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胜易 第八章 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

   第八章 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

   这一章很重要,对大家一定很有启发。

   有因必果,有感必应,乃天然之理。

   种因就得果,这是自然的道理。众生来感,佛就来应,天然的道理。

   佛感众生应

   对于因果,在这里作了两重说明,第一重因果是这样子的:

   弥陀发愿是因,属于感;众生念佛是果,属于应。

   这是源头。没有弥陀发愿成佛之因,我们现在有没有佛念哪?我们就没有六字名号来念了,对不对?所以,弥陀发愿是因,我们今天念佛是果,我们念佛就得到结果啦!弥陀发愿是“感”,怎么叫“感”?他让十方诸佛赞叹他的名号,呼唤我们,感动我们,叫“感”;我们念佛是“应”,怎么叫“应”?我们答应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愿意到西方净土去,这叫“应”。

   弥陀发愿说“欲生我国”,“你要来往生!”;我们念佛说“愿生彼国”,“我要去往生!”念佛,就好像阿弥陀佛和我们之间一呼一应关系。

   我们一般讲感应,就把这层关系忽视了,以为我在那里使劲地卖功夫,“我来感,佛来应”,“我一天三万,念了好几年,阿弥陀佛真的就像石头一样,怎么没有感动啊?怎么没有给我现一点瑞相啊?”那你就不懂得感应的道理了。

   首先,第一重因果是从佛那一边到众生这边来的,阿弥陀佛发愿是因,属于感;我们众生念佛是果,属于应。已经“感应道交”啦!没有感应的话,哪有佛念哪!

   众生感佛应

   第二重因果是:

   众生念佛是因,属于感;弥陀救度是果,属于应。

   阿弥陀佛发愿说:“众生称念,若不往生,我不成佛!”我们一念佛,就感了佛的本愿,属于感;阿弥陀佛就马上应他的本愿,来救度我们,属于应。我们今天念佛是因,我们被救度往生是果。

   根本之因

   这两重关系是同时成就的。虽然是两重关系,根本上说,是建立在阿弥陀佛的本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方面。愿是佛发的,属于感;我们念佛,属于应。这里讲“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今天我们念佛的因,还是阿弥陀佛本愿里面有的,我们这个因,是佛给我们种下来的,阿弥陀佛如果没发这个誓愿,我们任何人不会念。

   四种感应

   然而,或有一向念佛,而全无感应;这并非全无感应。

   “我念佛怎么到现在没啥感应呢?”有没有莲友心中有这样想法的?可能不少人这样想。这并不是叫全无感应。

   须知感应大略分为四种:

   一、显感显应:有念佛,亦有明显感应,自己感觉得到。

   第一种:明显地感、明显地应。如果就念佛来讲,我们都是“显感显应”,阿弥陀佛发愿,是显感;我们今天念佛,是显应。这里的“显感显应”是从众生的角度讲的,念佛,有感应,自己感觉得到,念佛明显,感应也明显。

   二、显感冥应:有念佛,而感应在暗中,自己觉察不到。

   第二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念佛,感应在暗中,自己觉察不到。没有觉察到感应,并不是说没有感应。

   三、冥感显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明显感觉弥陀加被。

   第三种:现在没念佛,以前或者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明显感觉弥陀加被。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莲友这样讲的,“我这辈子没念佛,但是遇到灾难的时候,突然就得到阿弥陀佛的感应了”,这叫“冥感显应”,过去世曾念佛,今生虽然没有念,但是感应很明显,他因为这个原因,就开始信佛念佛了。

   四、冥感冥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暗中蒙受弥陀加被。

   第四种:现在没念佛,以前或者过去世曾经念佛,暗暗地受到弥陀加被。什么叫“暗中”呢?比如说我们经常坐车,都希望早一点到达目的地,如果在路上碰到交通堵塞,一堵一个小时,我们在心里边就著急了……其实,这里边很难说,因为世间的事情是很难说的。后来学了佛,遇到这种情况,心就很安定,为什么呢?如果不在这里堵上一两个小时,你在前面开过去,说不定撞的就是你这部车。所以,你怎么知道啊?“我坐车,弥陀保佑我,怎么不让我快一点?”那弥陀保佑你,就让你慢一点,这一劫就过去了,但是你自己感受不到,无形当中就把灾难化解了。

   我们学佛念佛的人,很多事情,事后想起来,好像有佛菩萨的加持一样,“怎么这么巧妙呢?”当时感觉不到,过后想起来,确实如此。这叫“冥应”,潜在的。

   众生根性、业缘各异,因此佛之应机亦自不同。

   众生的根机不一样,过去造的业也不一样,所遇到的种种缘也不一样,所以,佛应机也自然不同。感应是佛来应众生,自然也就显现不同的种类。

   故不论显应冥应,皆是佛之方便,

   以此引导众生藉境发心,趋入菩提,使其彻底离苦得乐。

   佛法不是以感应为目标,感应是佛法教导众生的一个方便,叫做“借境发心”,借著感应的境界,让你发起信仰佛的心,引导你往生成佛,最终彻底离苦得乐。

   四种救度

   由此四种感应可以看出弥陀救度、利益众生,

   有顺度、逆度、显度、隐度的不同。

   这个叫四种感应、四种救度。我们每个人念佛,你说你没有感应,那是没有明显的感应,一定有暗暗的感应,表现在家庭、工作等方方面面,由这四种感应,显现四种救度,哪四种呢?

   一、顺度:求疾得痊,所求遂意。

   二、逆度:求寿反夭,所求不遂。

   三、显度:因念佛故,或得弥陀现身,圣众垂护。

   四、隐度:因念佛故,或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

   顺度:顺著你的心,你想这样,就这样满你的愿。你想病好,马上就好了,所求如意。

   逆度:跟你的想法相反。你想长寿,反而短命,想求的事情,好像佛没满你的愿(有很多人就开始抱怨佛了,他不知道这是佛的逆度)。

   显度:很明显地看见阿弥陀佛与圣众现身救度。

   隐度:不明显,潜在的,隐含的,因为念佛,人事、机缘凑合在一起,办得很顺利。

   逆 度

   佛为什么会逆度呢?有人顺度度不过来,为什么呢?比如说,自己读了一点书,就认为佛法很迷信,如果有人劝我信佛,像我这样傲慢的人,是不会来信佛的,“都是低级老太婆干的事,这个很迷信的。”对于这种人,首先就要克服你的傲慢心,给你一个大挫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大的转换,搞得你蒙头转向,这个时候,你的心思才放得下来,再来研究佛法,就看得进了。没这个因缘,就度不了你。

   大凡傲慢、刚强的人,多数是逆度;大凡柔软、和顺的人,多数是顺度。

   就像父母教育儿女一样,如果孩子和顺一点,胆子又小一点,就要像春风一般引导他;如果孩子很调皮,那就要揍他,对不对?

   我们很多莲友就是这样子的。一开始得了病 ── 不得这个病,你不会来学佛法,得病之后,搞得你要死不活,佛就拉你了,“拜拜佛吧!”你就拜佛,慢慢进入佛法了。或者,有的夫妻吵嘴“哎呀,搞得我日子没法过……”心里很委屈、很孤独,就来拜佛了,哎,就逆度了。

   往往是这种因缘,使得我们进入佛门。世间的人,如果一切风光,万事随顺,大红大紫,要升官就升官,要发财就发财,有谁来学佛啊?总是病灾、苦厄等种种不顺意,使得我们进入佛法,念佛,投入阿弥陀佛的怀抱。你看看,过去所有痛苦、屈辱的事情,以前心里很怨恨,遇到佛的本愿,你就很感谢,“谢谢你,把我推入佛法之门哪!”

   逆度,还有一个故事,老余的故事。老余是我姐夫,是开饭馆的。我出家之后,他感到不理解,“那么好的工作都辞掉,怎么出家了?”他那个时候比较顺,赚了点钱,他就有点看不起出家人,当然,见到我,也不好意思讲。后来,我大姐信佛了,劝他念佛,他说什么?“你上你的极乐世界,我下我的地狱。”他开饭馆的哪有什么好事啊?杀生杀得很多,他后来讲,杀到什么地步?上瘾!一时不杀还想得慌,鱼啊、鸡啊,人家要杀,他抢著杀,杀生很痛快,这个心真的太危险!他对我大姐说:“让我信佛也可以,如果保佑我发了大财,饭馆开得很大,我才信佛。”像这样的人,怎么可以顺度他呢?后来,饭馆倒闭了,他借了钱又开,开一个,又倒一个,连倒了三四个,成了穷光蛋,他慢慢知道:“哎呀!佛真是不让我走这条道路啊。”那个时候,我也跟他讲过《地藏经》,说了因果的道理。有一天,新开张的饭店又倒闭了,房主找他,给他一顿骂,如果在以前,他根本不能接受,他从来就是骂人家的,可是借人家钱还不了,没办法啊,因此,他那天心里非常难受,在屋里转来转去。大姐说:“你到师父那儿去一下吧。”他就来了,碰到隆道法师,交谈之中,他看见出家人怎么这么潇洒!尤其看见隆道法师,笑眯眯的。隆道法师向他开示,他就跟佛很有感情了。他现在,烟也不抽了,酒也不喝了,麻将也不打了,又吃素了,而且,专门到寺院里边做素菜,而且现在出家了。

   他这是一个逆度的典型,如果顺他,发了财,就造业,我说:“你要是发了财,饭店开大了,你不会信佛,还会开十个,开到大码头去。”凡夫就是这样子的,不能让你造那些事情,有这个善根,就要成就我们佛法的因缘。

   感恩的心

   所以,如果我们真正知道佛法的利益,对过去的逆境,我们就会完全存有感恩的心了,很感谢人家,看见人家就很高兴,甚至,你所走过的一草一木,它们都使得你今天成就这么一个机缘。

   我们今天能到金州区念佛堂来听佛法,有无量无边的因缘,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乃至凡夫界、罗汉界、菩萨界、十方诸佛界,共同的因缘,促成我们来到这个念佛堂闻法,所以说,过去的因素,如果缺了一点点,就没有今天这个结果,你难道不要感恩过去吗?甚至很多人打你、骂你,他是造罪造业,他自己造罪造业下地狱…

《念佛胜易 第八章 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