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定力,用定力來幫助你的戒律更加地清淨、完整和深入。它倆本來是一個,戒定慧本來就是不應該分開說的,但是由于我們不能夠全面地掌握它,或産生了偏見,所以佛就把這“戒定慧”叁無漏學給分開說了。說的這些整體是一個,並不是兩個,是沒有辦法,只是一種方便說。
我們第一步就得把戒律反複地學。有時候我們學了一年二年、或是叁年四年的沙彌戒,就覺得自己各方面的作爲都差不多少了。你覺得差不多少,實際上裏面差得很多。爲什麼呢?第一個,你覺得差不多少,本身這就是病了。一個真正持戒的人永遠沒有滿足心,永遠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而且有很多的毛病存在著,有這樣的心才在道上走。
如果你有個滿足心,“我差不多少了,我比別人高了,我已經學戒這麼多年了,可以了。”壞了,你這個已經被汙染了。起心動念都是汙染,何況你再生出這種知見,它也是一種汙染,大家應該清楚。我們由于在戒定慧上的努力,就會控製一些欲望,最後滅除欲望,就會如佛說的“決定入海”。
【釋】學道人“不爲情欲所惑”,不爲情和愛、物欲所迷惑。“不爲衆邪所娆”。
這個衆邪可多。現在就有一種普遍的邪,它的講法是什麼呢?就是說,“修禅定不用持戒,什麼五戒,這些戒不用持。”意思是:我的禅定全能解決了。或是“你修禅定這個期間,該吃什麼吃什麼,該怎麼地怎麼地,不用這個戒律”,這是一種邪的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說:“我們念佛人不必持戒,臨終的時候只要念幾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把我們接走了,因爲阿彌陀佛有願力啊,所以阿彌陀佛必把我們接走。”他自己不精進、不努力,反而用佛的話來誤導衆生、來謗佛。佛的哪句話說不得進行苦修啊,他把所有的因果都給否定了。本願法門(日本的一種附佛外道)就是這樣。
也有的人說:“現在念句佛號,你就已經在大法船上了,不必那麼執著,已經在大法船上了。”實際上,那都是犯妄語、大妄語。那法船是什麼?就是得道啊。你本來就沒得道,說你已經得道了;你本來還沒有破除這個無明,說你已經破除無明了;你沒控製住這個淫欲心,他就說你已經在控製了。所以有時候是犯大妄語的,而且有很多人不持戒了。這還怪,跟這些人跑的還不少,還真有人跟他跑。所以有很多說法都得小心。
他們居士有時候在網絡上一提到大悲寺,那些人就出來了,就和大悲寺對著幹,就是不讓你提大悲寺。一提大悲寺,不是不讓你發表,就是跟你對著幹,這也是很厲害的。咱倒不管它,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他說得越多,對他還沒什麼好處,但是對我們來講,反而消我們的業力。因爲我們的修行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有時候“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咱們有時候名聲太大了,卻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好,所以他們說幾句,正好幫咱們消業了,咱們也挺好。但我還是擔心他,我們消業了,他別墮落了,是不是?這可不好。
對這個“衆邪所娆”,關鍵是我們得認識,得認識無爲法。講一個小例子,過去有一個修行人在打坐的時候,看見一個孝子背著他母親,來到他跟前。他說:“我正打坐,你背個母親上我這來,肯定是魔的化身。”越走越近,直跟他說話。“你想擾亂我的定力,那不行。”攆也攆不走,最後他身邊有斧子,在那預備一把斧子,拿著斧子朝這個孝子就給一斧子。孝子挨了這一下就走了,跑了。當時把他樂壞了,得了,這就繼續開始打坐。第二天,可能是一出定的時候,一看,那個斧子在腿上呢。那個孝子就是他腿,那母親就是他身子,是不是?
人在進入空性的時候,這種境界就現前了,不像我們想象的:身體是身體、腿是腿、腦袋是腦袋。這些東西一旦到那種程度了,它就沒有啥實際意義了。我們活著覺得有個腦袋,實際上我們是一種執著。當我們修到一定定力的時候,這個身體的執著就破了,就是暫時破或是境界現前,他也會看清楚的。
所以說,那個“我”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問題,但是我們凡夫就是認爲存在,“我腦袋迷糊了,我腦袋不好使。”老怨這個腦袋,那是腦袋的事嗎?是不是?它不是腦袋的事,是我們業障在那裏。“我記不住。”那記不住就是腦袋的事啊?它不是腦袋的事,是你的業障。那業障就是讓你放棄這個我執,雖然還有個法執在那塊,但我們就是不肯放下,就說:“我腦袋是這麼想的,我身體是這麼想的。”所以這不行。如果你有了這個想法,就會被魔所擾,所以我們得修無爲法。
【釋】不被一切的無明、一切的懶惰所障礙。“精進無爲”:精進地修習無爲法。
一切無明,什麼是無明?誰能說一說什麼是無明?
弟子:“我”就是無明。
“我”就是無明,對。你說。
弟子:有了淫欲心。
淫欲就是無明。誰能再廣泛地說一下?
弟子:起心動念就是無明。
好,他這句話全給包括了,大家說得都對。
“我”就是無明,淫欲就是無明,起心動念就是無明,你眼耳鼻舌身意全是無明,六根六塵全是無明。你不要以爲,“在六根裏,我還能挑出一個好的根,在六塵裏,我還有一個好的六塵。”你不知道,整個都是在一個無明裏,我們就在大黑鍋蓋裏活著,所以我們的處境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我們今天能修道,能夠去聽講,能夠念佛,這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萬幸。我們知道這一點,實際上就具備了修行的本錢。你知道這點就行,過去聽半句偈子都會了脫生死的,我們現在聽了這麼多,就更有了本錢。
主要就是怎麼樣“精進無爲”的問題,處處得無爲,處處得住空相,處處不被物質所擾。你處處得空,不能被這個物質給嚇唬住,精進地修習無爲法。
【釋】“吾保此人”,我保證這個人。“必得道矣”,一定會得道的。
“吾”就是“我”的意思,這裏指佛,佛不妄語。你斷除情欲,修無爲法,沒有不得道的。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佛給保證了。佛給授記了,那你還怕什麼?是不是?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千萬不要被那個邪師所騙。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