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定力,用定力来帮助你的戒律更加地清净、完整和深入。它俩本来是一个,戒定慧本来就是不应该分开说的,但是由于我们不能够全面地掌握它,或产生了偏见,所以佛就把这“戒定慧”三无漏学给分开说了。说的这些整体是一个,并不是两个,是没有办法,只是一种方便说。
我们第一步就得把戒律反复地学。有时候我们学了一年二年、或是三年四年的沙弥戒,就觉得自己各方面的作为都差不多少了。你觉得差不多少,实际上里面差得很多。为什么呢?第一个,你觉得差不多少,本身这就是病了。一个真正持戒的人永远没有满足心,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而且有很多的毛病存在着,有这样的心才在道上走。
如果你有个满足心,“我差不多少了,我比别人高了,我已经学戒这么多年了,可以了。”坏了,你这个已经被污染了。起心动念都是污染,何况你再生出这种知见,它也是一种污染,大家应该清楚。我们由于在戒定慧上的努力,就会控制一些欲望,最后灭除欲望,就会如佛说的“决定入海”。
【释】学道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情和爱、物欲所迷惑。“不为众邪所娆”。
这个众邪可多。现在就有一种普遍的邪,它的讲法是什么呢?就是说,“修禅定不用持戒,什么五戒,这些戒不用持。”意思是:我的禅定全能解决了。或是“你修禅定这个期间,该吃什么吃什么,该怎么地怎么地,不用这个戒律”,这是一种邪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说:“我们念佛人不必持戒,临终的时候只要念几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我们接走了,因为阿弥陀佛有愿力啊,所以阿弥陀佛必把我们接走。”他自己不精进、不努力,反而用佛的话来误导众生、来谤佛。佛的哪句话说不得进行苦修啊,他把所有的因果都给否定了。本愿法门(日本的一种附佛外道)就是这样。
也有的人说:“现在念句佛号,你就已经在大法船上了,不必那么执著,已经在大法船上了。”实际上,那都是犯妄语、大妄语。那法船是什么?就是得道啊。你本来就没得道,说你已经得道了;你本来还没有破除这个无明,说你已经破除无明了;你没控制住这个淫欲心,他就说你已经在控制了。所以有时候是犯大妄语的,而且有很多人不持戒了。这还怪,跟这些人跑的还不少,还真有人跟他跑。所以有很多说法都得小心。
他们居士有时候在网络上一提到大悲寺,那些人就出来了,就和大悲寺对着干,就是不让你提大悲寺。一提大悲寺,不是不让你发表,就是跟你对着干,这也是很厉害的。咱倒不管它,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他说得越多,对他还没什么好处,但是对我们来讲,反而消我们的业力。因为我们的修行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有时候“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咱们有时候名声太大了,却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所以他们说几句,正好帮咱们消业了,咱们也挺好。但我还是担心他,我们消业了,他别堕落了,是不是?这可不好。
对这个“众邪所娆”,关键是我们得认识,得认识无为法。讲一个小例子,过去有一个修行人在打坐的时候,看见一个孝子背着他母亲,来到他跟前。他说:“我正打坐,你背个母亲上我这来,肯定是魔的化身。”越走越近,直跟他说话。“你想扰乱我的定力,那不行。”撵也撵不走,最后他身边有斧子,在那预备一把斧子,拿着斧子朝这个孝子就给一斧子。孝子挨了这一下就走了,跑了。当时把他乐坏了,得了,这就继续开始打坐。第二天,可能是一出定的时候,一看,那个斧子在腿上呢。那个孝子就是他腿,那母亲就是他身子,是不是?
人在进入空性的时候,这种境界就现前了,不像我们想象的:身体是身体、腿是腿、脑袋是脑袋。这些东西一旦到那种程度了,它就没有啥实际意义了。我们活着觉得有个脑袋,实际上我们是一种执著。当我们修到一定定力的时候,这个身体的执著就破了,就是暂时破或是境界现前,他也会看清楚的。
所以说,那个“我”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凡夫就是认为存在,“我脑袋迷糊了,我脑袋不好使。”老怨这个脑袋,那是脑袋的事吗?是不是?它不是脑袋的事,是我们业障在那里。“我记不住。”那记不住就是脑袋的事啊?它不是脑袋的事,是你的业障。那业障就是让你放弃这个我执,虽然还有个法执在那块,但我们就是不肯放下,就说:“我脑袋是这么想的,我身体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不行。如果你有了这个想法,就会被魔所扰,所以我们得修无为法。
【释】不被一切的无明、一切的懒惰所障碍。“精进无为”:精进地修习无为法。
一切无明,什么是无明?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无明?
弟子:“我”就是无明。
“我”就是无明,对。你说。
弟子:有了淫欲心。
淫欲就是无明。谁能再广泛地说一下?
弟子:起心动念就是无明。
好,他这句话全给包括了,大家说得都对。
“我”就是无明,淫欲就是无明,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你眼耳鼻舌身意全是无明,六根六尘全是无明。你不要以为,“在六根里,我还能挑出一个好的根,在六尘里,我还有一个好的六尘。”你不知道,整个都是在一个无明里,我们就在大黑锅盖里活着,所以我们的处境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我们今天能修道,能够去听讲,能够念佛,这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万幸。我们知道这一点,实际上就具备了修行的本钱。你知道这点就行,过去听半句偈子都会了脱生死的,我们现在听了这么多,就更有了本钱。
主要就是怎么样“精进无为”的问题,处处得无为,处处得住空相,处处不被物质所扰。你处处得空,不能被这个物质给吓唬住,精进地修习无为法。
【释】“吾保此人”,我保证这个人。“必得道矣”,一定会得道的。
“吾”就是“我”的意思,这里指佛,佛不妄语。你断除情欲,修无为法,没有不得道的。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佛给保证了。佛给授记了,那你还怕什么?是不是?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千万不要被那个邪师所骗。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