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释】最后第四十二章说明,佛陀平等观察一切诸法,来破一切众生的执著。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在忉利天只是一昼夜;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大劫,在极乐世界也只是一昼夜,所以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

  佛说,“吾视王侯之位”:王是国王,侯是诸侯。诸侯比皇帝小一点,皇帝譬如总统,诸侯譬如省长,这都是很尊贵的。可是佛看国王和诸侯的地位,“如过隙尘”:好像空隙里的尘土一样,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可执著的。

  这个“过隙尘”,在太阳光底下,当光线特别足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空中的那个灰尘就在光的中间不断地摆动。照得越明就看得越清楚,看到这个尘一会儿起来一会儿飞扬。它非常微小,要是平时我们还看不到有灰尘,实际上我们的空气中充满了灰尘,只有在强光下你才能看着。

  这是佛告诉我们的很真实的事情。我们现在的人一看到王侯之位,简直就是不得了了,而且非常羡慕,并且是自己追求的目标。但是佛看这些东西就是一场戏,而且是一种没有智慧的一场戏,所以佛说是“过隙尘”,就像尘土在空中不断地摆动,很微小,而且很不值得的,就是这么点事情,没有什么意思。

  【释】“视金玉之宝”:看金子和玉石这些宝贵的东西。“如瓦砾”:好像瓦砾似的。“视纨素之服”:看最美丽的衣服。“如敝帛”:就像烂布一样,没有什么可以执著的。

  视纨素之服,这个“纨素”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细绢,细致的丝织品。素就是洁白的生绢,现在就指华丽衣服,非常华丽。就像过去那个花花公子,好打扮的人所穿的衣服。“视纨素之服”,看那最美丽的衣服,就像烂布一样,没有什么可以执著的,看不出好来。

  【释】“视大千界,如一诃子”:佛看这三千大千世界,就好像一个诃子那么大。诃子,是诃黎勒树果实这么小的东西,如橄榄大。

  诃子就是一种果实,这种果实叫藏青果,果实很像橄榄,不大,可以入药,常用这个果实比喻其它东西非常小。这也是佛比喻给我们听的,在佛的眼里没有这个东西,佛这样说是要教育我们,佛眼里就连微尘也会不存在的,他不存在这个概念。佛为什么说三千世界就像这么一点呢?就是让我们能够理解,这是比喻说。

  【释】“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阿耨池的水本来是很多的,但是佛看见这水,就好像擦脚的油那么多。以上的道理就是教人离开执著,不要什么都看得那么认真,那么执著。你一执著,一放不下,就不会成就道业。

  “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印度有涂足、涂脚的油,这个阿耨池是个池名,梵语就是阿耨达,翻译成咱们汉语叫无热恼,没有这个热恼。它这个地方在哪呢?在摩竭提国竹林中,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有八百里,它里面都是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饰其岸,岸上都用这些东西装饰,非常好。

  有的人说恒河的水都是从这个池子里淌出来的,甚至说天下各地方的水都是以这个池子为发源地。在印度摩竭提国竹林中也有这种池子,但是这种池子也可以说是一般的凡夫眼睛所看不见的,这个池水又可以说是天上来水。

  这么大的池子,周围八百里,佛看这样多的池水如涂足油那么少。佛在世那时候,印度都是光脚,他洗完脚以后都要抹油的。抹油来保护他的皮肤,要不脚就会裂,来回走的时候因为摩擦,他也是用这个来保护脚的皮肤。印度有个礼节,到哪去应供,先给洗脚,洗完脚了给涂脚油,那是很重要的一关,供养好的涂脚油。

  “金玉之宝如瓦砾”,金玉,我们都知道,世间上把金子和玉都当作最宝贵的东西,特别是现在这个世界,把金子当成了生命,把金钱当作生命,甚至当作爹妈,他宁可要金子也不要他爹妈。现在这个人的道德就是这样,为了钱去做一切事情,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就是为了这个钱。世间人把金玉当成宝,而佛把它看成瓦砾。

  如果叫我们看,这东西是什么呢?我看它连瓦都不如。瓦我们敢摸,但一摸那金玉,咱就犯过失了,犯错误了,是不是?它连瓦都不如。所以说,那个金子如同什么呢?我就比喻说,比那个粪便还臭,因为我们平时追恋这些东西,所以根本察觉不出来。

  我上回跟大家讲过,有人供养钱的时候,把我熏得够呛。光说供钱,把钱拿出来,就把我恶心得这一宿也没睡好觉,脑袋疼了一宿,又恶心又要吐,最后闻到厕所里粪尿这种臭气以后,才把这个解了。

  过去,这个粪尿水叫金汁,在中医里有这个名。是吧?什么人用这种金汁呢?就是砒霜中毒,如果有人喝了砒霜中毒了,没法救的时候,赶紧喝这个金汁。你看这个名可能挺好听。看来这个金汁可能是专门治金子的,金汁不是最臭吗,它能把金子降伏,“金汁”的名可能是这么来的,还是因为颜色来的,我就不太清楚。但是这个金汁确实能解毒,能解砒霜。

  砒霜,人喝下去就完了,就要死的,肠子一段一段地断了。那个钱就和砒霜是一样的,如果你要是贪了钱,你这个人就做不成了。你在世间上是个贪钱的人,不用说,你交朋友都交不了,人家不和你交,那房顶开门的人(指不愿意和人来往),人家不跟你交,是不是?你的善根慢慢就会断绝的。

  出家人如果摸金钱,那你的道德、品德马上就不像出家人了。佛说,你要是贪恋金钱,绝非我的弟子。那财物都不允许贪,何况金钱?更不能贪。那摸金钱的人确实让人看着就恶心,很好的一个成佛的材料,捧着一堆屎尿在干吗呢?当成宝贝,这就是愚蠢!

  佛“视金玉之宝如瓦砾”,我们把金钱也看成砒霜一样,千万不能打那个念头。治疗金钱最好的办法就是金汁,以后我们如果发现自己在思想上对金钱有贪恋,就赶紧上厕所去,你赶紧去打扫厕所,把这个“砒霜”赶紧弄出去,要不你心里被污染了都不知道。

  那次我头疼了一宿,那把我恶心得,一个劲地恶心,它还不是恶心一会儿就断了,不是!一个速度,而且要吐还吐不出去,就是恶心、头疼,你都想不到那种头疼感觉,头一回。最后闻到这个厕所的味道,倒不一定喝,它那种气都能把你那些“毒”给解了,这个心里一下就敞亮了,头也不疼了,确实不可思议,看来通过它治“砒霜”确实可行。

  金钱比砒霜还毒,砒霜只能要我们今生的生命,肉身。如果摸了金钱,就把我们的法身慧命丢了,你生生世世都要受苦的,因为贪恋金钱嘛,最后就堕落地狱、畜生,所以说金钱是一切罪恶之源,害人无数。

  所以说,我们要远离金玉之宝。什么叫宝贝?我看它没有啥意思,有时候他们供养的什么夜明珠啊,什么珊瑚啊,还有这些宝贝,说是要装饰佛殿,要装饰就装饰吧!还有什么名人字画,看那个东西,半点兴趣也没有,我都不如看一本好书,关于戒律的书。有时候看这些东西,还不如几张白纸,能写几个字,没有啥实际意义。而且还随时随地存在着危险,就像守了一个炸弹在这块,守了一个砒霜,弄不好就中毒,从心里往外确实是半点想要的心都没有,没有意思。所以我们应该是这样看。

  大家今生能够持这个戒,我们就远离了这种“砒霜”,你就不至于肠子断了,还能活着继续做个人。你要是贪恋金钱,说老实话,其实很难说你算一个真正的人。作为一个出家人,更不能动,丝毫不能动,一点都不能,连动的那个念头都不行。

  “视纨素之服如敝帛”,敝帛就是破烂的布。那最好的衣服,你说有什么用啊?现在的人尽穿好的,喜欢打扮哪,把那衣服改来改去,最后又改回来了。左折腾、右折腾,人还是那个人,里面那个皮肤还是那个皮肤,思想还那个思想。打扮得越好,实际上思想越虚妄,他没有啥追求的,他不知道这生活中什么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他就以为穿着好衣服,就已经是有了地位,有了目标了。他往往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一种虚幻上,一种色上面、外表的华丽上面,他那个心就是那种心。那种心就是漂浮不定的那种心,他想找个根都找不到,所以那个没有啥意思。

  我们看这些东西连破布都不如,像破布、烂布一样,只能扔掉,不能使用的东西。你看我们穿的这个衣服,有的说百衲衣也好,补的衣服也好,我看比那个不知道珍贵多少万倍,你拿多少来换,我也不跟你换,因为它能克服“纨素之服”,能把这些好的给破坏掉,这些好的其实都是锁链。

  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三千大千世界,那可大了,我们这才是一个世界,如果三千个这么大的世界那得多大呀,那就数也数不过来了。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个名词,就说明它非常大,大得没法再大了。但是在佛的眼里,就如同一个诃子。为什么佛能把三千大千世界看成这么小呢?什么原因?谁能说一下?

  弟子:虽然有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唯心造的,都离不开这个心。

  他讲得很对。是一种虚幻,都是唯心所造的,它没离开你那个心,所以说大说小都没有啥实际意义,它只不过是你的心所造出来的,是不是?它再大也没离开你的心。你拥有这个心,它只不过是你心里的一微尘,没有啥实际意义。所以他答得很好。

  “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这个水这么干净,天下的水都从它这里流出来。人没有水就得死掉,若没有水,万物不生,所以这个水是很重要很重要的。这么重要的东西,又这么大,这么庄严的东西,里面又是金银、玛瑙装饰其岸,那个岸边都是玛瑙和金银所装饰的,周围有八百里。就这样大的一个池,在佛的眼里如涂足油,只不过给自己脚上抹点油,润滑润滑,就像小瓶那么大,没有啥实际意义。佛告诉我们,对世间的东西应该这么样看待。

  【释】“视方便门,如化宝聚”…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口业之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