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观音法会开示(七)百业经公案选讲•以血肉施八万蚂蚁

  2011观音法会开示(七)百业经公案选讲•以血肉施八万蚂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讲《百业经》里的一些公案。今天讲《一只雪蛙——以血肉施八万蚂蚁》。这个公案讲的是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看看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是怎样学修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不断地积累资粮,最后才成道的。没有那么容易就能成道的。

   有一天,佛祖释迦牟尼佛从嘎西城出游鹿野苑,在鹿野苑林中,遇见了乔陈如等五比丘。世尊以前也是跟他们在一起苦修的,后来在菩提树下成道了。佛祖成道以后,又回到鹿野苑的森林中,就是为了度化这五比丘。

   五比丘正在苦行,他们看见世尊远远地向他们走来,就商量道:“沙门果达玛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一刹那都不应对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礼拜。就这样坐着招呼一声“你来了,请坐”,就可以了。”

   本师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家的时候,他们就在苦修,到此时他们已经苦修了好多年了,但是因为没有方法,没有窍诀,所以一直没有成就,还是原来那种心态。心中的傲慢、嫉妒等烦恼都没有消除,烦恼依旧,习气依旧。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也是如此,虽然念佛、学佛了好多年,但是没有一点点的改变。没有方法,没有窍诀,就是这样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讲要有传承,要有窍诀,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呢?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表面上修行的再精进、再努力、再刻苦,也是白费,不会成就的,没有用。所以,如果要解脱、成佛,一定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式、方法,这个非常重要。

   现在好多人学佛学得很辛苦,虽然每天都做好多功课,念好多东西,但是没有一点点的成就。我们学佛、修行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就,就圆满,但是也要有所改变,有一点点的变化吧?虽然烦恼、习气不能彻底断掉,但是也应该有所减少吧?真的,不能糊里糊涂,这样不会有成就的。

   现在好多人学佛,真的很迷茫啊!我不是说净土法门、禅宗法门不好,这些法门非常殊胜。但是很多人选择这些法门,不是因为真正明白它们的殊胜之处,而是因为懒惰,觉得越简单就越好。其实表面上、词句上越简单,它的内涵、意义就越深,它的要求就越高。

   念一句佛号,也要有出离心的基础,有菩提心的摄持。但是有的法门并没有讲,怎样依次去修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你怎么能成就呢?如果你有出离心的基础,有菩提心的摄持,念一句佛号,也能成就。

   无论是你修净土宗,念一句佛号,还是修禅宗,打坐,还是修密宗,念咒语,修本尊,如果没有出离心的基础,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不可能成就。现在很多人只会念咒语,根本没有仪轨。有些人有仪轨,先是皈依、发心,然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最后念咒语、修本尊。发菩提心是前行,是基础,你有菩提心吗?

   你可以念佛,但是你得会念佛;你也可以打坐修禅宗,但是你得会打坐,会修禅宗。你根本不懂佛理,不了解佛法,觉得越简单越好,其实就是懒惰,不愿意念那么多,不愿意观想,认为这样修行容易。什么见解也没有,什么也不想,在那边糊里糊涂地坐着,认为这样舒服、省事。

   有些人还问:“念那么多咒语干什么啊?念一句佛号多省事啊!学那么多法干什么?学一个法多省事啊!”是省事,但是你有那么大的根基和悟性吗?通过简单的佛号和咒语,你能开悟、证悟,能解脱、成佛吗?

   念佛号、念咒语都可以,但是你必须要有出离心的基础,有菩提心的摄持。如果没有这些,念也没有用。念佛,念咒都念了不少,但是对你有什么好处,你有什么变化?对治邪知邪见要有正知正见;有正知正见了,才能对治邪知邪见。有空性无我的智慧,才能对治我执,对治法执。

   我执和法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一切烦恼都是从这两个执着中产生的。没有断掉我执、法执,烦恼是不会被消灭的。烦恼没有断,业不会消,还会造业的;造业了,就一定会有轮回的。

   佛祖在《俱舍论》里讲得很清楚,先讲轮回,轮回是怎么产生的?轮回是由业力——善业和恶业产生的。业是怎么产生的?是通过烦恼产生的。烦恼是怎么产生的?是通过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产生的。所以,当初的无明就是我执。

   你念佛号,“阿弥陀佛”是无我、空性的意思,你悟到了吗?证得了吗?你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咪吽”也是无我、空性的意思,你悟到了,证得了吗?别的什么也不用,一念阿弥陀佛,一念观音心咒,就证得了空性、无我的智慧,就行了,你可以不修其他的法。这个时候是不会有分别的,学不学都是一样。学也行,为了表法;不学也可以,无所谓。哪有这些分别?

   有的人不愿意学那么多,修那么多,就是因为懒惰,没有别的。若是你真正懂得了净土法门、禅宗法门、大圆满法门,对这些法门的殊胜之处生起了信心,是好事。但我们不是,都是迷信。听人说好就觉得好,想走捷径,越简单越好。不明理,一点都不懂。九乘次第的佛法都有不共同的作用之处,八万四千法门都有共同的作用之处,都不明白。

   五比丘在佛祖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家修行的时候,就在山上苦修,已经好多年了,但是都没有成就,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他们在商量,果达玛来了,大家不能对他做过多的侍奉、供养、恭敬、礼拜。因为他原来与他们一起苦行,后来自己走了,现在不是知足少欲了,每天吃的是饭菜、酥果、芝麻等许多甘美丰盛的食物,还用热水沐浴。他们是苦修者,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不如法的。

   佛祖知道,仅仅这样苦修是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于是就离开了他们。那个时候他的身体特别虚弱,接受了别人供养的食物以后,才逐渐好起来,然后到菩提树下打坐,最后成道了。

   世尊渐行渐近了。他已经证得佛果,福慧、功德已经圆满了,有内在的威德力了。五比丘虽然已经商量好,但是佛到了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就守护不住自己的誓言了,不由自主地起身,有的让座位,请佛入座;有的端来温水,请佛洗脚;有的接过袈裟;有的接过手杖;有的接过钵盂,并热情地说:“果达玛,您来了,请入座!”面对佛威德力,他们都不由自主,忍不住地迎请世尊。

   世尊心里明白,他们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但是缄默不语。入座后,五比丘直呼世尊的名和种姓,语气和态度有失恭敬。其实任何称呼与行为,对佛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但是释迦牟尼佛那天是专门度化他们的。为了调化他们,释迦牟尼佛对他们说:“你们不应该对我如此称呼,这样你们将在轮回中恒时受苦,对圆满一切功德的如来正等觉必须有相应的恭敬称呼。”听了世尊的这些话,他们也就直言不讳地回答:“以前您和我们一起苦行时,没有得到圣者的功德,也没有什么成就。现在从功德和智慧方面,您也没有什么增长,好像跟我们差不多。和我们不同的是您到处求名利,不知足少欲,多贪食物,享用热水沐浴,不修苦行了。我们没看出您有什么优点和功德,所以我们不愿意恭敬你。”

   世尊问五比丘:“以前我和你们一起修行的时候,身体虚弱,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非常健康,你们现量见到了没有?”五比丘异口同声地回答:“见到了。”现量就是亲自见到的意思。然后世尊慈祥地对他们讲:“想获得成就,就不能堕入二边:一是不能过于耽著世间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蕴过于受苦。因为我们毕竟是欲界的众生,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所以要远离二边,当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

   不能过于艰苦,也不能过于贪着。我们有这样的说法:“不能过于贫穷、疲惫,也不能过于舒适、富裕,要保持中等。”这是小乘里讲的。修行不能过度疲惫,否则也是一种障碍。生活方面,修行的心态,都要这样: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把握适度。五比丘苦修,过于受苦,身体太疲惫,对修行也是一种障碍。

   五比丘听了世尊的开示后态度迥然不同,对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传法,转*轮。同时,八万天子也祈请世尊传法,转*轮。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从此便开始传法,转*轮。那时传的是第一*轮——四谛法。五比丘与八万天子已经修行好多年了,相续已经很成熟了。佛一传法,五比丘就断除了三界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八万天子获得了预流果,也就是小乘的初地。

   诸比丘齐赞世尊:“稀有!善哉!世尊今令五比丘得证罗汉果位,八万天子亦得殊胜妙法身心满足,并得趣入最究竟的涅槃圣果。”

   这时,世尊告诉大家:“不但今生我以殊胜的妙法令其满足,以前我也以血肉满足过他们。你们听好了。很早以前,在一片寂静的地方,有一只雪蛙住在山洞里。它慈悲心具足,从来不伤害任何生命。仅以植物的根、茎、果维持生命。

   “有一次,它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碰见了一个恶劣的猎人,他心狠手辣,没有半点慈悲心。他捉住雪蛙,活生生地把它的皮剥光,然后又把它放了。雪蛙死不了,活不了,痛苦难忍,四处蹦跳,见到树下有一处荫凉,就跑去休息。它的皮没有了,只有血淋漓的肉,又被一只蚂蚁看见了。蚂蚁立即返回蚁穴,叫来八万只蚂蚁,一起来咬食没皮的雪蛙。

   “本来自己就疼痛难忍,加上蚂蚁的吃咬,雪蛙更加痛苦了。它忍受着剧痛,心里想,虽然自己可以跳进河里,能够设法逃离这群蚂蚁,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但是我解脱了自己一个生命,却会伤害更多的生命。我宁愿…

《2011观音法会开示(七)百业经公案选讲•以血肉施八万蚂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