听闻佛法,就派遣大众,从山麓开始筑路,以石为阶横跨山谷凌越高岩到达峰顶。这条道路广有十余步,长有五六里。
莲华生大士的身影显现在灵鹫山的步道上,虚空中不时传来微妙的香气。其中较为浓烈的香气,是天地神祗、世主、空行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他们欢喜的合掌欢迎着大士的到来,有的踊身空中,宛若灵影一般;有的立身山岩;有的立于路旁;更有一半身形浮于地上、下半身沉在土中的地神,从他们身上自然散发着喜悦的妙香。另外在虚空中,更有无数的化佛菩萨,欢喜放光注照着莲华生大士,他们的身上则散发出极为雅淡不可思议的清净法香。
莲华生大士在路中,先来到了一座名为下乘的塔。护山的山神向莲华生大士说明道:“大士!这座佛塔名为下乘。当频毗娑罗王乘车来到此地时,为了表示对佛陀的敬意,就会在此处走下车乘,徒步登上鹫峰,所以名为下乘。”莲华生大士听闻了灵山山神的解说,于是欢喜的向佛陀礼拜致敬。
大士为了表示对至尊佛陀的礼敬,所以用极为恭敬的步伐,缓慢经行而上。过了一会儿,他又来到了一座佛塔之前,山神立即向前解说道:“这座佛塔名为退凡塔,是简退凡夫之人不会同往之处,是为了彰显佛法修证的伟大,为免凡夫之人喧扰所立。”大士也立即行礼作意。
来到了峰顶的平台,东西宽长,南北狭窄,西面侧临悬崖,并建有一座精舍,往昔如来常在此宣说法要,其中并有如来等身的佛像。这时峰顶的天上正群聚着白头的大鹫鸟,飞翔虚空,仿佛正欢迎着大士的到来。大士双眼看着在平台旁耸起尖峰上的大磐石,这个大磐石仿若灵鹫一般,有着尖突的鹰喙、鼻、眼及毛,栩栩如生。
莲华生大士这时仿若见到,当时在平台下侧的石洞中入定的阿难尊者,而魔王化作大鹫鸟,在下半月黑月的夜中,盘据着尖峰,奋起双翼惊呜尖啸,来恐怖尊者。这时尊者惊惧无措,佛陀在峰顶上见到这样的景象,就伸手穿过石壁抚摸阿难的头顶,用大慈的言语安慰他说:“这只大鹫鸟是魔王所变化的,你不要恐惧!” 阿难尊者在佛陀的加持安慰下,身心安乐怡然入定。而大鹫鸟也化成磐石,常驻此山,彰显佛陀的圣迹。
另外精舍之侧有数座石洞,舍利子等诸大罗汉于此入定。而精舍东北的石涧中,有大磐石,是如来曝晒袈裟的地方,衣纹十分的明彻,宛如雕刻一般的清晰。而旁边的石上有佛陀的足迹,轮纹虽然较暗,但还是清晰可察。
莲华生大士安住在灵鹫山顶的平台之上,他结跏趺坐,吉祥地思维着佛陀在此宣讲《法华》、《般若》等许多无量无边的经典的情景。在如幻当中,宛如见到十方诸佛与一切菩萨、声闻缘觉大众,乃至一切护法空行,如云如影般拥立在空中。
这时,三道宝光从虚空中自然垂注于莲华生大士的顶上;而清净无双不可思议的妙音,若远若近从自身清净的耳轮中仿若响起: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祗,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莲华生大士了悟这是佛陀亲切的为他说法,心中思维:“其实佛陀成佛以来,已经历了无量无边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祗劫的无量时间;但是为了怕钝根的众生,认为佛陀可以长久住世,而不肯精进修行,所以用大方便力,示现涅槃灭度,来使众生了知佛陀难可值遇,而住精进。但是事实上,“本无涅槃佛,亦无佛涅槃”,佛陀并不是真实灭度,是常住不坏,而且无量时劫以来,不只常在此娑婆世界不断地示现说法,并且在他方无量的世界教化众生。而我也是佛陀妙身的加持而示现的啊!”
这时,莲华生大士心中悲切,忆起了《法华经》中所说:“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一心想见如来的真实报身,此时虚空中宛若千日齐照一般,从光明遍照的体性中,现起了佛陀的实报庄严之身。
而在刹那之间,整座灵鹫山顿融入广大光明的常寂光中,并从体性光明现起了实报庄严的清净佛土;整个世界示现无边无尽的庄严,菩萨空行的身相仿若虹彩无实质地明显现前;比起如幻如影般的幻化身,更是不可思议的清晰明朗。这时,菩萨大众更以清净的梵音唱诵道:
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祗劫,
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花果,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花,散佛及大众。
伟大的佛陀这时向莲华生大士说道:“心子!你具足着圆满的金刚体性,也是我所加持幻化的清净妙身,将在此世界中,代表着我教化无量众生。灵山净土是我所居止的法报佛土,是历一切时劫而不毁的;就是宇宙灭尽,此土依然常住不坏。而这也是你所成就的法身、报身所依止之处啊!你应当如我一般永劫地救度无边众生,而在不断的精进之中,你也即将如同我一般具足无量寿命,圆满现起无生无死的广大成就;而你也将证得如我一般的无上智慧,迅速地成就圆满佛身,遍照无量的慧光。”
这时清净的佛陀与法界光明,当下旋入了莲华生的智顶,并安住于心轮之中。莲华生大士的心轮之中,仿佛一滴明若千日的明点透身而出,十分庄严美妙。
在清净的加持之中,莲华生大士具足了佛陀的大悲,具足甚深的无上究竟菩提心。他悲视一切的众生,希望能够如佛陀一般,救度无量苦难的众生,所以他首先安住在大悲三昧当中,观察所要调伏的世间。
当他安住在大悲三摩地,现观调伏教化的一切世间,就宛如从明镜当中,看到太阳的投影一般,十分的清晰明亮。在大悲空智三昧定力的交融之中,世间的一丝一毫都是清清晰晰的,就如同观看着手中的清净如意摩尼宝,或是将完全透明的水晶浮现在心轮上一般。
莲华生大士的闻思修已臻于究竟;从听闻中现证的智慧,完全安住,清晰的总持在心轮当中圆满不忘,所以他能够施予一切众生无畏。听闻他说法讲经之后,任何的畏惧就消失无踪。他经由思维而得证的智慧,宛如铭刻于巨石一般的总持于心中,所以能够与一切外道、宗派的修行人辩论,心中没有任何畏惧,具足无碍辩才。他经由等持修证而圆满成证的智慧,法尔自生的总持于心中,所以能够观照自心的最细微、最秘密的心念而无所畏惧。
莲华生大士以闻思修证的现观智慧如实地思维着:“所谓佛陀,并不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必需修证十力、四无畏、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等一切诸佛的不共圆满成就,才算圆满成佛。”现在,莲华生大士他如此地观察自心,是否具足如同佛陀一般的说法无畏的因缘。现在他已了知,对一切众生弘法的因缘时节已经到来;这时,再不对众生说法,是违背自己的菩提心与誓句三昧耶戒的。
莲华生大士于是决定立即行动教化众生,这时他又思维:“我现在即将要教化的众生,应具足何等的因缘呢
如果一个众生,听闻了我所宣讲的如宝金语,而心中却无动于衷,这样的随从弟子,并不能够如实的修行,所以我不愿意收留。如果不认真修行,而且不能够从真实的修证当中,确信一切秘密法要的人,那么这种随从的徒弟,我也不要收留。如果心中不能由修行中生起真信,在这群没有信心的人当中,我是完全不愿意居留。另外,如果是不遵守誓约、秘密三昧耶的朋友,也不能够让我心生欢喜。那么,现在我应该到有缘的众生当中,如实地教化,导引利根的人,迅疾地使他们得到圆满究竟的成就。”
莲华生大士在这样的因缘时节之下,用慧眼观察他所调伏的世界的这一切众生。这时,他观察到的众生都是由于无明的遮障而轮回受生,如果众生不能够观照自心,如买地了悟自身的体性,将永远被无明的黑暗所缚着,而不能明了法界的真理实相,茫然地在无边的生死大浪中翻滚轮转,不能得到休止。而所有的众生,也由予无明的缘故,所以不能够了知如何才是自己真实究竟的利益。所以,他们虽然竭力地想获得安逸、享乐,却反而找到了所有痛苦的根源,让自己堕落在轮回的苦恼当中,不能解脱。
这些苦难的众生虽然从究竟的义谛而言,我也要救度他们,使他们圆满成佛,但在现在的初始因缘当中,他们并非适当的调伏对象,我应该先调伏具足一切善德的众生。”
他这样子思维后,就一念现观乌仗那国中——他所出生的无污清净具足光明的大海,他看到海中正有无数善根具足的空行母欢乐安住。莲华生大士于是认为他应该先到那里,为一切空行母们来讲经说法,这样将使空行母们得到究竟利益,也使自身弘法的初始因缘甚深吉祥。
莲华生大士观察思维到此,了知因缘已如实地现起了,所以现起清净的智慧神通,举身飞起,如鸟凌空一般飞向空行大海,在刹那之间,宛如力士伸臂一般的快速,就已来到了达那郭夏海。
当他在达那郭夏海现身时,面见了一切空行母,所有空行母们都欢喜无量、踊跃舞蹈,前来向莲华生大士顶礼问讯、合掌问好。
此时空行母众以和雅的妙音共…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二章 灵鹫山顶如来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