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

  陈兵 梦,是人类心理体验中一种极为神秘奇特的现象,自古以来便引起人们探讨研究的兴趣。反对占卜咒术等迷信的佛教,对梦和梦兆却相当重视,佛陀曾多次讲述梦,为人解释梦兆,以梦为主题的佛经有《阿难七梦经》、《八梦经》等八九种,其它经论中还有不少说到梦。梦,是佛典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对梦的性质、作用、因缘、种类和征兆等,佛教颇有深人研究,有不少独特说法。

  一、梦的性质与作用

  佛教主要数说的梦,指醒后能清晰记忆的,弗洛伊德谓之“显性梦境”。梦尽管虚幻,却也是真实的心理体验,故有部佛学认为属“实有”。

  《南传弥兰陀王问经》中,有龙军罗汉为弥兰陀王解释梦的专节,说做梦非在醒时也非在沉睡时,在昏沉与尚未入于无知觉状态、半醒半睡的中间阶段,进入轻微的“猴睡”时,才会做梦。

  《善见毗婆沙津》卷十二说一切梦皆性属“无记”,非善非恶,因而皆不受果报,僧尼戒律中不以梦中杀、盗、淫等为犯戒。《发智论》卷二则认为应该说梦中会有福(善)、非福(恶)或非福非非福增长。比如梦见布施助人,说明此人在醒觉时具有正见,常做布施助人的善事,形成习惯,梦中自然会布施行善;若梦中常行善布施,会促使醒时也行善布施,因此说梦中行善会增长善。反之,若醒觉时常作杀生偷盗等恶业,自然会梦见自己杀生偷盗;常梦见杀生偷盗,也会促使醒时杀生偷盗。梦,可以看作觉醒时心思的相续,一种活动相续不断,自

  然会增长。

  大乘《大般若经》卷四五一《梦行品》中,记叙了舍利弗、须菩提、弥勒关于菩萨梦中入定、梦中造业是否有实际作用问题的一场讨论,一方面肯定梦中修行、造业有作用,一方面破除对实有的执着,认为无论梦中和觉醒时,其性质都是空无自性。

  大乘唯识学认为,梦中所造业与清醒时所造业的性质和果报不同,《唯识二十论》说“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做梦时意识被睡眠所破坏.非清醒、正常.其力量赢弱.因此.梦中造业即便有果报,其招感果报的力量也要比清醒时所造业的力量小得多。比如我梦见杀了某人,与醒时实际杀人显然是两码事,没有人会控告我犯杀人罪。但梦作为一种意识的活动,未必完全没有实际作用、完全不引起果报,梦中惊恐,身体会出冷汗,梦中性交,往往会有“梦遗”,说明梦中意识能引起非自主神经的反应。如果在梦中死亡,其梦境能决定死后的去向。《大般涅飨经》卷七迦叶菩萨向比丘梦行淫犯戒否,佛答不犯戒,但做淫梦说明潜意识中有性需求,故作为比丘,“若梦行淫,寤应生悔”。

  科学研究发现:梦有缓解心理冲突、凋节身心、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等积极作用,梦对大脑的发育起关键性

  二、梦的种类及成因

  《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二据不同成因,分梦为四种《大毗婆沙论》卷三七说做梦有五因缘;大乘论典《大智度论》卷六举出梦之五因;《瑜伽师地论》卷一列举了做梦的七种原因。总结诸说,梦的成因略有10种:

  1.身中四大不调:如身中火大过多时(当于中医之火重)梦见火及黄色、赤色之物;水大过多(相当于中医之湿重)梦见水及白色之物;风大过多梦见飞行虚空及黑色之物等。又如梦见飞腾、山崩及被群贼、恶兽追赶,皆属四大不调所致。

  2.疾病,各种疾病如风病(神经病)、胆汁病、痰病等,皆可以导致与之有关的梦。

  3.过度疲倦。

  4.昏昧不清(如打吨)、想象黑暗及无所事事、过于放松。

  5.“食所沉重”,吃得太多或消化不良。

  6.过度思虑,强烈的思考、希求、疑虑等意识活动在梦中的延续,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类梦称“想梦”。

  7“曾更念”,过去的经验、记忆再现于梦中,此类梦称“先见之梦”。如曾遭受不幸者会在梦中重现恐怖场景。

  8.“由当有”,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前现于梦中,此类梦称“先兆梦”。

  9.“他所引发”,如被别人以摇扇、轻拍、念咒等方法催眠,或服用安眠、迷幻药物,或被有神通力的人诱导催眠。

  10.天神圣贤等通过梦启示人,给以引导、教诫、警告,或令知未来之事等,此类梦称“天人梦”。

  此外,《楞严经》卷四还谈到睡觉时周围的环境刺激能影响梦而成为梦的原因,如有人熟睡中,家人在春米,其人梦中会听见击鼓或撞钟,说明“其形虽寐,闻性不昏”,心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密教对梦有特殊的解释。宋译《大方广问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从阴阳和四大的角度释梦,说一夜四等分中,初分所梦属阴,梦境多现白色,属阴所变;第二分所梦属阳,梦境多现红色,属阳所变;第三分所梦属风,梦境多属风所变;前三梦俱非吉祥,只有第四分(黎明时)所梦为真实。

  密乘无上瑜伽则从内在微细生理机制气、脉、明点的角度解释梦的成因。《甚深内义根本颂注》据《文殊根本经》,说意识依第八识引动染污待命气行意,表现为梦。意(末那识)与命气若行至头顶,则梦见诸天及飞腾等;意与命气若行到心以下密处(会阴)等处,则会梦见三恶道相、低坡、悬崖、黑林、住于黑房中等;意与命气若行于身体中段诸脉之前后左右,则分别梦见四洲大地;意与命气所住之脉大,则所梦境大,所住脉小则所梦境小;命气行于右鼻孔为死相,会梦见连续向南走。《大幻化网导引法》说人在醒觉时,上身一切气摄于额间,下身一切气摄于脐间,七转识现起。当上身一切气摄于喉间,下身一切气摄于密处时,则进入梦境,其时第八识、第六识的习气引动第七识,持命气维持意识,形成梦中错乱之意识。沙举派《明行道六成就法》解释梦的成因说:人老过于疲劳,则所梦复杂,且多重复;若身心感受剧烈忧苦恐怖,则多梦而醒后即忘记;若过于沉寂消极,则天梦;若因营养不良或缺乏锻炼而体质不佳,则梦中常惊醒,醒后忘失所梦。密教书还说,睡姿、呼吸。情绪、幼年的经验、最近的行为等,都可以是梦的成因。清明的梦境大多在黎明时出现,修行者因放松身心或清楚觉照也会出现清明的梦境。

  总的看来,佛学所说梦的成因,大略有生理原因(四大不调及疾病)、心理原因(惊恐忧虑思念等)、环境影响、他力加持四大因缘。其中第四种他力加持,是佛学独特的说法。佛经中还说梦魔或由魔鬼的骚扰而致,也是一种他力加持,有念诵真言以消除梦魔惊扰之法。

  今研究发现,做梦是在“慢波睡眠”阶段,从脑电波可以测定是否做梦。做梦时大脑前额皮质几乎不工作,而控制情感和记忆的神经区域活跃。前额皮质越是被压抑,梦的内容就可能越是生动离奇。精神分析学认为:如果某种重要情感在白天被抑制,它必然会在夜间潜入梦中,梦是无意识的表现,是人格原型寻求和谐平衡的尝试。

  从佛教唯识学看,梦大多是阿赖耶识中储存的意象信息在睡眠的特定情况下,由迷昧不清的梦中意识游戏组合创作而成,梦的形成与做梦时的身心状况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梦的成因复杂,未必都是人格原型寻求和谐平衡的尝试,多是迷乱意识的拙劣的、荒唐的作品。

  三、梦兆与占梦

  古人早就发现,有些奇特而清晰的梦是一种征兆,可以占知身体状况和将要发生的事。圆梦,成为古代一种普遍流行的方术,中国历代占梦书多达二十余种。

  佛教对梦兆持肯定态度,佛陀多次为人占梦。佛经中说梦,主要是讲奇特的梦预兆重大事变,对具有征兆性的梦之破译,主要采用直接象征的解释法。如润难七梦经》讲怫传者阿难夜得七大恶梦,醒后回忆,“心惊毛竖”,禀告于怫,佛—一解释:

  梦回欲落、自己顶戴须弥山而行,预示佛将灭度,阿难在佛灭度后将承担为佛弟子们讲说佛经的重任;

  梦水中火燃,预示将来众比丘违反佛的教诫,因供养而争斗;

  梦猪从粪池中出,撞倒施植树,预兆将来比丘不守佛戒,饮酒迷乱,诽谤阿罗汉;

  梦狮子身中有虫食狮子肉,预兆将来没有外道能破坏佛教,只能由佛弟子们自毁佛教;……

  《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下载佛言:往昔迄栗积王得十梦,迎叶佛为之逐一解释,皆预兆未来之事,如梦见有一头大象自窗辅中出,身虽得出,尾被窗牖,预兆将来释迎牟尼佛灭度后,有众多信徒出家学怫,而身虽出家,心犹贪恋世俗名利,不得解脱;梦见有一匹白色棉布,十八人争夺而布不破,预兆将未释迎牟尼怫灭度后,佛弟子们分裂为十八个部派。

  这种解释,与其说是占梦,毋宁说是借占梦说法,教导弟子,警诫后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载,舍卫国波斯匿王夜梦十事,醒后“大用愁怖,惧畏亡国”,召集公卿大臣、婆罗门师等占之。有一婆罗门祭司释为国王。太子、王妻死亡之兆,谓只有杀太子及王妃,才能攘解。波斯匿王听从其妻建议,请教于佛,佛说其梦非恶,而是将来后世的瑞应,如梦三釜罗列,两边釜满,中央釜空,两边釜沸气相交而不入中央釜中者,预兆后世人民不供养自己的亲属,不亲近穷朋友而亲近富贵者,与富贵人礼尚往来,互相馈赠。梦马口吃草,马尻(臀部)也吃草者,预兆后世大臣官吏既食国家俸禄,又剥削老百姓,“赋敛不息,下吏作奸,民不得宁,不安旧土”。梦黑牛从四面群来,吼叫欲斗、当合未合者,预兆后世国王、官吏、人民皆目无法纪道德,“贪淫嗜欲,蓄财贮产,妻女大小皆不廉洁,淫佚饕餮,无有厌极,嫉妒愚痴,不知惭愧,忠孝不行,谀谄破国”,致使风雨失时,飞沙折木,蝗虫为害,稻谷不熟。梦大破中央水浊、四边水清者,预兆后世此地臣不忠、子不孝,不敬长老,不信佛法,不顾礼义,而周边请国臣忠子孝,尊长敬老,信乐佛法。梦大溪水流波赤色者,预兆后世诸帝王兴兵挥师,互相攻伐,血流成溪。

  如此说法,显然是借占梦进行教化,向当政者宣扬伦理政道,劝诫世人行善修德。对波斯匿王来说,这也是一次心理治疗,经称他听佛…

《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