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定的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他就問徒弟:“你這個蛆在大便裏面做什麼?”徒弟回答的真妙:“我在大便裏面乘涼呀!”各位如果聽得懂的話,回答的真妙!有了禅定,他在大便裏面都能乘涼!我們因爲沒有禅定,在榮華富貴裏面很煩惱,所以有了禅定,這個清涼自在,隨時隨地都妙趣橫生。在《人間佛教的定學》裏面有說到:現代的佛光山禅堂裏面在推動的人間生活禅。比方說,“獅吼禅”--獅子吼,獅子吼就是大聲叫。現在在臺灣有一個趣談,臺灣有一個時期,紅杉軍一個一個的都在喊:“下臺!下臺!...” 天天叫,天天叫,叫到最後,臺灣忽然神經病的人減少了許多。所以我們覺得有壓力,能到原野空曠的地方,或者大聲的唱歌、朗讀,舒散自己的身心,那也是參禅。現在做義工,義工也有好多的禅味:放下的禅,自在的禅,快樂的禅,我想這個生活中的禅意是很多的。

   關于禅門裏面尋師訪道的問題。禅門裏面非常重視尊師重道,你看達摩祖師爲了傳法給二祖慧可,二祖慧可表示誠意,立在大雪裏面,大雪過膝,最後把膀子剁下來供養,請老師開示。六祖慧能大師,從廣東到湖北黃梅去親近五祖弘忍大師,你看那時千山萬水,要走那麼遠的路去尋道啊。在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叫做走江湖,“江湖”兩個字,是出于禅門的故事,那個時候唐朝的江西,馬祖道一禅師禅風很高,另外在湖南的石頭希遷禅師,禅門也很高,所以那個時候一些青年學子,不是到江西的馬祖道一那裏,就是到湖南石頭禅師那裏,所以江西湖南走來走去,那個時候叫走江湖。所以我覺得,現在佛教徒不要自立門派、自我設限,我的寺廟是哪個,我的師父是哪個,其實佛教裏面善財童子五十叁參;過去趙州禅師,“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爲心頭末悄然”,心裏不明白,“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他也覺得,原來道不在遠方,眼前就有。有一首偈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樣看過來,我們爲什麼要尋師訪道呢?其實尋師訪道也要緊,自己內心的自我更要找到。

   有很多禅堂的術語,假如各位有興趣,要進哪個禅堂,術語也要學幾句,表示我懂得。像維那師,維那就是他的領導人;像你進了禅堂:“要做佛門龍象,先做佛門馬牛”。參禅打坐入定,主要的是要大死一番。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在禅門裏面“有理叁扁擔,無理扁擔叁”。像在那個《普門學報》裏面,我曾寫過一篇論文,就是說明佛教的語言,假如各位對這個佛教的名相、語言多會一些,那麼聽經聞法就容易了。

   關于念佛、參禅,所謂禅淨雙修是什麼意思。中國的佛教,禅和淨經常紛爭不已,禅者就說,他們是靠自力來開悟,不像你們念佛的人,要靠阿彌陀佛來接引,太沒有志氣了;念佛的人說,我們念佛的人有阿彌陀佛加持、接引,比你們禅們那個自己狂妄自大要安全得多。在我的想法,這種紛爭沒有必要,因爲念佛也是禅,可以禅淨雙修。禅淨各修,自由就好了,也不必互相來批評。佛門裏面有時候爲了門派、思想、修行方法,或者戒律上的境界不同,相互的抵毀,很可惜。再舉一個比喻:一個師父,兩個腿有風濕,他規定大徒弟每天替他按摩右腿,小徒弟替他按摩左腿。大徒弟來按摩右腿的時候,師父就說:“你的師弟按摩的左腿怎麼好、怎麼好”,大徒弟聽了不是味道;小徒弟在按摩的時候,師父又說:“哎呀,你的師兄替我按摩右腿的技術怎麼好,怎麼好。”小徒弟聽了也不是味道。有一天,大徒弟按摩師父右腿的時候,小徒弟不在家,大徒弟心想:我就把你按摩的左腿打斷,讓你不能按摩。小徒弟回來一看,嗯,我按摩的左腿怎麼沒有啦?這一定是師兄搞的鬼,我也把你按摩的右腿打斷,讓你也不得按摩。這兩個師兄弟各逞自己的嗔恨之心,讓師父沒有腿走路。現在的社會,各行各業,同樣的都犯這個毛病,所以見不得別人的好,這個嫉妒心,同歸于盡。所以到了宋朝永明延壽禅師,他就把這個禅和淨土做了一個調和。怎麼調和呢?他作了很多偈語說:“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爲人師,來生作佛祖。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無禅無淨土,銅床並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關于參禅或念佛,都是佛法重要的修持法門,沒有什麼高低。你們參禅五分鍾,假如念佛你也念五分鍾,念到身體發熱,念到滾熟,滾熱了,那個效果就出來了。我過去曾在這裏告訴大家怎麼樣念佛,念佛的方法太多了,不過我的這個念佛,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進入。第一,念佛用歡歡喜喜的心念佛,像唱歌、跳舞一樣,那樣的歡喜。如果你說我歡喜不起來,沒有關系,就用悲悲哀哀的心來念佛,好像帶著要哭的樣子,喊媽媽,媽媽。你說我也不歡喜,我也不悲哀,那麼可以實實在在的念,把阿彌陀佛一句一句扣的很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如果你說實實在在的念佛我見不到功,就空空虛虛的念,念的你也空,我也空,天也空,地也空,念到手也沒有了,腳也沒有了,手也空,腳也空,會感覺到身心輕松愉快。

   參禅念佛的利益有什麼呢?我想消除生活的壓力,增進身體的健康,提升內在的修養,享受禅淨的快樂,開發我本性的智慧,慢慢期許我自性裏的寶藏。其實,參禅念佛的利益,語言是難以說盡。不過說沒有用,不做是沒有,過去有一個王子,叫跋提王子,出家了,在一個山裏面修行,他就在叫:“快樂呀,快樂呀。”剛好佛陀經過,就很奇怪,“你們快樂什麼呀”?跋提王子說:“佛陀,當初我們在王宮裏面吃的珍馐美味,實在不好吃;現在托缽簡單粗食,哎呀,好香阿;過去在王宮裏面,多少的衛兵,保護我們都覺得恐懼,現在沒有人來保衛我們,覺得真快樂。”

   參禅念佛會有什麼毛病呢?你想求神通就有毛病了,各位護法信徒們,學佛老老實實的,千萬不能求神通,神通對你們不利呀!門口有人罵你,你聽不到,你還是安心在這裏聽我講經,假如你有天耳通,聽到那個人在罵你,你不要聽我講經,要出去跟他吵架。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所謂六神通。假如你有他心通,哼,你那個心裏懷什麼鬼胎,在想算計我。我和你過不去。我沒有神通,明天就死了,不過我今天晚上活得很快樂;假如我有神通,叁年、十年後要死,我就在挂念了,我沒有時間跟你們說法,我快要死了,我心裏不安了,所以神通對我們不利、不好,不能有。或者沈迷于禅悅的快樂裏面,也是毛病,或者是只注重這個公案的禅,不能開悟。兩個寺院,東寺和西寺,每天早上都派個沙彌去市場買菜,東寺的沙彌比較有禅、聰明,西寺的沙彌就不聰明,每次西寺的沙彌在十字路口遇到東寺的沙彌就問:喂,你要到哪裏去?東寺的沙彌比較聰明,他就說:“風吹到哪裏去,我就到哪裏去”。下面再問什麼,不會問了。回去告訴師父,師父就說:“哎呀,你好笨那,你可以繼續問他,假如沒有風,你要到哪裏去呢?”第二天又遇到了,“喂,東寺的沙彌,你今天要到哪裏去呀?”他說:“腳走到哪裏去,我就到哪裏去。”喲,變了,又不會問了,回去告訴師父,師父說:“你好笨那,你繼續問他,假如腳不走,你要到哪裏去呀?”第叁天又遇到了,“你今天要到哪裏去呢?”東寺的沙彌才把他的本意說出來:“我到市場買菜去。”所以這個禅,他有時候不說破,要意會。像念佛的人,妄想就是毛病,我們看到有一些人在念佛,敲著木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看到旁邊有老鼠,就說:“打死它,打死它。”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說這怎麼能行呢?總之修行的人,就怕有這許多雜事、雜念。

  

《對定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對戒的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