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真理的轨律,有三:一、〔诸行无常〕「行」是运行或存在。”
行,就是迁流变化或造作运行,万物存在的当下就在迁流变化中,所以都叫行。从大的格局来看,千古以来就是一个大的迁流运行的过程,所以叫行;我们身心的当下在剎那变化叫行;身心的造作产生的业力也叫行(业)。行的解释可以很深广,千古以来有宇宙的运行都叫行——大用流行。有时观察万法要从千古以来宇宙大用流行的角度来看——大期生灭;从生命一生过程的变化来看也是行——一期生灭;起心动念剎那间的起灭变化也是行——剎那生灭。行就是运行或存在,存在可以从远古来的运行变化直至当下的刹那生灭来看。
“从前后延续的时间上,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的迁流变化。”
佛法的观察要从迁流变化的活动中来看,而不是静止的、解剖的横切面。
“在这千变万化、动转不停的现象,其中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没有任何固定不变的存在,就是「无常」。”
佛陀谈的无常,是观察存在的现象(包括身心),不离开迁流变化的万象来谈无常,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迁流转动变化。佛陀确实发现了无常的法则,万法就是剎那剎那变化而没有一刹那停止过。这就揭示了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存在,从宇宙的运行直至小小念头的变化,都是无常不住的。故而无常性是根本的,也是必然的,这就是真理法则之一。否定永恒不变性和单一性,可以破除常见我见的实有感。
众生没有智能去深观,总是觉得一切的存在都是那样真实固定不变。即使宗教也知道,人与一切事物不可能永恒不变,但人们往往推想并希望事物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否则不得安心。所以人人都在说:“我、我、我”,这个“我”,在印度佛教或宗教界所代表的就是永恒不变、独存、不生不灭(也叫自性)。佛陀观察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剎那迁流变化不停,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他原先苦行了六年,也修了甚深的禅定,仍然不能安心。因为当时他是根据印度所有宗教(包括婆罗门六师外道)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我”的理论而修的。后来才发现所有众生妄执“我”而造成忧悲苦恼、造业生死轮回。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到缘起法,彻底破除了所有宗教妄执的“我见”(自性见),而宣说无我!这就是佛法与一切世俗观念乃至宗教不同处,也就是佛法的特质——三法印。从无常的观察中知道无我。佛陀依据我们身心的体会,不是想象有一个神的存在,有一个外在的他力控制。佛法是建立在缘起的无常上来观察,才了解没有永恒不变性(常性不可得),没有单一性(我性不可得),都是因缘和合的聚散而已。聚——生,散——灭,中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但是在因缘条件聚散之间,众生产生了执着的业力。业力其实属于一种能量,这一种执取不断,在这一生结束时,条件还会相续,必然会执取未来的新生命。因此会产生所谓轮回不停的现象,但不是有一个不生不灭永恒的东西(我)在轮回。佛法虽然讲无常无我,没有永恒不变性,但不否认因缘聚合产生的迁流变化,产生千差万别的现象,而成立一切法,成立六道的生死相续因果不断。但是外道的观念却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实在永恒不变的我,就不能成立轮回。其实在佛法中并不需要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才能产生轮回的现象,因为缘起故。六道的产生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并不需要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反之,如果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又如何产生六道的变化与生死轮回呢?恰恰是由于没有自性,才能产生变化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虽然似乎世间有暂住或安定的状态,但从深智能去观察时,即使是一剎那,也还是在变异中。”
从我们的认识观念来看这个世间,人大约存在百年左右,事事物物也有一期的安定性,有的树木还可以活千年,地球可以存在几十亿年。我们会觉得有暂时的安住或安定的状态。但是如果用深智能去观察,看起来静止不动常住的东西,其实内在还是剎那剎那地在变化着。现在的科学比较进步,过去研究物质到原子,现在已经微细到夸克了,不过又进一步深入知道夸克还是缘起的组合。科学发现一切都在剎那变化,只是能量的一种转换而已。现代科学的进步,也使我们能容易了解一切法确实是剎那生灭的,我们身体的细胞在一剎那(不到一秒钟)中有十万个细胞在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是生灭。
“万象只是流动的过程而已,无始也无终。”
万法(包括身心)都是流动的过程而已,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如果确实知道身心是迁流变化剎那不住的,还有谁能让“我”或“我的身体”安住不动、不老不死?色身的任何一处乃至心灵的感受观念等,哪里能永恒不变?无常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真理,但我们从来没有深思过,往往被忽视了,所以无法发觉生命的真相。我们的观念及造作都违背了这个真相,大家都在求永恒不变,求永远的拥有和主宰。事实的真理是不能改变的,痴迷的众生与真理相违背的结果,就是思想观念的颠倒及所带来的痛苦烦恼造业而生死不断!宇宙的无常真理是一个事实,我们不了解,内心时时希望一切美好的都永远不变,我能主宰控制,得而不失。其实越有这样的欲望就越痛苦烦恼,因为无常的真理法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只有顺着无常无我的真理法则,不强求不主宰,那就不会造作,爱取执着断了,执着的意识就不再起,也就不会起有取识了,才能解决生死问题。
“所以,「无常」是一个事实:个人的生老病死,社会国家的兴亡乃至日月星宿的成、住、坏、灭,都是无常。”
大至宇宙的山河大地,小至我们自己的身心都没有离开无常法则,一切就在迁流变化中。“行”就是变化迁流,万物都在变化中。
“〔无常的理由〕:本来,一切法都在变动,一般人多少也可以知道。但是,人们总不能彻底,总想要有个常性才好,或以为生灭无常现象的背后有个常住的实体,或以为某分是无常,某分是常(如唯心论者之心)。以佛法看,不管内心外物,一切都是无常的。”
外道与众生都觉得无常不能满足“我”的存在,误会死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心不愿承认无常,也不愿了解无常,总是希望我们能永存,这叫我执。希望永远生存的意欲就是我执我见的根本。观察宇宙山河大地到我们的身心,明明没有一点常住的地方,但我们偏偏不情愿,总是希望有一个常性才好:“如果一切都无常,不是太可惜了吗?”死了就没有了,感到一种断灭的感觉。所以希望在这无常生灭的背后有一个主宰的常,一切是由常来变成无常的。佛教的真常系理论就不承认一切是无常的,说一部分是常,一部分是无常的,无常的是现象物品,常的是心。而根本佛法说的却是五蕴身心都无常,而不是一分常,一分无常。
《杂阿含经》里,佛陀就说,众生最执着颠倒就在这里。如果认为山河大地存在的时间很长,比如一棵树有的活二三千年,你执着它常还有道理,因为没有出生,它就存在了,直至你临死前,它还存在,这样的执着常还情有可原。但是我们的心灵哪一剎那不像猿猴一样跳来跳去变化无常?哪一剎那的心灵是常住的?这是每一个人当下都可以体会到的。所以最颠倒的就是把外相当无常,把内心当常,这是佛陀亲口对弟子们开示的道理。然而后来的人还是认为身体是无常的,有一个灵魂本性或真心是常的,这都违背了法的根本。只要有一点点希望永恒存在的影子,那个“我”就有安立处,就会产生我执。佛法彻底破除常恒不变的实在性,绝对没有一点空间让你申辩,无常就是无常,无我就是无我,一点都不可含糊,这是佛法的根本,本来就是这样的,绝对不可讨价还价。不可因不甘心而来一半常,一半无常,真理法则绝对不是这样的!真理法则不是讲价的,也不是你自己去想象摹拟的。
有人和我说过他的一个朋友的经验,有一次车祸时发现自己死了,当时悬在空中看着自己的尸体就躺在那边。他就问我:那不是灵魂吗?我回复他:如果你的朋友真的死了,他过后不会和你讲这些话的。正因为没有死,才会和你说起当时的感觉。其实当时的感觉还是五蕴身心的作用,因为没有死,才会起作用,还是不离身心而有的现象。注意听!不是超越了身体,另外有一个什么存在。有些人说自己在医院停止了心跳呼吸,他觉得浮在空中看医生在急救。如果真的死了,这个作用也不会存在。你今天能把当时的情况说出来,表示当时根本没有死,意识还在作用中,怎么能讲这是不变的灵魂呢?只能讲心灵的作用。还有人说到神通,说打坐入定时,想到哪就到哪,想到美国就看见美国,想到自己的家就看到了,其实那时还是没有离开身心的作用。如果肉体坏了绝对不会有那个作用的,注意啊,那个还是五蕴的作用。所以不要以为有一分常,有一分无常,这个很重要!
“1、以时间显示无常:「杂含」说:「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佛法上过、现、未之分别是:已生已灭的叫过去,未生未灭的叫未来;现在只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过程;离过、未,现在不能成立。”
什么叫过去?佛法的定义是已生又灭的;什么叫未来?未生未灭的;什么叫现在?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离却过去与未来,现在就不能成立了,说明没有一个单独的现在。要相依相缘才展现所谓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这都只是从时间的迁流中产生的名词罢了。
“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息息流变,根本没有一个单独性的现在,表示常性的不可得。”
从迁流变化的时间感觉里就可以知道,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现在。一秒钟前剎那过去的就已经不存在了,当我们说“现在”时,现在又刹那过去了,所以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现在,没有一个叫常的东西,常就是永恒不变的单一性。从时间的观念就知道——常不可得,无常的深义就是常不可得。
“2、以因缘显示无常:…
《解脱之道讲记 b14 三法印 一 诸行无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