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之道讲记 b31 从生死说起 二 报由业感 业从惑起▪P2

  ..续本文上一页如何断得清楚?所以对自己就没信心了。其实不是这样,导师已讲出重点:不管你过去的业力有多大,即使现行在受报也不要怕,第一,受报才会尽;第二,业要烦恼的滋润才会产生作用,如果把种子放进到火里烤焦,也不会变现行。火就是般若的智能,把业力种子烤焦不使变现行。烦恼会滋润业力,但有了智能就不会产生烦恼,所以烦恼一断,业力也会随之清净而不再造作。

  “作善作恶,一般人都是为我而作:为我的生活、财富、健康;为我的名位、权力;为我的国家、民族:一切都以我为中心。所以不但作恶事,是由烦恼所引起;”

  追溯产生烦恼的原因是因为有我见实有感——希望永恒不变存在的意愿。我们每天在保护这个身体、家产、眷属乃至于国家,那个保护就是我见。只要时刻观照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我见真的很深。

  因为先有“我”的实在感,才有“我的”身体、财富、人际、国家社会,“我的”即“我所有的”。

  “即使做善事,也还是离不了烦恼。从烦恼而来的善事业,由于有「我见」在作祟,不是偏执自己的意见,就是偏重自己的利益,或为了竞争有意无意的破坏他人,结果就可能变质而成为恶了。”

  其实在我见中,即使做善事也有烦恼而不清净。里面有一个我执我见,即使是善事,你还有很深的观念及意见,人家符合你这个意见,你就说好;不符合你的,就相对相争。存在我执着而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即使是做善事,还是充满了冲突不满,符合自己需要的,你就满意;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你就生气,很难做到大公而无私。甚至为了自己要把这个愿望做好,还要得罪很多人,甚至去破坏他人。这样的所谓善事,实在是造恶业而不自知。

  “处处从我出发,不能说没有一些好的,但是与烦恼杂染相应,有时会演变得害尽世人,如西方神教徒的宗教战争。”

  表面上冠冕堂皇,而骨子里却不是那么回事,作出来的事其实是反效果而伤害人类的。很多的宗教就是这样,让你来拜,而满足你的欲望。满足的你的欲望就是在救你吗?其实并没有止息你的烦恼,也没有破你的我执,众生在贪欲中想不劳而获得庇佑好处,这些心态哪里能破烦恼我执?带来的后果是使我执更深而已。很多行为看起来是善的,结果却是在满足众生的我欲,那就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佛法不是在应付众生,恰恰相反,为了救众生,有时会破你的执着贪染爱欲烦恼。但往往人们会受不了,因为伤到“我”的自尊了!人间的思惟模式有时实在分不清真正的善恶:符合我的,我喜欢的,就是善;我讨厌的,不如意的,就是恶。这样,要破我执就不容易了!满足你的,你喜欢;要破除你贪欲的,你就生气,这样你怎么能解脱?所以注意呀,真正的法不是在满足我们的欲望,而是在破除我们的执着与贪爱,这一点一定要明白!

  “在身心的动作时,一切都为了我,都拉来附属于我,最好都听我的意见,受我的支配──这就是「我见」的表现。我的意义是「主宰」:一切由我作主,一切由我支配。我,便是生死的根源,罪恶的根源。”

  导师一语道破,点出了我们在生命生活中我执我见的展现,自己可以观察一下:一切的身心活动作用是否都为了那个“我?”我们只要稍微反省一下,就很容易发觉这个问题,之所以有无限的烦恼痛苦,因为都落于这样的见地。最重要的就是一直存在染着的力量即我见。

  “我见,像一种凝聚的力量,使一切人、事、社会、国家,通过我见,而构成关系、集合于一。”

  大家都有我见,于是都有这共同的执着,因而形成整个社会关系。

  “众生的个体也如此:老了、死了,身心组合破坏了。但由于我(见与爱)的欲求,引发以我见为本的善恶业力,又感得一新的身心组合。生死死生,一直延续下去。”

  这就在讲重点了:为什么会生死轮回?这个身体坏了为什么又会染爱执取另一个新的五蕴身体?由于我们有我见爱染,对希望永恒的存在有无限的欲求,因此所造的善恶业就会引发作用,带来的是未来因缘的生死死生的延续。

  “假使没有我见的集合力,就能解脱生死不断的现象。阿罗汉和佛的善行,并不会成为招感生死的业力。因为圣者已破除我见,通达无我,了脱生死。”

  佛陀悟道后在人间弘法四十九年,很多当生取证的阿罗汉也在人间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与万法接触,还是有身体的作用,然而不再造招感生死的业力了。因为这些圣者们的我执我见破了,通达了无我,差别就在这里。其实道理讲起来不是很简单吗?只要破除我见贪爱,破除了永远希望生存的意欲,不就能逍遥自在解脱吗?问题是当谈这些时,我们潜在的那个我执的惯性就会受不了而产生疑惑:“人生的欲望贪爱都没有了,那不是太消极吗?对事业家庭感情淡薄了,这样的生命还有意义吗?学这个法不行!”反过来问一下:“积极爱染颠倒痛苦难道就是生命的意义吗?生死轮回痛苦不断难道就是生命的意义吗?佛陀悟道后有没有回到人间去创造这一种意义?四十九年过的是清净托钵的生活,有没有回到人间的欲望中去创造他的事业?”痛苦烦恼生死不断相续的力量就是这个执着,我们要破除它,你说这样就没意义。那你就回到人间的欲望中去,在生死轮回的痛苦中相续,谁也不会反对你,这确实是自我负责的。我常看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现在环境好一点的,事业做得还不错的,人际关系蛮好的,身体还相当健康的,还没有面对老病死的,另外那一面还没有碰到,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感到我们所说的是无意义的消极的生命。其实真正见法的人会消极吗?如果消极的话,佛陀还会在人间弘法四十九年吗?没有自己的欲望,每天托钵接近众生弘法,多少人来请法,他还要指导,这是消极吗?这样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吗?一般人都直觉消除了爱染执着,好象生命就没意义了。其实不是生命没意义了,而是比这更有意义的另一种意义,你没有发觉而已。反观一生就是在名利中,直至老病死那一剎那的无奈痛苦恐惧,难道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吗?未来生死无边不知何去何从,那种遥遥无期的茫然就有意义了吗?我们没有很深刻地体会人间的无常性,以为现在很不错就是有意义。而不知道无常是必然法则,这些都要变化失去的,难道一定要等到烦恼痛苦无边,直到生死的大恐惧来时,才来发现所谓的意义吗?这就是智能的问题:有人未雨绸缪,有人却不见棺材不掉泪,这就是差别处。

  佛陀身为王子,将来一定是当国王的,不用劳动,富贵名利恩爱都是现成的。我们拚了几生几世,能拚到那样的王位富贵吗?而佛陀却放弃了现成的一切。佛陀的智能在于他知道我见爱染执着就是痛苦生死不断的原因。我们现在拚得要死要活叫意义吗?要明白:我见爱染深重,自以为是,最后的下场是生死的遥遥无期,面对老病死的茫然与大恐惧而已。我见爱染不断,那你只有面对生死,谁都无法主宰你。我们的思惟模式往往在习性惯性贪爱我执中而不自知。听法就是要解决这些迷惑,破除我们的邪见颠倒执着。如果听不进去,还是用传统的自我观念在人生中流浪,那谁也无奈!短短几句话,已清楚表达了法的内容及生死的重点,就在于我们愿否接受而转变自己了。

  “一般人,都有自我永恒的要求,好象自己是不会死的,就算死到临头,也还要求未来的存在(后有爱),所以死了就依善恶业力去感果。”

  我们现在身体还好还年轻,好象死与我们无关,觉得死亡是老人的事。难道会死的人一定是老人吗?真正活到老而死的还是少数。而且不知道自己也会老,实在不得已面对死亡了,怎么办啊?希望来生好一点,或是希望往生到某一个国度去,那是幸福自在没有痛苦烦恼的地方。因为你有一个希望永恒存在的意欲,希望那个“我”永远存在不会消失,那就是我执。注意:我们学法是为了破我执得解脱,还是满足我执而得安慰呢?佛法的究竟了义是让你解脱,方便的不了义是让你暂时安稳,然而这个安稳是方便喔,注意听!所以我们要分辨法里面的安稳方便与究竟解脱之不同处。只要你还有生存的意欲,希望后面继续存在,这叫后有爱,死了就会依善恶业力去感果。你那个生存意欲还在,只好随着业力而转:这一生如果修善业,福报很大,来生可能升天,也可能来人间当富翁,这是受报。但都是三界中的轮回种子,生到天上尽管福报很大,但是福报尽时还要堕落。在六道中不是解脱之路。佛法讲的解脱是超越三界的轮回束缚,涅槃是真正的超越了三界轮回束缚的果,不是得福报。但现在的人对于生死解脱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大部分都在求福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身体不好的,希望修行后身体健康一点;家庭不太圆满的,希望能圆满一点;事业不太好的,希望经济能改善一点……,我们都在求满足,这一生不能满足,那死后希望来生好一点。当然,善因就有福报,恶业比较强就到三恶道去,时间就非常长了,真是遥遥无期。佛法讲的超越三界才叫了生死,不是在三界中得某一个福报在那边享福安乐。真正的佛弟子不以求生天为满足,因为天的福报也会享尽。

  “总之,死生由业,业由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我见,我见不破,生死问题永远不能解决。”

  这个重点要注意:我见破了,生死才断;我见不破,那就只有随善恶业而受报去了。

  

  

《解脱之道讲记 b31 从生死说起 二 报由业感 业从惑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