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口业之过▪P7

  ..续本文上一页也不允许乱说。出家众更不能向未受戒人说。若是同样受戒的出家众,为了法,在特殊情况下,互相讨论法,这是另外的开许。否则的话一概不得说。

  

我们通过这就知道了,不但是比丘不能讲,就我们沙弥和沙弥之间的事情也不能讲。张口就有漏。你起心动念就有漏,等张口呢,已经是漏得不行了,快漏完了。因果成熟从嘴里出来了,一下子漏到底。所以,千万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这里讲得很明确,所以说这本书非常好。

  

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他明白不应该这样。为什么呢?这不像有个居士讲的,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是这只许有犯的,不许有说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只是以世间那种说法去说,而且还觉得很在理。其实最不在理的东西就在这上面,往往我们把不是理的东西当成一种理来讲。

  

你说一遍,表面是说他的恶事,实际上你的起心动念不是那么个意思啊!你的起心动念并不是想帮助他,而是在泄私恨哪!你想一想,心里的起心动念,说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提高自己的觉悟啊,还是让别人警惕呀?都不是,只是挂着帮助人的名义而已。说我是帮助他,或者我是在警惕别人。实际上,往往真正的含义在哪呢?泄私恨,是嗔恨心的表示。你不信,你扒拉扒拉(意即让自己静下来,认真的思惟,反观自己的内心),一层画皮你把它去掉了。我说他的过失,是想帮助他、或是想警惕他、是想……(一层一层的反观,剖析自己的种种的思想)。

  

你把这皮一层一层扒开,扒完了这些皮,你看最后剩的是一片真心哪,还是剩了一个嗔恨心在里面?扒开皮一看,最后的东西,就是一个嗔恨心在起作用。就这么厉害!

  

所以说,我们根本就不会扒皮,我们稀里糊涂在那,心里怎么想怎么说。其实心里怎么想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都带着很多的色彩在里边。而且种子实际上就那么一个。什么是种子?无明!无明就是种子。

  

什么是无明?无明以后,再粗点的种子就是贪嗔痴。“一念无明变三细”嘛,变三细,变了。等到这贪嗔痴又变成了身口意,又不知变化成多少妄想,无数个变化,变成各种的烦恼。它需要各种的外衣披着来作掩护,借用各种的名义来起烦恼。这个是非常吓人的。你修道要不会这样分析问题,你就上了大当。

  

再还有一些法门哪,什么所谓的方便法,你分析来分析去,最后什么都不是方便,就是妄语。撒句谎啊,说我方便方便。你方便——把你的方便全给扒拉光了,最后剩的就露出本形,就是犯妄语。有什么?就是犯妄语。妄语是什么?就是贪心作怪。

  

《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不应说比丘罪恶),若向白衣(就是在家人)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什么叫前人哪?就你面前的人,你前面的那个人叫前人。说比丘罪恶,令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一个真诚的信,和尊敬的心,被破坏了。

  

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破塔坏像”,你破塔呀,拆塔呀,破坏塔庙,塔包括塔和庙。坏像,就是毁坏佛像,各种佛像。“此极重罪”,这是下地狱的罪,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就是你宁可犯这个罪,都不能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的罪过。你说比丘罪恶的这个罪多大?比扒塔庙、毁佛像还重。

  

如果你说比丘的罪过,就等于非常直接地破坏佛法。因为僧还住世,你直接就破法身了。那个破坏塔庙,毁坏佛像还有间接过程。你说比丘的罪过直接就破了法身。

  

所以求受比丘戒时要有十个比丘作为授戒师,有十个清净比丘,你就得法身,得戒体。如果轻视僧,马上就不得戒体。没有僧不得戒体。你想一想,这是直接的事情,它不像间接的事情。所以说,如果你要没有信心和恭敬的心,宁破塔坏像,也决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若说过罪,则破法身。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佛像的重罪。

  

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罪业就这么大。我们还以为,这是人之常情,那谁不说啊,唠几句家常嗑,唠唠心里话啊。你不知道,我们平时所谓的唠家常嗑,说心里话呀,实际上有时候不知不觉中已经犯了无量的罪,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我们平时的作为,在没出家之前,互相说什么东西(过恶),你以为那叫正常啊?那不是做人的标准,实际上是我们造业的一种习性。我们不能把这在家造业的习性,作为今后修行的一个标准。那个习性得彻底放下。我们如果不出家,喋喋不休的,没事就说,实际上连当普通人都不够格。

  

像你没出家前修无线电器的,没事,一边修电视一边唠上闲嗑了,那嘴就那么说了。干别的活时,没事就跟人讲。那开车的也是,今天坐车发现很多毛病,外边的司机一边开方向盘,为了引起兴趣,找一些话头就讲了。家庭妇女也是,这家出点什么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老是讲。人无始劫就养成这么一种习性,喜欢说。还有人呢,喜欢听。有的专门串门子,专门去讲这些事情,都是一种是非的事情。每天你修那点东西,全在这漏出去了。自己还不知道,说我一天修挺好挺好的,挺努力了。是努力了,刚努力了没有十二小时,那晚上趿拉个鞋,上那边,敲敲门进去了。坐一会儿,喝一杯水,张口一说,就像上厕所似的,全漏出去了。人就是这毛病,你憋不住两天,保证得把话说出去。

  

所以口业是人的一大弊病。而且,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性,那外国人还能好一些。外国人他们喜欢忙于事业,回去就研究自己那点儿东西,喜欢唠闲嗑的少。中国人不一样,坐那里,就是不断讲,这样的习性。讲故事啊,天南海北的就唠。特别是冬天没啥事,总是唠,一唠唠到半夜。

  

所以说,习惯,什么叫习惯?就是漏,就是造业的习惯。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平时啊,唠闲话就是造业,而且在造业之中最重的业,就是说比丘过恶。这个是最可怕的。而且我们的习性,首先就表现在口业上。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

  

就是说,如果有人谤菩萨,就为谤佛、谤法。若男人、女人,若去破坏焚烧恒河沙诸佛塔庙,这个破坏塔庙的罪非常重。虽然重,但是你要以嗔恚心去辱骂信大乘菩萨众生,这个罪更重,要超过前面的罪,无量阿僧祇劫。

  

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如果骂、毁谤大乘菩萨,比丘就是比丘戒菩萨,那属于大乘菩萨。“以从菩萨生诸佛故”,没有菩萨就不会有佛的缘故,你把这条路给毁了,还了得。“以从诸佛有塔庙故”,先有菩萨才生诸佛,有了佛以后才有塔庙。先有菩萨,你如果把菩萨毁了,就连佛也没有了。你毁了塔庙呢,佛还在。由于这个原因,毁訾菩萨的罪,重于破坏焚烧诸佛塔庙。

  

《佛说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

  

就是说,你要是毁灭、诽谤,或是坏掉菩萨的心,修行佛法的菩萨心,得无量罪。就像什么呢,就像毁灭了宝珠,这宝珠非常的珍贵,你认为没有价值,将它砸碎了,等于失去无量的财产,所有的财产就等于扔掉了。

  

如果有人坏乱菩萨的心,就好像有人坏日宫殿,就把太阳给坏了,如果将太阳挡起来,天下还有光明吗?天下所有人都失去光明。“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你如果要坏了菩萨心,等于把世界全弄黑暗了,所有的众生都失去光明。

  

有人说:“我才坏一个人啊,我没坏那么多人,那不对啊!”一个人,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切都是你,你也是一切。就是这么个道理。你毁灭了一个人,就等于毁灭了天下所有的众生。如果你救一个小众生,你就等于救所有天下众生一样。所以说一切唯心造,整个世界都没离开那个心。你毁了你这个菩萨的心,就等于毁掉你整个的身心世界,就把世界给毁了。这个世界是无边无际的。

  

(中略) 当知破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得无量无边的深罪。所以说,千万小心哪!说你看咱这僧团有二三十人,二十多…

《口业之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随顺僧团为己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