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意义的情况下悲惨地结束生命。这些都是对于诸法的执著而导致的,这就是实执的过患,也是持有众生相的结果。
其二是空执,空执是指对于实无或单空的执著,这即是寿者相。执于实无比执于实有还更严重。大成就者萨惹哈说:“执实有者笨似猪,执实无者笨于猪”。佛陀在《宝积经》中说:“若有众生起有像须弥山一样的执于实有,不难去除。若有众生以慢而错解空性见者是无法可救的”。《中观颂》中也说:“或有空性见,是不可救者”。冈波巴大师说:“云何不可救药?譬如害某种病需要清涤之药来净除,但疾病与药物二者皆需清涤于体外才能痊愈。如果只是把疾病清除了,但药物却未消融(排出体外),则病人还是不能痊愈,甚至会死亡的。同理,执事物实有之见,依修观空性可以净除。但如果执持空性,则亦会趋入顽空而堕入恶道”。福报不够又缺乏智慧的修行人往往会堕入执空见。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中说:“不能善观空性者,诸小慧人成堕负”。这类修行人由于对实无的执著,超越不了三界六道之范围内,因此多数都投胎到无色界四处。无色界四处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有些人还堕落于恶道。《宝曼论》云:“执有之人生善道,执无之人堕恶道”。甚至有些人会堕落于断见。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有者即常见,无道即断见”。
三 以四颠倒来解答四相之义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修行者解脱道路上最大的束缚。四颠倒也是获得解脱的最大障碍。四颠倒即是:视无我为我、视不净为净、视痛苦为乐、视无常为常。虽然佛经中我们常看到这四颠倒的对治是四念处(四念处即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但是佛经中很少看到四颠倒解释为四相的事情。我觉得这样解释也并不是不可以的事情,因为四颠倒的内容也可以纳入于四相之中,道理上应该一致,四相的意思恰恰就像是四颠倒的含义,我相为视无我为我,人相为视不净为净,众生相为视痛苦为乐,寿者相为视无常为常。
从中观的观点来看,身体不是我,心也不是我,名字更不是我,实际上根本找不到一个独立的“我”。因此“我”是不存在的,但因无明之故,对五蕴组合的东西而产生一种“我”的概念且执著,这叫作视无我为我,视无我为我即是我相。
我们仔细观察的话,所有的人本来都是不清净的。佛经中说人的躯体内充满了三十六种不净物,但由于无明的原因自己对自己产生贪执,男人对女人产生贪欲,女人对男人产生贪执等等。不净物被视为清净而产生执著,这叫作视不净为净,视不净为净即是人相。
一切众生要经过依靠四生而流转于轮回,四生是指胎生、卵生、化生和湿生。人畜是胎生,天神是化生,鸟蛇是卵生,昆虫皆湿生。三界六道众生的生命感受皆是痛苦,无法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所以众生具有三苦之感受。但由于无明的原因众生将痛苦当作快乐而产生执著,这叫作视痛苦为乐,视苦为乐即是众生相。
虽然时间和众生的寿命都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但由于无明的原因众生将无常当作恒常来对待而产生执著,这叫作视无常为常,视无常为常即是寿者相。上面解答我执的地方寿者相解释为空执,这里寿者相又解释为视无常为常,字面上感觉有一点自相矛盾,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只不过是解释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因为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者相,所以才会产生四颠倒。因为众生的自相续当中具有四颠倒,所以才会迷惑于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者相。什么时候能推翻了四颠倒,等于推翻了四相。什么时候证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及无寿者相,等于断除了四颠倒的错误见。这四颠倒是一切众生流转轮回的根本,产生颠倒梦想的源泉,所有痴心妄想的基础。由于众生具备了四颠倒,所以在轮回的苦海中不停的流转而迷惑,且一直是执迷不悟的。金刚经中也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修行解脱的道路上,必须要逐渐地除掉这些种种相,这些虚妄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旦推翻了这四颠倒方能远离一切相,远离一切相等于是远离一切戏论,所谓的戏论是指所有的二元对立,譬如生与灭、来与去、一与异、有与无的执著。换句话说对所有相对的执著是戏论,远离一切戏论是中观的最高境界,欲达到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务必要断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一切相。其中任何一种相未除掉,谈不上离一切戏论,不远离一切戏论非是中观的见地。因此中观的境界中既不存在四颠倒,又不存在四相,所以中观的见地是离一切戏论的缘起性空。就像六祖慧能法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也是禅宗的最高无一物的境界。心经中所说的:“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又说:“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般若的大境界。因此无论是中观的境界也好,禅宗的境界也好,般若的境界也罢,都要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归根结底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离一切戏论的缘起性空。空性的侧面而言金刚乘大手印的境界与中观的境界是一体的,也是离一切戏论的,但方便的侧面而言具有大智、大悲、大乐、大明、大觉的境界,大手印的最高境界就是智空双运、悲空双运、乐空双运、明空双运以及觉空双运,这就是大手印的不共特色。大手印分为有三种;一,大乘显教的大手印,二,大乘金刚乘的大手印,三,要义的大手印。大手印的境界不仅仅是大中观,更是他空见的中观。
《漫谈什么叫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