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如瑞法师为居士们开示
正月初二上午,师父为来自太原、广东、湖南、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居士授三归及八关斋戒,下午六点又於会客室接待众居士,并就居士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彩的解答和开示:
1、 问: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般讲佛法要明白它的道理,在佛法中叫解,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如印光大师说“教理行果乃佛法之大纲,”教显理,理明才能起行,明理后要实际运用。我们学习佛法为了正确地去行,要我们去得到利益的,如念一句佛号,不懂这一句时一定要学习,要广学多闻。学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万念让我归於一念,这一念又让它如何得三念三昧。所以要看我们个人的程度,如果一门深入精进地去修行,要看信心程度如何,念佛的人要能够信阿弥陀佛,要能够相信因、相信果。象印光大师的信心“我念这句阿弥陀佛,纵使全世界的人都说念阿弥陀佛没感应,我还是念到底!”看他的信心有多大。而我们一会念佛,一会念咒,天天被人家所转。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学习,要了解整个的佛法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有八万四千这么多的法门。当你学懂了后才知道原来这些法门都是通的,只是我们每个人根器的不同。可能你修净土,他可能坐禅。针对人的根性来说。大家从不同的路走,最后归到一点都是一样的。这样念阿弥陀佛与持咒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故要明理。在没有明白佛教的道理时就要深入三藏的学习。如果明白了道理,而信心已经坚定,就可以一门深入。初学的人,如这位师父教我一个法门,我要认认真真地做,同时也要读经典,读其它的经典是辅助修行,而主修的是念佛法门。这样就有一个主的,有一个辅助的,辅助的都是帮助我来坚定信心来念佛。以后到了信心不退时,也就是信起解觉,这个时候愿意真实地去做,没有丝毫的怀疑了,就可以一门地进行下去,“一句弥陀念到底,念来念去有主意。”那就有功夫了。念佛中也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我们现在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比较钝,我们常常用持名念佛,不管有没有人指导我们,都不会出偏差。“不说教来不说禅,一句弥陀在心间。”害怕信心退了,就经常看《弥陀要解》来增强我们的信心。我比较主张年青人初学佛法时还是要广学多闻,亲近每位善知识,都是要以极其恭敬的心去亲近,但亲近善知识要看其是否有正知正见,但对我们已经归依三宝的,对所有的出家人都要恭敬。所以经里讲,如果打了犯戒的出家人,如同出十万亿佛身的血。为什么?因为他有这样的形象,能让众生增长善根。
2、 问:想知道受八关斋戒的内容与意义?
答:八关斋戒,关就是关闭恶法,我们一天一夜受八关斋,就是给我们一个出家的机会,出家人就要修清净的梵行,所以就不能打妄语、饮酒等,另外又增加了不能坐高广大床,著香花蔓、香油涂身等。这些都能增长我们的贪染心,虽然不是根本戒,却也能让我们犯戒,是放逸的缘,是为了护根本。再就是歌舞唱伎、故往观听,这些会让我们的心散乱,都是属於放逸的缘。
八关斋戒也是以五戒为根本,一切的戒也都是以五戒里的四条戒杀、盗、淫、妄四条为根本的,也叫四根本戒。为什么要制杀盗淫,不管佛制不制戒,你做了杀盗淫,要受自然的因果规律的报应的,就是作了这些事,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佛看到做此事有如此不好的结果,故佛怜悯制戒。杀、盗、淫、妄为什么叫性戒呢?就是其性体是不好的,是恶的,不管佛制不制戒,做了之后,都会招致不好的果报。即使不受戒,做了也会受这个果报的。要知道戒是佛的大悲心里流出来的,因佛看到我们众生这么苦,如果佛不立这法,制这些戒,我们怎么修行呀?
刚才说到修行,精进修行也要懂得修行地路线,不管出家在家,都是要以戒为根本。为什么以戒为根本,如果一个人,身都没有离开杀、盗、淫这些过,怎能谈到心的清净;如果口不离开打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些,又怎样让心清净。所以说,持戒正是佛的一种慈悲,因为我们的心念非常不好管理,无论接人待物都在贪、嗔、痴里打滚,所以佛慈悲,心虽然很难清净,但事情很容易分出来对和错,对的我先做,错的先不要做,最先粗的一步,先能够止恶向善,再转善成净,如果行为上清净了,自然会影响到心的,所以佛说:因为心难以对治,故要先从行来对治。五戒虽只有五条,但遍於我们的一切生活。象不杀生,就意味着让我们生慈悲心。所以修习戒不单单是我把这条戒持了就行,前四条为性戒,后面一条为遮戒,酒会令人丧失理智,饮酒醉后很容易犯同时就要我们来培养慈悲心,先从家人,慢慢再到外面的人。如果你慈悲心充满的时候,你还忍心去伤害众生吗?所以戒就是在修行。为什么去偷东西,归到根上是贪心所起,所以我们就要训练学会布施,学会布施的人经常会想着怎样去送给别人东西,他还会去偷别人的东西吗?
酒戒是遮戒,遮就是遮止不让我们去做,很多人不理解,杀、盗、淫、妄我不会去做,喝酒应该没关系。佛就说,如果贪饮酒,喝醉了会丧失理智,很容易犯上面的四条根本戒,故佛制不让饮。后面的八戒中的不坐高广大床、不往观听等都是属於放逸的缘,为护心念,便於修行。底下的戒都是为了护上面的根本戒。佛受了八关斋戒后要一天一夜好好地念佛,佛告诉了我们这么好的修行方法;要念法,法能让我们解脱成佛;要念僧,三宝都是我们所恭敬处;念戒,要清净守持,有戒才让我们走上一条正确的修行道路,我们与外道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戒法的不同,佛是一切智人,他知道我们众生有哪些根本的毛病,哪些是枝末的毛病,都说的非常透彻。戒都是对治我们的贪嗔痴,贪嗔痴都是属於心里的问题,心里的问题要从行为上来慢慢地深入解决,像穿衣服,先穿里面的,再穿外面的,我们起烦恼先从心里起,导致行为上的错误,现在持戒,先从行为上拔正它,慢慢就回归到自己的内心。所以念戒就是警觉我们不要去犯戒;念天,因天人比人享福报,令知善处,不持戒就要堕落,要得人天福报,也离不开持戒。成佛那么高,也是以持戒为根本的,不管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受三归五戒是根本,没有五戒,就没法保证下一辈子来当人。
八关斋戒种了我们解脱的因,就是不贪著人天福报,还想更高的深入,出三界,不受轮回的苦。人生很短暂,生了死,死了生,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由其死苦,除了那些愚痴的人自杀,一般的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世上除了割肉痛,就是要钱痛。不管年龄大,年龄小都要面对死,佛为什么出世说法?《无常经》中讲到“老病死此三法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因为有老病死,故佛出世间令学佛法,让大家来明白。如果没有老病死,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学佛。有老病死的地方,佛就要说觉悟的方法,弄清楚老病死,知道生从哪来,死到哪里去,就不会恐惧它,不恐惧就会面对它;看破它,就会接受它,放下它。所以真正的了生死,就是生死自如了,死时没有任何痛苦,而且知道要到哪里去。所以古时解脱的人说“七十年来拖着皮袋,今日放下何等自在。”所以大家学佛要学怎样来对治我们的烦恼。要知道受戒是怎么回事,五戒是保证得人生;受八关斋戒是让懂得生死轮回,让我们种解脱的因。再加上受菩萨戒,就是要学佛、做佛了。佛就是无私无畏,明白了的人,一个完全不自私,勇於奉献大爱的人。但是现在要学会解决我们自身人的问题,故要受三归、五戒、八关斋戒,看有什么烦恼,如何对治。
就像布施不一定非得有钱,不一定非得有权,而是随力随份地方便地行布施,这些都是在聚集我们的福报,我们的福报从哪里得来?要从众生身上得来,有有缘的人,有没有缘的人,有缘的人,因为你善於与他结缘,没有缘的人,那你的福报就不好从他身上得到,因为他对你不欢喜。我们光说佛菩萨对我们有加持,其实众生对我们同样有加持,他不是用佛力的加持,而是用他的心念。我们与众生结的缘有深有浅,所以我们布施人家一个微笑,帮人家做一点好事,都是在增长我们的福报。你的福报越大,你的事业就越容易成就。同样的一句话,让十个人说,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福德的不同,而福德都是每个人自己修来的。故要好好珍惜与每个人的因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善缘要让它增长。
再者,八关斋中的斋其实就是过中不食,并不是世间人一般所讲的吃素。八关斋戒在寺庙中好持,在世间就难持了。并且这里的中午是指每个地方日中的时间。为什么不下午吃?佛在经典里讲,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诸佛吃饭的时间,下午是畜生吃饭的时间,黑夜是饿鬼吃饭的时间,为断六道的因,所以晚上不吃;再者,晚上不吃,在修行上会身心轻快。吃得太饱会影响禅定,也会起一些不好的心念,如世间所说的“饱暖思淫欲”因为受八关斋戒是要种出世的因,故要有这些要求。
3、 现在大学的学生比较自由,上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走,不知怎么办?因为讲课是希望对学生们能有用处,希望他们能认真听。
答:如果真想培养这些学生,就要与他们交朋友,慢慢地让他们认可你,让他感到你对他的关怀,出自於个人的关系,他也就不好意思走了,觉得走了就对不起老师。还有就是通过修行,当你往教室走的时候,真的把他们都观想成是自己的孩子,“愿三宝加被,愿这些孩子在三宝慈光的摄照下,能来听我讲课,我愿以给他们作老师的因缘,都和他们结成佛的缘。并愿他们和我一起皈依,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你去试验,每天先从你的心念上面改变,改变以后,你内在的气质变了,学生自然会亲近你。你从内心真正充满慈悲心,慢慢就会散发出世间人所说的魅力,自然就会…
《正月初二如瑞法师为居士们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