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P3

  ..续本文上一页苞米了,我们这有四个人,有外来的,有咱常住的,还有斋堂的,这三穗苞米应该怎么行?我们应该把它平均分配,这最好。

  如果觉得平均分配不合适,因为前面的人都吃一穗,到我们这怎么就变成多半穗了?怎么办?作为行堂的应该考虑,就是我这份不吃,让给那个外来的。不能因为他是外来的,“反正你也不知道,得了,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份吧,你就吃点饭得了。”那是不行的,必须随时做到宁可我们不吃,也要给别人。你要知道,行堂的时候,不定哪个菩萨就来了。

  过去有一个罗汉,这个罗汉叫什么名?谁知道那个罗汉叫什么名?他没取涅槃,而且他说:“只要供养千僧斋的时候,我必到场。”

  一居士:宾头卢尊者。

  宾头卢尊者。如果有人供养千僧斋,他必到场。什么叫千僧斋?就是你能够真正地供养,有平等心。我想,你如果有了平等心,备不住宾头卢尊者就会来了,来吃你的饮食,看看你到底是真正的平等还是不平等。他可能要化成一个穷人,很脏、很乱,可能要吃你的饭,要挑你的毛病。你要小心,所以你时刻得想着:“这宾头卢尊者要吃我的饭,我要是这样行,那个苞米不给他,我就失去种福田的机会了。”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对人一定要平等。

  有的说:“行,外来人我平等。这个人我认识,他天天在这吃饭,我都认识他了,他也没啥修行。他今天的饭菜我就不照顾他,没有就没有吧!”你不知道,那佛菩萨有时候就化成你认为最不好的人来考验你,你最熟悉的人来考验你。总的来讲,我们那个心不能坏,不能为一口食物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毁掉了。我们应该通过这个食物来成就我们,成就我们的道业,通过食物来去掉我们的贪心,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说,我们在饮食上不能打败仗。

  大家也看到了,你看我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留一块。为什么要留一块?一个是让自己不过分地贪饱。另外呢,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众生需要饮食,哪怕省出一口,也表表自己的心意。通过这个来提醒自己,要时时发出慈悲心,不能贪恋,不能自私,也提醒自己随时准备布施。这个布施包括什么?你说一说。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可能就包括您刚才说的种下那个因缘,应该布施给那个没有吃到的人,打饭的时候应该是种个因缘吧!

  布施啊,就是随时把你那份饭布施出去,不是布施别人的,不是光种个因缘,而要把你的布施出去。不光把你那个食物布施出去,还应该布施什么呢?你的血和肉。如果有个饿鬼来了,他就想吃肉,他饿,你怎么办?你给还是不给?

  一居士:要是现在的话,我估计我是给不出去。

  哦,现在给不出去。那你怎么办呢?

  一居士:那就没办法了……

  我想你会那么办的,去找师父去,是吧?“师父,这还是你给吧!这个事是你的事。”(众人笑)

  所以说,我们行堂不但要布施饮食,而且要布施身体,血和肉,甚至布施我们的一切,这才行。这就是我们饮食的精神,我们应通过饮食来证到无我。我们应该往高处想,只有这么想,才能把底下的事情做好,把微小的事情做得圆满,每个微小的事情都含有很高的愿望和意义。布施的每一口饭都有他的愿力在那里,都是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布施的每一口菜都是菩萨的行为,那才行呢。所以我们这个饭才能吃得香甜。

  同时呢,要做好挨饿的准备。为什么要强调做好挨饿的准备?因为我们过斋并不是有饮食在那,我们去吃饭就行了,而是我们在做乞食想。乞食生活,随时随地都要空钵的,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说,挨饿不应该起烦恼。

  碧山寺有一个老法师,有一回他是后进来的,就坐那。进来以后,大家正在过斋。过斋的时候,行堂的好像没看着他,就给其他人行,走到跟前就绕过去了,走到跟前就绕过去了,就没行。人家老法师一声也没吱,就低个头,也没说去瞅着那个行堂的,拿眼睛瞪他:你怎么还不过来给我行堂?或是用手招呼,或是不高兴起来。都没有,就是低着头,默默地、静静在那坐着。

  这个过斋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再过一会恐怕就要结斋了,有可能这顿饭就吃不上了。但老法师坐那稳稳当当的,一动没动。这个情景正好被我看到,就赶紧告诉行堂的,我说:“你赶紧过去打。”这个老法师这才吃上饭。

  像这种情况,当时我想:我要是遇到这种情况,能不能像老法师一样如如不动。有的就拿眼神去招呼人家,或是做手势,或是拿眼睛瞪人家,或是生怕这顿饭吃不着,那都不行的。都应该很好地、老老实实地不动,在那等着,做好这顿饭吃不着的准备。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行堂和过斋都当成乞食的过程,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做到平等。

  今天的时间过了,本来想讲三四个问题,一个问题就讲了这么长时间,还有一些细节没太详细讲,因为这个饮食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我再给大家说一点,在以前的行脚过程中,有一回乞到一个新的地瓜。乞到这个地瓜是怎么个原因呢?有一个女居士,就是一个施主吧,看到我们从山上下来,在那休息。她就问我们:“你们来做什么?”我说:“我们从五台山过来,走到这准备乞点食物。”她说:“这么地吧,我回家去给你们蒸点地瓜,过一会给你们送来。”

  后来她也没送过来,我们的乞食时间也到了,就次第去乞,正好乞到她们家。她一看我们过来,她说:“正好,我这也熟了。”马上就把那地瓜,就给我们拣了那么些,拣了这么一抱。那时候她是很高兴的,还要给一些酱油拌的凉粉,我还记得清楚。那时候有了地瓜,凉粉就不敢要了,说:“凉粉就不要了,你给这些地瓜就行了。”只要能吃饱肚子,那就很好了。后来又乞了一点食物,就到那小树林里去过斋。

  过斋的时候,过来一个农村的就像小傻子似的,他也坐到跟前。我们刚拿地瓜吃的时候,他伸手要。那时候是我分配食物,因为我那个徒弟性空,他不能分配食物,因为他分配食物的时候会把好的给我。另外,他个大,吃得也多,我分配食物,可以考虑得比较周到一点,可以多给他一点,我少一点。这样的话,我俩都能吃得很好。

  这回增加一个人,我们俩刚把食物分开,他也伸手要,后来就给他了。刚开始吃的是新的,他要了几块。那里还有旧地瓜,等拿旧地瓜给他的时候,他就不要了。我们都吃旧地瓜,他不行,他不吃。后来他一看吃旧地瓜,就走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知道,那个布施机会不是老有的,所以你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不能给别人旧的,你应该自己吃旧的,给别人好的,就算平均分配也不行,咱们三个人都吃旧的,那也不行。你得吃旧的,给他们好的,这才行呢。你得做到这点,要不你就不是真布施。我以为这么样平均,我吃旧的,你们都吃旧的,这样平等。他就不吃,就走了。

  就是说,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慈悲心,在布施上还有不平等。什么叫不平等?就是你不能把好的舍给别人,这就叫不平等。只有你把好的舍给别人,自己留坏的,这叫平等。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咱们一人一半,那叫平等。那不叫平等。想达到平等,就是要布施,永远无我,舍去自己的一切,没有贪心,你这才叫平等。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维那:顶礼法师三拜!

  师父:礼佛一拜!

  大众:阿弥陀佛!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