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就是密宗吗?——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讨论之一▪P2

  ..续本文上一页面系统。除上述中观学传译全面外,再举唯识学为例,印度有十派唯识论师,汉传佛教由玄奘法师仅传有护法一系,而藏传则除以安慧一系为主外,其他各派也均有传译。

  不仅如此,而且藏传佛教还十分重视对显教理论的学习与实践。遍观藏传佛教诸大宗派的大德祖师,除少数几位因针对特殊化机而提倡专修之外,大多强调对一切教理的广闻、精通和修证。如阿底峡尊者师徒所创立的噶当派,强调一切佛语都是可修与必修的教授,没有一法是应舍与非应修的。“噶当”二字的含意即“一切佛语皆是教授。”又如萨迦派,对俱舍、因明、唯识、中观与戒律的弘扬最为重视,在几大宗派中以显教理论体系的全面兴盛而著称。后不仅宗喀巴大师曾向萨迦派大德仁达瓦受学《俱舍》、《中观》等要义,而且宗喀巴的两大高足弟子贾曹杰、凯珠杰起初也都是仁达瓦大师的高徒,并获得“十难论师”之称号,后经仁达瓦介绍,复从宗喀巴受教的。

  在显教理论的学习方法上,不仅有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而且藏传佛教还继承了印度因明论式的辩论手段,并推广作为检验一个学者对全部教理掌握、通达与否的标准。所谓格西(意为善知识,即堪为人师者。后指相当于博士一级的学位)称号,就是要靠在大法会上当众辩论获胜而考选的。而考格西所依据的就是代表上述五大理论体系的“五部大论”,即法称造《释量论》、弥勒造《现观庄严论》、月称造《入中论》、德光造《戒律本论》及世亲造《俱舍论》。这五部大论全都是显教内容,因此即使你密咒修行得再高深,若不通达此五部大论,恐怕也难获“格西”之称谓。宗喀巴大师所倡导的格鲁派的僧人,都在彻底学通“五部大论”(包括其他重要经论及注疏)之后,若想进一步深造,才可进入专修密乘之上、下密院。

  由此可见,藏传佛教决非仅仅是密教而已,其显教理论的发达与重视程度也相当可观,在这一点上更值得我们借鉴。

  三、藏传佛教为什么容易被误解为密教?

  引起误解的原因,除对上述情况缺乏了解之外,主要是由历史与人为两种因素造成的。本来藏传佛教的特点是显密兼容而密法特胜,这一点可对照太虚大师对佛教发展三大时期的判定。法尊法师也曾引此而论说:“印度佛教,太虚大师判为三期:初五百年为小行大隐时期。此期佛教,可以现在南洋流行之佛教为代表。第二为大小并行时期,唯识、中观盛极一时,与小乘相媲美。此期可以内地之佛教为代表。第三为密教盛宏时期。……西藏传入之佛法,即此第三期之佛法。此期不仅盛宏密教,即唯识、中观亦一并盛宏。故此期佛教传入西藏,典籍极其丰富”(法尊法师《西藏佛教概要》)。

  但是,在汉藏佛教交流史上,一直是以藏传佛教中的密教内容向内地介绍的比较多而显侧重。这一情形可以上溯到宋元时代,辽宋时内地有重视密教的倾向,从当时的译经情况已能看出。到金元时,由于藏传佛教在西北民族关系史上所起重要作用,藏传佛教的地位在全国境内随之提高。如元世祖册封西藏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为帝师,自己亲自从他受喜金刚大灌顶。从此直至明清时期,藏传佛教一直得到内地中央政权的大力扶植。而在这一较长历史期间,藏传佛教向内地的传介、内地从上至下对藏传佛教的容受,都是以密教为主。以致人们对藏传佛教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以为只是密教而已。

  民国以来,有藏传佛教大德白普仁和多杰格西最早在北京向汉人传格鲁派的密法灌顶。“七七事变”前后,北京建立“密藏院”(大殿匾额上题有“班禅国师敕建密咒法藏寺”),由九世班禅授原西藏扎什伦布寺密乘札仓法台宝金刚上师为该院堪布,安钦呼图克图曾在此传“百法灌顶”,汉人阿阇黎韩大载也曾主事密藏院。三十年代末,九世班禅又在北京创建“菩提学会”,址在今北海公园内,由安钦呼图克图任第一任理事长,后由汉人汤芗铭继任。又藏传佛教宁玛和噶举两派教法,民国年间通过诺那、贡噶两位活佛的努力,传入汉族地区,汉人从其受法者也很多。现在国内外华人中传修红、白教者,大都是“诺、贡二师”的弟子。但上述所传藏传佛教,都是以密法为主。汉地佛教界对藏传佛教显密兼容的特性,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情况的改观。随着汉藏民族、宗教、文化之间交流日益密切,以及汉藏大德的不断努力,误解的情况已逐渐改观。如清朝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不仅通达藏传佛教的显密教理,而且通晓藏、汉、满、蒙多种语言文字,对藏汉佛教教理有过正确评估(可参阅章嘉国师的传记等资料)。清末民初,内地佛学界教理研究有复兴趋势,有些学者开始用藏文经典与汉文藏经对勘比较。而对促进汉藏佛法交流最有影响的,应首推太虚大师。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太虚大师在四川重庆缙云山创建了“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该院成为四川第一所高等佛教学府,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讲修汉藏佛学的院校,先后培养出一大批能贯彻经义,学以致用的佛教人才。与此同时,有大勇、法尊、能海、观空等大德到西藏留学,学成后返回内地弘传介绍,使内地佛教界对藏传佛教有了更多、更清楚的认识。特别是法尊法师,回内地后一直代理太虚大师主持汉藏教理院,先后翻译出大量藏传佛教在中观、般若、唯识、对法、因明及密法等方面的经论,奠定了汉藏佛学交流的基石。今天我们能读到《现观庄严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藏传佛教最为重要而为汉传佛教正所缺如的经论汉译本,并树立对一切佛语知无相违的信心和进而闻思深广佛法的愿行时,不能忘记我们是站在了法尊法师等先辈大德的肩上,不能忘记他们的恩德。

  综上所述,对藏传佛教的来源、发展,特别是在显教教义的弘传、经典研究的兴盛等方面,当会得出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藏传佛教等于密宗”这一误解应早纠正。关于藏传佛教所传密教是否异端,以及显密教义是否相矛盾等问题,我们拟在下次继续讨论。

  

  

《藏传佛教就是密宗吗?——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讨论之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