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善的心,如何去克服我们不善的心。这些都必须要建立对这些心认识的前提条件下。如果说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心,我们说要参禅,参什么?你要找什么?你要克服什么?不知道啊!不知道,那就是稀里糊涂的,所以,很多人禅修,修着修着,就出问题了,着魔的着魔,跳楼的跳楼,神经病的神经病,生病的生病。还有很多老修行,修着修着,后来就变成老不修行了,还俗了。有的时候我们在佛学院读书,如果哪一个学生特别特别老修行,结果后来,还俗得最快了。修了半天没有名堂,痛苦不堪的,所以,最后最容易出问题,乱修。因为如果你的修行方式是错误的,但是你很懈怠,你还不会出问题的,你越精进,就越容易出问题。所以,百法的法相在整个从《俱舍论》到部派佛教的各个论典,到唯识的论典,每一个论典对这一块内容都很重视。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这说明对心的了解,对我们修行来说,是非常地重要。
最后还有一个结论: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你看这个论是不是前后呼应,很呼应。你看印度的这些大论师们多有智慧,就这么一个百法,大概也就几个字,你看把宇宙人生的道理、关系,讲得这么透澈,这有多大的智慧啊!
“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其实这个论就是二个问题,一个是“何等一切法”,我们前面的所有的说的这个内容,都是回答这个内容: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对每一个法的解释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宇宙间到底有一些法,这些法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云何无我。你说的无我又是怎么回事?“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其实就是二种无我,一种是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就是数取趣,就是不断地在六道里去投生,这样的生命形态。数,就是数数地,在六趣里投生。为什么会数数地在六道里投生,因为有情生命的基础就是惑和业,因为惑和业就会感果,就会受生;在受生的过程中,又会起惑、造业,然后又去投生……我们无始以来就是这么干的。所以,叫数取趣,不断地投生,不断地流转。在不断地流转过程中,事实上在轮回中没有主宰的,由惑和业在推动着。所以,佛教的轮回观是无我的轮回观,无我的轮回观是没有受者、没有作者,但是这种惑和业,就像流水一样,就像灯焰一样,就像流水前后相续,就像我们点灯,灯芯一直往下烧,火不会灭,但是,所烧的灯芯不是一个东西的,它前后灯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每一期受生的生命都是不一样的,旧的业力受报结束,新的业力又产生了。生命就是在这样一种惑业的过程中,生生不已。这个生生不已的生命其实是没有我、没有我所,就是一个缘起的生命,就是因为你造业,形成了各种妄念、情绪,然后这些妄念、情绪又促使你去造业,然后流转生死。所以,在轮回的状态里,是没有我,你是找不到我的。关于无我的道理,在佛经里有很多的说明。就像说我们五蕴的色身,每一个蕴也不是我,你能不能说哪一个蕴是代表着你呢?你说是鼻子是你?还是耳朵是你?还是眼睛是你?不是。那每一个零件都不是你,那所有的零件合起来,也不是你。所有的零件合起来,只不过是一大堆的零件。所以,所谓的你,只是一个假名安立。我们说汽车,一个零件不叫汽车,但是所有的零件合起,我们把它叫作汽车。但事实上,汽车又是个什么东西呢?离开零件,汽车是个什么东西呢?离开零件,找不到一个汽车这样的东西。所以,汽车不在这个零件之内,也不在零件以外。就像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这是人无我。
还有法无我。法也是没有自性的,法也是一种因缘和合的,一切法都是缘聚缘散,离开因缘找不到法的自性。什么自性?自性,就是自生自成,自己产生的,自己形成的。什么叫自己产生的?就是不依赖任何条件,它自己就存在。你们想一想:有没有哪一个东西,它是不依赖任何条件它自己就存在的,它自己就形成的。然后,它自己存在之后,就永恒地存在,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东西?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东西,没有。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东西,那就是有自性,可是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东西。比如说我们在物质上可以分析,分析到最后,那就分到极微,极微还可以往下再分。你看,现代的物理学已经证明:物质在不断地分析之后,最后就空的,就变成是一种能量了。但是合在一起,就是物质的形态。我们的心法,也可以分,分到最后就是刹那。心就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里又分为九十个刹那。那你再往下分,心念是什么东西?其实每一个忙你刚刚生起的,它都是微不足道的,只不过是因为你执著了它,你在乎了它,它就会无限地张扬。所以念头是个什么东西呢?念头也是了不可得的,也是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也是因缘法。所以,我们对有情、对法,要不断地分析。通过不断地分析,分析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执著的所谓我、法、美、丑……都是一种假相,都是一种我们的意识所投射的东西,实际上在客观上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东西。你说,美,可是美是没有实质的。你说哪一个人长得好看,可是好看是个什么东西?完全就是一种假相,你给她解剖开,看看好看,到底好看在哪里?好看就是假相。美是这样,丑也是一样,任何东西都是一样,都是因缘的假相。没有我,也没有我所。
我们须要学会做这样的观察、观照,因为我法二执它是我们一切的妄识、妄想、颠倒建立的基础。生命的妄流就是建立在我法二执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认识到我空、法空,我们生命的妄流将会被瓦解掉,如果没有这种我法二执,我们就很容易契入空性。所以,佛法的正见,这个正见不只是唯识宗的正见,还有阿含的正见,还包括中观的正见,如来藏的正见,还是像禅宗的正见,如来藏的正见的,所有的正见,无非是要帮助我们一方面要破除我法二执,摧毁我法二执。因为只有摧毁我法二执才有可能最终达到舍弃凡夫心的效果。因为凡夫心就是建立在我法二执的基础上。另外一方面通过正见,帮助我们契入空性,获得空性见。所以,这是佛法的核心,也是我们整个佛法修行所要做的事情。
百法讲完了。
讲完了,要做一篇作业。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或是人生的经验,或者是修行的体验,你选择某一种心或是某一种心所,好好地写一写。比如说你对懈怠这个心所特别有体会,对我的人生产生过多大的作用,我应该如何去对治它;或者觉得贪心特别有体会,贪心对你的人生、对你的修行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应该如何对待它;也有的人对惭愧心很有体会,你就根据你自己的生活或者修行来好好地谈谈。当然一方面可以适当地引经据典,最主要是写自己的修学心得,要结合人生、修行来写这篇文章。或者有的人对禅修方面,如轻安、定方面有体会,也可以写。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23》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