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皆回向支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回向支。我们所做的善根、福德、功德一定要回向。若是不回向的话,善根、福德、功德不仅不能增长,不能存住,不能达到圆满;而且享受一遍就会穷尽。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没有好好地使用,白白地浪费了一样。好比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这个人要有头、有脚、有身子,才能到达。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的时候也是一样,也得有头,有脚,有身子,才能达到圆满。若是没有头,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往哪里去;若是没有脚,想去也去不了;若是没有身子,光有脚和头,什么也做不了。
做功德首先要发心,然后有正行,最后有回向。发心就像头一样;正行就像心脏一样;回向就像脚一样。我们今天做善事,想得到人天的福报,想得到罗汉的果位,想解脱,想得到佛果,也要有回向的双脚。否则,我们哪也去不了。
功德要圆满,要完整,如果没有回向,什么结果都不会有!“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解脱,我就要人天的福报。”你就是求人天福报,为了得到这些暂时的利益,也得回向啊!若是不回向给今生或者来世得到人天福报的话,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
“人间太苦了,轮回太苦了,我要解脱。”自己要得到解脱,得到声闻或是缘觉的果位,你做的善根也好,所做的福德、功德也好,回向了才能成为罗汉、声闻、缘觉的因缘。若是没有回向、没有发愿的话,这个功德不能成为你解脱、得到声闻或缘觉果位的因缘。
上等根基的人为众生成佛,功德也是一定要回向给菩提,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功德必须要回向!
功德若是不回向的话,会有损害。我们做善根,做善事,修福报,做功德了;若是没有回向,你所做的这些不安全。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一个大银行,它是法界银行。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善根与功德,存在阿赖耶识这个银行里。我们的功德要存到这里才能存得住,就像存款一样,把钱存上了就没人偷了,也不会被人抢了,就安全了。
功德若是没有回向的话,在相续中突然生起嗔恨心或者产生邪见了,之前你所做的这些功德会消失,会受到损害,存不住。生起嗔恨心了,这本身是个罪过,但是你回向了,把功德存上了,即使生起邪见了,功德也不会被损害。所以对一个修行者来说,回向非常重要。善根回向了,福德回向了,功德回向了,才是最安全的。阿赖耶识是最安全的一座法界银行。你把功德、善根、福德尽快存到阿赖耶识中,它们永远都会存在,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害,这个非常重要。
如果功德没有回向的话,哪怕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心,就能损害一千劫当中积累的所有善根和福德。一刹那的嗔恨心,损害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千个劫里积累的所有的善根!邪见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回向,保护我们这些功德善根,这个也非常重要。
如果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善根、福德不能增长,没有利润。你把功德存在法界银行里,这个利润特别大,每天都在增长,每分钟都在增长,每刹那都在增长,而且速度非常快。如果功德留在自己的手里,它不仅不会增长,不仅没有利润,还不安全。善根福德的果报也是,若是没有回向的话,享受一、两次就会消尽,就没有了。就像钱在自己手里,花了就没有了,就完事了。你把功德存上了,它是无穷无尽的。果报也一样,存上了,你不只一次地能够享受,会很多次、无数次地享受而且也不会穷尽,直至菩提,直至成佛。
今天我们做了善根,如理如法地回向,回向给菩提或者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善根的果报我们享受一千次、一万次、无数次也不会穷尽,直至我们成佛了,那时候还有这个功德,有那么大的利益,有那么大的好处。若是不回向的话,有很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有很大的罪过,因为在自己的手里不安全。所以大家不要忘了善根要回向、福德要回向,越快越好,尽快回向。
回向:回,就是回转;向,就是归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回向的对境,对境越大,心量越大;对境越大越好,心量越大越好。有的人对境小,心量小,目标小,就回向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让自己健康、长寿、升官、发财,家人平安,孩子能考上大学如何如何……这都是心量小。目标小,对境小,所以功德就小。回向给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或者是整个世界,这是目标中等的,对境中等的,心量中等的。相比较来说,比前一个大,这是中等的回向。
最大的是回向给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对境大,目标大,心量大,功德大。心量越大,功德就会越大;心量越大,烦恼痛苦就越少。你的心量越大,你就越能容纳,越能圆融,越没有烦恼痛苦。你的心量越小,烦恼痛苦越大,你就越容纳不了,越圆融不了,越会计较。心量要大,我们学佛修行,就要练这个心,要训练心,不是要训练口,不是要训练身。
有的人磕头,磕得特别快,把身体练得特别好,但是没有练心。这不行,不如法!有的人练口,唱得特别流利,什么经都会唱诵,什么课都会上,口练得特别顺,特别快,特别好;但是没有练心。我们不是要练口,不是要练这个舌头,也不是要练这个身体。我们要练什么?要练这个心,训练这个心,把心量打开。我们的心就像头脱缰的野马,我们要慢慢地去抓它,去驯服它,把心练得像大海那么宽阔、大山那么稳固。这就是修行,这样才能解脱,才能成就。
主要是练这个心,心量要大。要学那些佛菩萨,要学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发愿,普贤菩萨把善根作回向的时候,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中所有的众生。法界中有极微尘数的世界,有极微尘数的众生。极微尘,极小的微尘,其数目无法衡量。回向给那么多的世界,回向给那么多的众生。众生无边,烦恼无边,痛苦无边。我们能把功德回向给法界所有的众生,这样我们所做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对境是无边无际的。
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回向了功德就没有了。不是这样的!你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你所得到的功德会更多,会更圆满。这是种方法方式,也是一种方便。——这是回向的目标和对境。
回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三轮体空的回向;第二个是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三轮体空回向的主体是自己,这是第一轮;做回向的对境,这是第二轮;我们要回向的功德,这是第三轮——这叫三轮。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都是空性的,不是实有的,不是真有的,三轮都是如梦如幻的,有这样的见解,进入这样的思想和境界,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用证悟空性的智慧来回向,这是三轮体空的回向。这是开悟、证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的。
我们现在还没有开悟、证悟怎么办?我们可以做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什么叫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我们所做的善根、功德、福德,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我也那样回向;现在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未来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三世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那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怎么回向,我也怎么回向;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们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这叫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这样能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这是最如法的,最如理的。
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定要边念边观想,边念边思维,边念边把自己的功德回向,这个一定要做到。现在你看很多人都哇哇地念,都背下来了,念得都非常顺口。但是,很多人心里都不想这些,没有观想,没有思维。这样念都没有用。你虽然在做功课,虽然在修行,但心里没有做功课,也没有修行。虽然身在修行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修行的行列中,心和口不相应。嘴上念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都是相反的。
念佛的时候也好,念咒的时候也好,做功课的时候也好,心和口一定要相应,心和行为一定要一致。若是心和口不相应,心和行为不一致的话,这不都是假的吗?心里想的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贪嗔痴慢疑等等这些烦恼,都是这些私心杂念!东想西想:一会想家里的事,一会想单位里的事,一会想朋友的事,一会想那些没有用的事。“哎呀,怎么了,我什么感觉都没有,是不是我没有进步啊?”有没有感觉,有没有进步,就看你自己。
我经常和大家讲,修法一定要如法;若是不如法的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其实修法好比我们有病吃药一样。你有时候什么药都吃,有时候什么药也不吃,有时候不到时间就吃药,这是瞎吃。那样病能好吗?真的,多危险啊!药本身能治病,是好药,不吃不管用,一定要吃;但是你得对症下药,按医生的要求吃,让你怎么吃,你就怎么吃。你自己在那边瞎吃,会断掉自己解脱的生命,会失去今生解脱的机会啊!
所以修行一定要心口相应,心和行为要一致。否则都是花言巧语,都是装模作样。你整天发心发愿,整天说:众生可怜我要度!说:佛菩萨功德无量我要学!你那不都是假的吗?都是空话、大话。不能这样!
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要学习普贤菩萨的愿——发心、回向都是愿。我们准备做善根、准备做功德的时候,要发心、发愿,这叫发心;功德做完了,善根做完了,然后再发心,再发愿,这个叫回向。
功德还没有做、正准备要做的时候要发愿,发大愿,这叫发心;功德做完了,然后我们要发愿,发大愿,这个叫回向。发心和回向,一个是功德还没有做、准备做的时候发的愿;一个是功德做完了、回向的时候发的愿。发愿就是目标,没有目标就去行动,也没有用,努力都是白费。所以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
什么叫发心?什么叫发愿呢?愿,就是愿望,就是目标。首先把目标确定下来!行是行动,奔着这个目标去做,去修行,这就是行。没有目标、光…
《《七支供》讲记 普皆回向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