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2▪P2

  ..续本文上一页提下,你又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和不自由,有相对性。何况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来说,我们要受生命体的影响,我们要想绝对自由,这是不可以的。只有佛陀才是真正地得大自在,那才是真正地自由、彻底地自由,那是佛陀,不是我们凡夫。

  思心所,也是代表着我们意志的一种行为,这种意志行为也是造善和造不善的行为,当然这里面也包含我们人生的选择,我们选择善的,我们选择不善的。当我们选择了之后,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和想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我要成佛,我要了生死,我要赚钱,这都和想、欲望,即善法欲有关系。但是如果让你这样的一个想法变成你生命中一种强大的动力,那这就离不开思心所的这样的意愿,这种强烈的愿望。你要是离开这种愿望、意志力,那是不行的。思心所的产生也还是以触、受,尤其是想为基础,也非常重要。

  想心所在完成人生的善和不善的行为的过程中,大概会包含着三个阶段。这就是《成唯识论》里讲的思有三种:第一种是审虑思;第二种是决定思;第三种是动身发语思。

  审虑,我们要干一年好事,都要经过一番审查、评估,这个事情的可行性如何,要做一番审查,不管你干好事还是干坏事。审查完之后,你就要做出决定:我要做,并且怎么样,怎么样去完成。比如说要有计划,要有行动纲领。这是第二个步骤。

  第三个步骤就是动身发言,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地去做。从思心所到形成业力,包含着思想上,同时也包含着行为上,即身语意三业。首先意是基础,你要做或者不要做,这是基础;然后怎么做;最后定好了,然后认真地去做。

  思心所,事实上在我们人生也是蛮重要的。因为代表着我们的人生的选择和意愿、意志力。就是你的人生有什么样的选择,这是和想心所有关系,和思心所也有关系。我们一个人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一件事情能不能持之以恒地做,能不能做得成功,这是和意志力是有关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很坚强的意志力,在人世间要做一件事情,其实不是很容易。不是很容易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外在的环境太复杂,外在的环境对你的诱惑很多。比如有的人活了一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他会不断地选择,但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最喜欢、最需要的是什么,他搞不清楚。他为什么搞不清楚呢?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内在有很多很多需求,不是一种需求。这就像我给大家举过的例子一样,人的心像动物园一样,他有很多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需求。人有众多的需求,然后面对众多复杂的环境,一会儿,心进入这个状态的时候,你就会要这个;一会儿你的心进入那个状态的时候,你就会选择另外一个东西。所以,尤其对我们出家人、修行的人来说也是一样。也就是我们的每一种欲望、每一种烦恼都有强大的力量,对我们都会构成很大干扰。如果你没有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 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你就很难从复杂的环境和混乱的内心中走出来。因为我们的内心就是一大堆混乱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会影响着你。但是,如果一个人目标非常地明确,意志力非常地坚强,他就有能力抵御种种环境的诱惑和内心的干扰。

  我感觉:坚强的意志力是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因为人有堕性,除了人的内心各种因素对你的干扰,阻碍我们修道的一个重要心理就是懈怠。我们过去想像懈怠是什么?懈怠就是懒惰,懒惰,我们觉得躺在床上睡觉,那才是懈怠,其实不是这样子。当然,懒惰也是懈怠的一部分。但是,我发现懒惰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惰性。你们知道惰性是个什么东西?惰性就是一种在我们的习性里边。比如说,贪吃的人,他隋在贪吃的习性里边,他走不出来;喜欢赚钱的人,他积极地去赚钱,他没有办法从喜欢赚钱的习性里边走出来;喜欢搞艺术的人,他执著于他的这种追求,跟这种烦恼相应的追求,他没有办法从这里走出来。这不是一种惰性。惰性不是说什么都不干,你很积极地去干,因为是顺着你的烦恼的习性,你没有办法从这里走出来的,就像你干活干习惯了,像一些乡下农民,他干活干习惯了,你要让他一天不干活,他就要生病了,就要受不了了。他每天都要去干,也就是他成为了一种习性。又比如那些喜欢打麻将的人,他每天打麻将,很精进哦。所以,惰性的另一个表现也叫精进,叫劣精进,低等的精进。但是佛法的精进有特定的内涵。喜欢看电视的人形成每天看的习惯,喜欢玩的人他形成一种玩的习惯。他没有办法从习性里边走出来。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形成了这种巨大的惰性,各种各样的惰性。我们如果没有这种坚强的、强大的意志力,你要从这里边走出来,非常非常地难。

  我感觉在修行的过程中,思心所的作用非常重要。这种思心所所形成的意愿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修行的成功。世间上的人也是一样,世间上的人如果对自己人生目标不是很明确,或者他即使目标很明确,可是他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也是白搭,也不会成就的。同样,我们学佛发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一种意愿,就是一种生命的意愿。出离心也是一种意愿。那么,意愿的强和弱,我觉得其实它是修行的关键。如果你有非常强的愿意力,我觉得这是修行成功的一大半。如果你没有强烈的意愿力,你要想修行修好,这是很难的。因为首先你没有办法从这些惰性里边走出来,你没有办法从凡夫心里走出来。

  所以,发了菩提心之后还要修菩提心,修菩提心就是修这种意愿,每天强化这种意愿。每天要三次地修,早上修,中午修,晚上修。甚至要六次,不是三次。白天三次,晚上三次。就是不断告诉自己:我的生命目标是什么

  我应该做什么。每天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每天不断地告诉自己,你才有可能不断地培养这种意愿,你在修的过程中,就是在修这种意愿,把这种意愿变得越来越强,最后,当你的这种意愿非常强的时候,只要它一产生作用,那些其它不善的心所,对你的干扰也就无能为力了。

  今天先讲这五个心所。

  下面留些时间给你们提提问题。这些心所蛮实用吧?跟我们修行的关系很密切,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些心所,了解它,确实是修行的非常好的助缘。

  (答疑另行整理)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