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之智 第二章 信佛,为什么?

  

第二章:信佛,为什么?

  为什么要信佛呢?信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在这个“目的明确”的社会里,恐怕只有通透了信佛的优势,大家才能真正地认可佛教,并树立起自己的信仰,换句话说,信仰才真能真正地发挥出作用。

  

  我们忽略自己的内心,已经很久很久了。可能在物质世界里,你们的钱要比我多出很多,我没什么钱,而且我还需要大家的供养,但是我不觉得自己贫穷,在心灵世界里,我拥有很多很多。其实,在物质世界里的拥有,最终都将回归到心灵世界的满足和喜悦,体现在安全感、幸福感、社会成就感……等等“感知”的层面上。

  那我们的安全感、幸福感、社会成就感在哪里呢?物质世界里我拥有很多、逢人就说自己有钱,以博得别人的羡慕……是这些东西能带来的吗?我告诉大家,至少在北京是这样一种情况,没有钱的人把自己打扮成有钱的样子,因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真正有钱的人,他不敢说自己有钱,把自己打扮成平民的样子。这是社会真实的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现代人有“价值感危机”、“自信危机”、“安全感危机”。如果每天生存在“安全感危机”中,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整日提心吊胆,患得患失,那“幸福感”、“安全感”又将从何而来?自我的价值又如何体现?我们又怎样获得心灵世界的满足呢?

  

  现如今整个社会,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缺失,就已经带给我们太多的困扰;但还有一种更严重的缺失是信仰的缺失,信仰的缺失,引发的就是道德的沦陷,人们不用道德去约束自己,社会也没有道德用来规范,那最后依靠的就只有法律了;自律就没有了,自律其实就是信仰的一种。

  说说法律,法律是他律,法律是人类公共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现代人经常在犯一个错误,一个思维模式已经侵入脑子了。比如,和别人在签合同的时候,就想着:我要揪到别人的疏忽、找到别人的漏洞,以备日后和他在法庭上打官司用。你说人活到这样,他累不累啊?好可悲、多可怜!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别人打官司,那是人类公共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要动辄就突破它,打官司只会增加烦恼。目前咱们国家还没有、也不会有道德法庭,我们就要寻找内心的平衡,自己给自己要找个答案。在没有去法院讨说法之前,自己给自己的心做一个安顿。

  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一个和谐的、宽松的、安宁的、享受的人生环境。而每个人如果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仰作为其心灵上的支撑,那这份自律就会起到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人生的关键性作用。

  

  道德是什么呢?道德是一种传统、一种规范,它是我们的一种约束,是一种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的约束力。道德也是一种信仰,是生命的自觉;当一个人建立了一种信仰的时候就叫自律。你所信仰的宗教会告诉你,哪些东西该做,哪些东西不该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而这些“该与不该”都对我们是一种良性的保护。更可贵的是,因为客观世界的矛盾和那种爱恨的交织是真实地存在的,当我们与人相处受到伤害的时候,尤其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信仰会保护我们、能够安抚我们的心,使我们真正摆脱痛苦。

  佛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因缘果报。如果让大家深入地接受因果观念,那实在是太难了。不过,我们如果从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这两种属性去细心地体会的话,我们会发现因果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说,我们种下一粒麦子,然后长出一束麦子来;比如说,我们见到陌生人后,给予的一个微笑;对朋友的一次帮忙;都会换来别人对我们的关怀……生活中因果无所不在。

  

  在佛经里,梵语叫因特网。当我发现这个概念以后,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特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大家都连成一张网。一个精彩的名言说:尼罗河畔,一只蝴蝶抖动的翅膀,在遥远的地方就引起了龙卷风,这就是因果之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在修行的时候,心行非常的细心,为人处事非常的严谨。而众生只有当枪口对着他,手铐拿来的时候才会伤心后悔。只有信仰才能杜绝这一切。

  我看焦点访谈节目,有一个干部贪污了一千多万,然后被关到监狱里,记者就讲,这么多钱,你能花得完吗?他说“俺正后悔啊,没花啊!”他每天上班的时候骑个破自行车,拎着个破包。贪了那么多钱,快退休了,被关到监狱里去。这些故事层出不穷,这些人的权力和智慧,难道比我们少吗?不是的!他们缺少的是信仰。当心被种种欲望给迷惑住了的时候,如果稍微有一点信仰的提醒,生命就不会走到如此地步。

  

  社会中的中老年朋友要有信仰,要学会确认自己的幸福。当你有一份丰厚的收入、家人都健在的时候,要珍惜这个缘分,要确认自己:我很幸福,千万不要无事生非,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确认幸福,你的内心就充满着幸福快乐。

  

  我们大家经常会看到,爱美的人掏出小镜子,时刻注意修饰自己;我就跟身边的朋友说,美容不如美心啊!你光会美容不懂得美心,那不行!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懂得奉献的人、或者一个懂得与他人分享幸福感的人,他的心是很美的,而他的相貌自然就会随着心而变得美丽,这就是相随心转的含义。现在我们有很多的人,不懂得珍惜生活,不懂得感恩生活,总是在无事生非,这种黑暗的心念与行为可以通过树立信仰来得到改善和彻底的解决。

  

  春山茂雄有一本书叫《脑内革命》。春山茂雄,一个日本人,当了七十年的医生,三十年从事西医,四十年从事中医。他做了很多实验,其所有实验的目的就是一个——为了证明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就是自己的医生。

  我们得病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们没有审查自己、没有观察自己而已。比如说感冒了,那一定是上火了;但如果内里没有热火的话,那任凭外邪如何炽盛,也不会得感冒。得病了没有关系,赶快吃药,外在的药可以吃,但最主要的是要去心火。有一句老话,叫作“心病还须心药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如果我们得了心病怎么办呢?应该服用的心药又是什么呢?打开我们心上种种烦恼锁链的钥匙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佛法”。

  当我们有了心病的时候,我们就是病人,佛扮演的角色就是大医王,佛所说的佛法就是灵丹妙药。当然,病人首先要承认自己有病,这才是可能被医治好的先决条件。承认自己有病,然后再通过佛说的法,作种种改进的过程,就叫修行。修就是改变、改正,行就是去实践,也就是病人服药的过程,如果只是承认自己有病,而不去真正的服药,也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

  我们终南山有一位比丘尼,因为讲《金刚经》、念《金刚经》、修《金刚经》,死了以后她的这个肉团心真的成了金刚的了,烧不烂,一敲有金属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解释不了;但是事情就真的发生了。又比如,光九华山就有十三位肉身不烂的成就者,在其他的地方也有很多;还有在自然条件下脱水之后,身体还有很香的味道,等等等等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生命科学存在种种的奥秘,东方的修道文库,斑斓多彩,思想深邃。我前不久就差点犯了错误,我以前一直对什么道术、方术,有排异反应,有一天喝了茶以后看书,看什么炼丹、什么医药,很多灿烂的文化都记载在这里面,多少修身养命的办法都在这里面。当时我想,我们对一个事情在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地下结论,错误的判断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范围之内,包括对人对事,想法和说法都要有根据。

  所以,我们从没有任何信仰开始,到初步信仰佛教,再到愿意去实践佛教,在不断的摸索中最后获得真实的利益,这是一个永远都在不断尝试的崭新过程。接受一个新鲜的事物,也许就会对人的一生作一个实质性的转变,这些都是可能的。不要一上来就封闭自己,在没有做出了解的时候,就断然拒绝。

  

  人生,有生就有死,每一个人都是难逃一死。如何正确的面对死亡,佛教则为我们树立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死观念呢?佛教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从一岁到八十岁叫作“分段生死”,八十岁到死后叫作“变异生死”,我们将以另一种方式的生命活在世界上。这就如同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当一个钢球撞击到另一个钢球的同时,就把能量转移给它,也类似薪火相传。在佛教中将被传递的元素叫作“业”。

  一般的人恐惧死亡,得了疑难杂症以后或者受了意外的横祸以后,就会对死亡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很多胆小的人,一得病就想到死,哎呀,我不行了吧?其实,不管我们恐惧也好,不恐惧也好,我们迟早都会死,我们所采取的态度对于事情本质的改变是无能为力的。大家想一想,死神不会因为我恐惧死亡就不叫我死,或者晚死几天,不会的。尤其是得了疑难杂症的时候,那我们就必须面对死亡;直面生死要过的第一关就是看破生死,看破它,你就敢于面对和接受它。所以不管信佛、念佛也好,还是什么样也好,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要看破生死,敢于面对。

  纵然活一百岁,活一百二十岁,乃至活二百岁,那和日月相比,和天地相比,也只不过是白驹过隙,在《金刚经》叫“如露亦如电”。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更不要说把你的钱财、把你的富贵、把你的生命放到浩瀚的宇宙中,那连微尘都比不上。所以说,你争来的虚荣、争来的自尊、夺来的自大,这些东西都能长久得了吗?长久不了!它们都违背不了自然的规律。

  看破生死,在你还活着的时候,就要善待自己和你身边的人。就像我现在眼前这个杯子,没有碎的时候,不要把它打碎,打碎以后也不要珍惜。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生的时候不尽孝,死…

《金刚之智 第二章 信佛,为什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