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月初二如瑞法师为居士们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吸引人。有一次榆次晋中的领导来,我也是这样与他们说话,其中一位说“我们感到如师父你跟我们说话时,在全心投入地给我们说,能感受到你的心恨不得给了我们一样。”实际确实是这样,其实我过年也是很忙,但还是把大家集在一起,觉得大家能来也很不容易,真是想把真心,慈心、解脱心全部送给大家。故要用一种心去对大家,慢慢就改变了。在普寿寺有这么多的学生,靠什么去摄受,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但是我觉得我有种力量,希望传递给学生。要真正地有慈悲心,真正地将全部的心血用上去,一定有改变的。教书就是修行,首先要有责任心,再把慈悲心用足,然后再有一些善巧的方法。善巧的前提要智慧,智慧的前提要慈悲,慈悲的前提要责任。如果没有责任的人就谈不到慈悲,你有慈悲就能爆发智慧,智慧要从爱心中爆发,有了智慧以后就有了方便。

  4、 问:既然佛菩萨都是慈悲渡人的,为什么不让世人都看到因果?我们是否通过修行,将来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因果?为寺院作事和为世俗作事(指不计报酬),其福德和功德是一样的吗?

  答:我们倒着说,为寺院做事和为世俗人做慈善的事是不一样的,你与这个人结缘和与那个人结缘是不同的。如供养三宝,供香、供衣服、供房子得到的果报都不同,供衣服将有穿的,供吃的则将来有吃的,供灯有智慧,供花则人庄严,各有其因,相应的有其果。就象供省长与供县长不一样,各自力量的不同,所以供养的结果不同。就是受戒和不受戒去布施都不一样,受五戒发愿尽形寿不杀生等,这是缘一切众生身上发的愿,你这儿发愿不杀生,你就给了所有的众生无畏的布施。发愿不偷盗,就等於对所有的人都布施了。如果去济贫,拿钱布施十个人,也只是十个人得到了你的布施。而持戒的功德是一切的众生都得到了你持戒的利益。布施一百块钱,如果你受了五戒,则所有的人身上都有你这一百块钱的布施,如果没受戒,布施一个人,则只有这一个人得到这一百块钱,就象太阳与蜡烛的光是不同。在世界上,佛是我们的大医王,法让我们解脱,众僧是我们的福田,“礼僧一拜,福增无量”。所以供三宝和供一般的人是不一们的。但是佛也说,如果你要供养我,那你要对一切的众生要起怜悯心和慈悲心,佛告诉我们有八种福田:佛、法、僧、父、母、生病的人,贫穷的人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去帮助。

  另一问题,佛为什么不显神力?神力抵不过业力的,个人所造业的力量是谁也抵挡不过的,故佛虽然力量大,也无法给你显示,因为我们的业障太重。在我们每个人都有和佛相应的清净的体性,我们在我们清净的生命体上造作了张三、李四的因,相应的在生命的体上产生了生命的现象,这个现象都是自己造作的,一动心念就是一个种子,善的种子遇到善缘,就变成善果,恶的种子遇到恶缘就变成了恶果。越明理性的人越怕因果,越要好好地去做,越好好去做的人慢慢就越能明白佛法的真理,当你回归清净本性时,什么也没有了,但是要靠甚深的禅定才能回归自性。如果回归不了时,就用事相上的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每天勤转念,不要给它缘。以前的恶种子,不给它恶的缘。所以不是佛菩萨不给我们示现,而是我们所造的业必须要受,证得清净的本性以后,也要受果报,但就是没有了痛苦。佛为什么要头痛,就是要告诉众生因果不虚,但是就没有痛苦。一切现象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现在就真有个我,有我就有苦。

  5、 问:以前因为一件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持续了二十年至今内心仍不能平静,该怎么办?

  答:心安一切安,因为现在心不平,故不能安,就不能坦然自在。想想人家已经回馈给我们的很多了,你已经造成了别人对你的愧疚了,就应该生感恩的心,应该体量当时别人的难处。我也被人骗过,当她骗我时,我很怜悯她,就想她当时告诉你真相,怕你不接受,所以也是为了不伤害而编造谎言。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什么人都应该感恩,乃至於伤害我们的人都应该感恩他。有了感恩心就要把怨恨化解。我们念佛为什么要发大心,发大心是让我们包容,然后再化解,化解了就没有了痛苦。修行就是转心念,懂得道理了,就在事情上转心念。比如他欠我一百块钱,那我每个月都布施他一百块钱,以我布施的缘故,我就和他结了成佛的缘。

  6、 花开见佛悟无生,这个无生是什么意思?

  答:有生就有灭,无生就无灭,当你觉悟了无生的道理就会知道这现象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真正佛的清净性体上是无生的。悟到无生就不会造生灭的因,自然就不会受生灭的报。要懂得凡是有相的都是有生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有变化的是生灭法。不生灭的就是佛的境界。

  最后师父即兴开示:

  1、破我执很难,但先可学会忘我,要开拓我们慈悲的胸怀,为众生忘我的付出,当你真正忘我的付出时,最后得到的都是自己的。

  2、做回人要认认真真地做,每天要努力地来改变自己。

  3、要慈悲地对人,想着不要伤害她,不要有得失的心。

  4、刚来普寿寺,想到老法师委以建立十方尼众道场的重任。就以“惭愧、忏悔、敢当、敢为”八个字来鼓励自己。惭愧:自己无德无能,如何堪能此重任,但是老法师交给了此重担,我也不得不担起。忏悔:自己智慧力量不够,怕人事上处理得不对,从没想过别人对不起我,而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不管别人怎样对我,都不计较。只要有众生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都要代众生忏悔。敢当敢为:凡是为法的、为众生的事就义不容辞地去做。所以“畏难二字佛经无”翻开经典,哪个教我们畏难了?“无畏方为佛教徒”,想成就佛教的事业,一定要有无畏的精神,但是无畏前面一定是无私;“无尽众生无尽愿,一肩挑起莫踌躇”只要众生没有度尽,那我们一定要承担这个担子。

  对人就是“飘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天是那么湛蓝,流来的是水,流去的还是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得就没有失去的痛苦,要求自己的只是奉献”为什么有痛苦,因为有得失的心,常常我们做事情要求有一种回报,当你没想得到什么的时候,你还会失去什么呢?

  5、有形的是有限的,无形的才是无限的。有形的就会用完。

  6、有时候挫折也是我们的老师,多点苦难,才多点反省,才多点惭愧。才能更好地让我们开发进步。

  7、佛法回归来是很实实在在的,因为你的恭敬心和信心而感得的加持,对善知识,你对她越恭敬是你自己得福。一分恭敬一分福,修行就从恭敬心中求,恭敬心中得福报,恭敬心中得智慧。印光大师说的“一切从恭敬中求”。

  8、佛可以引导你成佛,但一定要你自己努力才行。因为你的发心,所以三宝自然给你这种的加持。

  9、常常我们的冷哪、热啊、饥啊、饱啊都是我们的分别心。

  10、当你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忘记其它的。

  11、当你打破你的执著的时候,就又是另一番境界。

  

  

《正月初二如瑞法师为居士们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