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因缘去下手转化改变。布施可以带来福报,如果只是布施,不可能解脱。所以要浓缩主要因缘和次要因缘,把握住主要因缘,才能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
“缘起”说起来只有两个字,却甚深复甚深!我们把握住缘起法的根本主要因缘条件,明确观念,就可以厘清一条路来。缘起的偈子:“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就是缘起法根本核心的主要论题,把握住这个就可以知道内涵而引申,善用它体会它。
佛法讲的因果和宿命论的因果不一样,佛法重视的是我们现生当下的一切现象条件(包括身心行为)。因果不是泛指过去的一切而已,过去的一切是会影响现在,但重要的是我们当下的身心所具备的条件。过去虽然造了某一种因,但如果没有助缘,也不能成为果,除了因(主要的条件)以外还得有其它的助缘。因果法则讲的是因缘和合,不是单一的因成立单一的果,所以缘起甚深复甚深。探究所有的因缘是极其广泛的,所以佛法的因缘论分主要因缘和次要因缘,当主要因缘与次要因缘聚合时才能成为一法。
比如有人非常富贵,有人非常贫穷;有人很有智能,有人行为就非常不合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过去的因缘外,最主要是我们当下的因缘,现在的观念正确与否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有人小时候家庭环境不好,但是他从小就立志一定要读到大学毕业,所以愿意比别人吃更多的苦,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学习,甚至可以半工半读上夜校。这种志气维持着他的精进力,他真的读到了大学毕业,乃至硕士博士。内心发出的愿力就是一股力量,尽管先天条件不好,但只要能努力去具足那些条件,将来还是可以幸福的。年轻时多吃一点苦,将来就有智能,在创业、家庭、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处理得非常圆满。
台湾这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很好,一般的家庭生活都很不错,孩子们很少受苦,每天无忧无虑。但是他们失去了受苦磨练的机会,只会伸手向父母要钱花,读书方面只是应付而已。他们的家庭很富裕,父母都很爱护,这些孩子哪里来真正的内涵,将来怎么办?先天条件好未来并不一定就好。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反叛期很烦恼,我常给那些孩子们开示:人的平均寿命有七十多岁,你们现在才一二十岁,现在如果光享福不愿读书,甚至读到初中就不读了,有的早早找份工作,几万月薪自己花,每天很过瘾。请问:将来能做什么?你没有专长技艺,那永远就是赚那一、二万块。到三十、四十、五十岁以后那个日子就很苦了。你现在辛苦一点,人家在玩乐,你在用功,了不起辛苦几年,你将来学历好,有内涵智能以及专业才能,到社会上去,到处要你,不怕没工作。有能力的,自己还可以创业,下半辈子就不用忧愁了。我问他:你愿意现在快快乐乐过三五年,将来一生很辛苦,还是现在辛辛苦苦的拚个三五年,将来一生很幸福?孩子们一般都听懂了,回去以后就会好好地用功。所以,教育孩子不可以骂和逼迫,而是要开导、启发他的智能:你现在辛苦也不是为父母和别人,而是为你自己的将来,具备了幸福的条件,自然就会有幸福啊。这是用智能去观察我们的人生。所以佛法讲因缘不是只有讲过去如何,主要是现在、当下。先天条件不好,是由于过去的条件不好,但透过现在的努力,具备那些成就的条件,开发我们的智能,将来就可以具足那些善的条件,还是可以幸福的。佛法讲的因果法则与神教者的宿命论是完全不同的。
人依内心的知见观念是否正确才引生行为的合理与否,这就是造业――合理的是善业,不合理的是恶业。我们的行为所造成的业力会影响到未来,这个行为来自于知见(即观念)。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全的观念。学佛也是一样,由于对诸法的真理实相不了解,也就是无明没有智能,所以我们的知见有了错误,每天争夺爱取、污染造业而不自知,还以为一切是正常的。只有透过法的熏习,才会明白,原来我们的痛苦烦恼是来自于自己的无明造作,那就会探讨内心的运作状态和执着的原因,很快就可以修正知见。知见修正后,行为自然端正,因为行为来自于观念。
各位返观一下我们的一天:早上醒过来一直到晚上睡觉的运作过程,到底是谁在运作?大家都不了解。其实里面有一套程序每天在运作,由于我们不明白,所以它造了很多恶业,带来痛苦,我们就得去“受”。当了解观念的错误带来行为的错误,而进一步带来痛苦烦恼时,就知道从哪里去改善修正,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过上幸福自由解脱的日子。古今中外的芸芸众生为何都那么苦?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了解自己生命内涵和真相。我们学法为什么要先上课?上课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建立正确的知见,即明白因果法则,所以“缘起”两字甚深复甚深,这是佛法最重要的理论。
“在这「此故彼」的定义中,没有一些绝对的东西,一切要在相对的关系下才能存在,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结论。也就因此,悟得这一切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神造的。佛陀的缘起观,非常深广,所以佛说:「此甚深处,所谓缘起」(杂含卷一二*二九三经)。”
缘起法是此有故彼有,即是“此故彼”――因为具备这样的条件,才产生那样的法。一切法的产生都有其先决条件(主因)和很多助缘(次因)。既然一切法必须要因缘条件才能成立,在相依相缘、众多相对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即表示没有一个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缘起。所以缘起法首先否定了绝对的存在。既是要众多条件的组合,就没有单一能存在的。而且如果这个单一的是永恒的,这就更加不可能了。既然讲缘起的“此故彼”,那就彻底否定了无因生,否定了没有原因就能产生某些法,因为一切法都是相对的存在。但是我们内心不了解这个真相,内心不安稳,希望有一个永恒的东西。先是执着五蕴是我,希望永存。但从历史来看没有一个人是永远不死的,所以很不得已,老大不情愿,又希望有一个“我”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肉体坏了,这个“我”离开人间后,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永远安住。众生的内心是不是都存在这样的执着?佛法明明告诉我们,一切法是缘起条件的组合,没有绝对永恒不坏不变的(即常不可得),但我们偏偏不甘心、不愿接受这样的真理,希望有一个永恒的存在。
其实佛法的缘起论已在破我见我执的观念,而希望永恒存在的欲望就是我见我执。只要存有“永恒不变”的观念,我见我执就有立足点,就破除不了。
我们的贪瞋痴、烦恼为何不能断?因为我见我执有立足点,只要有我见我执,贪瞋痴烦恼就断不了。贪瞋痴烦恼从哪里来?由我见我执的实有感而来。我们不只是对身心执着,对外在的条件也是一样,希望所有的名利永远存在并且越多越好。但是一切都逃脱不了无常的法则,要使这些永恒不变是多么辛苦,当然也不可能!
我们俗家姓刘,在汉朝是当皇帝的,看见族谱上的记载,我们是刘邦第四个儿子传下来的,以前大汉江山都是我们刘家的。诸位有可能是企业家或大富翁,名利上也许都很有成就,但请问:这些能比汉朝刘家的江山还大吗?这是比喻。一个国家一个朝代都要替换的,我们能传几代不变?人间就是无常的。但我们重视的还是这身外的名利条件,而不知随着我们生命在流转的只有业力。明白这个条件的人,就清楚要注重的是自己德行而不是名利,因为名利带不走,只有业随身。后面讲十二支缘起的每一支的内容,就知道意识的执取作用在生命死亡后还会存在,这就是轮回的原理。
一般人只注重外在的名利,而很少注重到德行对生命是最具直接影响的。今早在车上听收音机里说:事业的成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幸福快乐。是啊,每个人都有某部分的成就,也许会得到暂时的满足安慰,但反问:我们的生命活到今天,不管活了多久,真的幸福自在满足吗?即使过去有一些成就,但必然面对老病死将要失去一切时又如何满足?面对未来遥遥无期的黑暗大洞,不知何去何从,这些人生的满足能使我们安心吗?
提醒大家把着眼点放在主要因缘上,有没有为自己真正的生命(慧命)而负责?现在是暂时满足自己的身心,还是为我们的法身慧命长远之计而着想?有智能的人为自己未来长远的慧命作安排,没有后顾之虑,未来是清净自在解脱的道路。但很多人只是注重眼前的名利恩爱,却不明白一息不来时这些都与你无关了,遥望未来无尽的慧命不知怎么办?众生很少有这样的慧眼,看到的只是眼前,以为都是实在的。然而缘起法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绝对的东西。我们能把握的也不过是如幻缘起的马上就消失的一些东西,但我们却把它当作实在永恒的,每天为这些而争取。
什么叫绝对的?外在的山河大地(包括身心名利等)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佛法说一切法无常,没有长远不变的,它只是在一切相对的关系之下才能存在。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所得到的结论,虽然是真相,但我们要了解却很难。
这一切既然不是偶然的,就是有条件的;不是神来主宰创造的,那就一切操之在我(自己)。一般人以为佛法是神秘迷信的,搞他力崇拜的,这完全是误解。真正的佛法一点也不迷信,一点都不靠他力崇拜,学佛法是了解缘起条件而生万法,明白事实真相,这是佛法的心要。现在社会上看到的宗教、民俗信仰其实不是真正的佛法,但一般人因为没有学过真正的佛法,所以误解佛法就是迷信和他力崇拜。
《解脱之道讲记 a19 集谛 缘起的定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