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就问徒弟:“你这个蛆在大便里面做什么?”徒弟回答的真妙:“我在大便里面乘凉呀!”各位如果听得懂的话,回答的真妙!有了禅定,他在大便里面都能乘凉!我们因为没有禅定,在荣华富贵里面很烦恼,所以有了禅定,这个清凉自在,随时随地都妙趣横生。在《人间佛教的定学》里面有说到:现代的佛光山禅堂里面在推动的人间生活禅。比方说,“狮吼禅”--狮子吼,狮子吼就是大声叫。现在在台湾有一个趣谈,台湾有一个时期,红杉军一个一个的都在喊:“下台!下台!...” 天天叫,天天叫,叫到最后,台湾忽然神经病的人减少了许多。所以我们觉得有压力,能到原野空旷的地方,或者大声的唱歌、朗读,舒散自己的身心,那也是参禅。现在做义工,义工也有好多的禅味:放下的禅,自在的禅,快乐的禅,我想这个生活中的禅意是很多的。
关于禅门里面寻师访道的问题。禅门里面非常重视尊师重道,你看达摩祖师为了传法给二祖慧可,二祖慧可表示诚意,立在大雪里面,大雪过膝,最后把膀子剁下来供养,请老师开示。六祖慧能大师,从广东到湖北黄梅去亲近五祖弘忍大师,你看那时千山万水,要走那么远的路去寻道啊。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走江湖,“江湖”两个字,是出于禅门的故事,那个时候唐朝的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禅风很高,另外在湖南的石头希迁禅师,禅门也很高,所以那个时候一些青年学子,不是到江西的马祖道一那里,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那里,所以江西湖南走来走去,那个时候叫走江湖。所以我觉得,现在佛教徒不要自立门派、自我设限,我的寺庙是哪个,我的师父是哪个,其实佛教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过去赵州禅师,“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末悄然”,心里不明白,“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他也觉得,原来道不在远方,眼前就有。有一首偈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样看过来,我们为什么要寻师访道呢?其实寻师访道也要紧,自己内心的自我更要找到。
有很多禅堂的术语,假如各位有兴趣,要进哪个禅堂,术语也要学几句,表示我懂得。像维那师,维那就是他的领导人;像你进了禅堂:“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佛门马牛”。参禅打坐入定,主要的是要大死一番。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禅门里面“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像在那个《普门学报》里面,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就是说明佛教的语言,假如各位对这个佛教的名相、语言多会一些,那么听经闻法就容易了。
关于念佛、参禅,所谓禅净双修是什么意思。中国的佛教,禅和净经常纷争不已,禅者就说,他们是靠自力来开悟,不像你们念佛的人,要靠阿弥陀佛来接引,太没有志气了;念佛的人说,我们念佛的人有阿弥陀佛加持、接引,比你们禅们那个自己狂妄自大要安全得多。在我的想法,这种纷争没有必要,因为念佛也是禅,可以禅净双修。禅净各修,自由就好了,也不必互相来批评。佛门里面有时候为了门派、思想、修行方法,或者戒律上的境界不同,相互的抵毁,很可惜。再举一个比喻:一个师父,两个腿有风湿,他规定大徒弟每天替他按摩右腿,小徒弟替他按摩左腿。大徒弟来按摩右腿的时候,师父就说:“你的师弟按摩的左腿怎么好、怎么好”,大徒弟听了不是味道;小徒弟在按摩的时候,师父又说:“哎呀,你的师兄替我按摩右腿的技术怎么好,怎么好。”小徒弟听了也不是味道。有一天,大徒弟按摩师父右腿的时候,小徒弟不在家,大徒弟心想:我就把你按摩的左腿打断,让你不能按摩。小徒弟回来一看,嗯,我按摩的左腿怎么没有啦?这一定是师兄搞的鬼,我也把你按摩的右腿打断,让你也不得按摩。这两个师兄弟各逞自己的嗔恨之心,让师父没有腿走路。现在的社会,各行各业,同样的都犯这个毛病,所以见不得别人的好,这个嫉妒心,同归于尽。所以到了宋朝永明延寿禅师,他就把这个禅和净土做了一个调和。怎么调和呢?他作了很多偈语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关于参禅或念佛,都是佛法重要的修持法门,没有什么高低。你们参禅五分钟,假如念佛你也念五分钟,念到身体发热,念到滚熟,滚热了,那个效果就出来了。我过去曾在这里告诉大家怎么样念佛,念佛的方法太多了,不过我的这个念佛,有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进入。第一,念佛用欢欢喜喜的心念佛,像唱歌、跳舞一样,那样的欢喜。如果你说我欢喜不起来,没有关系,就用悲悲哀哀的心来念佛,好像带着要哭的样子,喊妈妈,妈妈。你说我也不欢喜,我也不悲哀,那么可以实实在在的念,把阿弥陀佛一句一句扣的很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如果你说实实在在的念佛我见不到功,就空空虚虚的念,念的你也空,我也空,天也空,地也空,念到手也没有了,脚也没有了,手也空,脚也空,会感觉到身心轻松愉快。
参禅念佛的利益有什么呢?我想消除生活的压力,增进身体的健康,提升内在的修养,享受禅净的快乐,开发我本性的智慧,慢慢期许我自性里的宝藏。其实,参禅念佛的利益,语言是难以说尽。不过说没有用,不做是没有,过去有一个王子,叫跋提王子,出家了,在一个山里面修行,他就在叫:“快乐呀,快乐呀。”刚好佛陀经过,就很奇怪,“你们快乐什么呀”?跋提王子说:“佛陀,当初我们在王宫里面吃的珍馐美味,实在不好吃;现在托钵简单粗食,哎呀,好香阿;过去在王宫里面,多少的卫兵,保护我们都觉得恐惧,现在没有人来保卫我们,觉得真快乐。”
参禅念佛会有什么毛病呢?你想求神通就有毛病了,各位护法信徒们,学佛老老实实的,千万不能求神通,神通对你们不利呀!门口有人骂你,你听不到,你还是安心在这里听我讲经,假如你有天耳通,听到那个人在骂你,你不要听我讲经,要出去跟他吵架。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所谓六神通。假如你有他心通,哼,你那个心里怀什么鬼胎,在想算计我。我和你过不去。我没有神通,明天就死了,不过我今天晚上活得很快乐;假如我有神通,三年、十年后要死,我就在挂念了,我没有时间跟你们说法,我快要死了,我心里不安了,所以神通对我们不利、不好,不能有。或者沉迷于禅悦的快乐里面,也是毛病,或者是只注重这个公案的禅,不能开悟。两个寺院,东寺和西寺,每天早上都派个沙弥去市场买菜,东寺的沙弥比较有禅、聪明,西寺的沙弥就不聪明,每次西寺的沙弥在十字路口遇到东寺的沙弥就问:喂,你要到哪里去?东寺的沙弥比较聪明,他就说:“风吹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下面再问什么,不会问了。回去告诉师父,师父就说:“哎呀,你好笨那,你可以继续问他,假如没有风,你要到哪里去呢?”第二天又遇到了,“喂,东寺的沙弥,你今天要到哪里去呀?”他说:“脚走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哟,变了,又不会问了,回去告诉师父,师父说:“你好笨那,你继续问他,假如脚不走,你要到哪里去呀?”第三天又遇到了,“你今天要到哪里去呢?”东寺的沙弥才把他的本意说出来:“我到市场买菜去。”所以这个禅,他有时候不说破,要意会。像念佛的人,妄想就是毛病,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在念佛,敲着木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到旁边有老鼠,就说:“打死它,打死它。”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说这怎么能行呢?总之修行的人,就怕有这许多杂事、杂念。
《对定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