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陳兵 夢,是人類心理體驗中一種極爲神秘奇特的現象,自古以來便引起人們探討研究的興趣。反對占蔔咒術等迷信的佛教,對夢和夢兆卻相當重視,佛陀曾多次講述夢,爲人解釋夢兆,以夢爲主題的佛經有《阿難七夢經》、《八夢經》等八九種,其它經論中還有不少說到夢。夢,是佛典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語。對夢的性質、作用、因緣、種類和征兆等,佛教頗有深人研究,有不少獨特說法。
一、夢的性質與作用
佛教主要數說的夢,指醒後能清晰記憶的,弗洛伊德謂之“顯性夢境”。夢盡管虛幻,卻也是真實的心理體驗,故有部佛學認爲屬“實有”。
《南傳彌蘭陀王問經》中,有龍軍羅漢爲彌蘭陀王解釋夢的專節,說做夢非在醒時也非在沈睡時,在昏沈與尚未入于無知覺狀態、半醒半睡的中間階段,進入輕微的“猴睡”時,才會做夢。
《善見毗婆沙津》卷十二說一切夢皆性屬“無記”,非善非惡,因而皆不受果報,僧尼戒律中不以夢中殺、盜、淫等爲犯戒。《發智論》卷二則認爲應該說夢中會有福(善)、非福(惡)或非福非非福增長。比如夢見布施助人,說明此人在醒覺時具有正見,常做布施助人的善事,形成習慣,夢中自然會布施行善;若夢中常行善布施,會促使醒時也行善布施,因此說夢中行善會增長善。反之,若醒覺時常作殺生偷盜等惡業,自然會夢見自己殺生偷盜;常夢見殺生偷盜,也會促使醒時殺生偷盜。夢,可以看作覺醒時心思的相續,一種活動相續不斷,自
然會增長。
大乘《大般若經》卷四五一《夢行品》中,記敘了舍利弗、須菩提、彌勒關于菩薩夢中入定、夢中造業是否有實際作用問題的一場討論,一方面肯定夢中修行、造業有作用,一方面破除對實有的執著,認爲無論夢中和覺醒時,其性質都是空無自性。
大乘唯識學認爲,夢中所造業與清醒時所造業的性質和果報不同,《唯識二十論》說“心由睡眠壞,夢、覺果不同”——做夢時意識被睡眠所破壞.非清醒、正常.其力量贏弱.因此.夢中造業即便有果報,其招感果報的力量也要比清醒時所造業的力量小得多。比如我夢見殺了某人,與醒時實際殺人顯然是兩碼事,沒有人會控告我犯殺人罪。但夢作爲一種意識的活動,未必完全沒有實際作用、完全不引起果報,夢中驚恐,身體會出冷汗,夢中性交,往往會有“夢遺”,說明夢中意識能引起非自主神經的反應。如果在夢中死亡,其夢境能決定死後的去向。《大般涅飨經》卷七迦葉菩薩向比丘夢行淫犯戒否,佛答不犯戒,但做淫夢說明潛意識中有性需求,故作爲比丘,“若夢行淫,寤應生悔”。
科學研究發現:夢有緩解心理沖突、凋節身心、增進健康、延長壽命等積極作用,夢對大腦的發育起關鍵性
二、夢的種類及成因
《善見律毗婆沙》卷十二據不同成因,分夢爲四種《大毗婆沙論》卷叁七說做夢有五因緣;大乘論典《大智度論》卷六舉出夢之五因;《瑜伽師地論》卷一列舉了做夢的七種原因。總結諸說,夢的成因略有10種:
1.身中四大不調:如身中火大過多時(當于中醫之火重)夢見火及黃色、赤色之物;水大過多(相當于中醫之濕重)夢見水及白色之物;風大過多夢見飛行虛空及黑色之物等。又如夢見飛騰、山崩及被群賊、惡獸追趕,皆屬四大不調所致。
2.疾病,各種疾病如風病(神經病)、膽汁病、痰病等,皆可以導致與之有關的夢。
3.過度疲倦。
4.昏昧不清(如打噸)、想象黑暗及無所事事、過于放松。
5.“食所沈重”,吃得太多或消化不良。
6.過度思慮,強烈的思考、希求、疑慮等意識活動在夢中的延續,即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此類夢稱“想夢”。
7“曾更念”,過去的經驗、記憶再現于夢中,此類夢稱“先見之夢”。如曾遭受不幸者會在夢中重現恐怖場景。
8.“由當有”,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提前現于夢中,此類夢稱“先兆夢”。
9.“他所引發”,如被別人以搖扇、輕拍、念咒等方法催眠,或服用安眠、迷幻藥物,或被有神通力的人誘導催眠。
10.天神聖賢等通過夢啓示人,給以引導、教誡、警告,或令知未來之事等,此類夢稱“天人夢”。
此外,《楞嚴經》卷四還談到睡覺時周圍的環境刺激能影響夢而成爲夢的原因,如有人熟睡中,家人在春米,其人夢中會聽見擊鼓或撞鍾,說明“其形雖寐,聞性不昏”,心識並沒有完全停止活動。
密教對夢有特殊的解釋。宋譯《大方廣問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從陰陽和四大的角度釋夢,說一夜四等分中,初分所夢屬陰,夢境多現白色,屬陰所變;第二分所夢屬陽,夢境多現紅色,屬陽所變;第叁分所夢屬風,夢境多屬風所變;前叁夢俱非吉祥,只有第四分(黎明時)所夢爲真實。
密乘無上瑜伽則從內在微細生理機製氣、脈、明點的角度解釋夢的成因。《甚深內義根本頌注》據《文殊根本經》,說意識依第八識引動染汙待命氣行意,表現爲夢。意(末那識)與命氣若行至頭頂,則夢見諸天及飛騰等;意與命氣若行到心以下密處(會陰)等處,則會夢見叁惡道相、低坡、懸崖、黑林、住于黑房中等;意與命氣若行于身體中段諸脈之前後左右,則分別夢見四洲大地;意與命氣所住之脈大,則所夢境大,所住脈小則所夢境小;命氣行于右鼻孔爲死相,會夢見連續向南走。《大幻化網導引法》說人在醒覺時,上身一切氣攝于額間,下身一切氣攝于臍間,七轉識現起。當上身一切氣攝于喉間,下身一切氣攝于密處時,則進入夢境,其時第八識、第六識的習氣引動第七識,持命氣維持意識,形成夢中錯亂之意識。沙舉派《明行道六成就法》解釋夢的成因說:人老過于疲勞,則所夢複雜,且多重複;若身心感受劇烈憂苦恐怖,則多夢而醒後即忘記;若過于沈寂消極,則天夢;若因營養不良或缺乏鍛煉而體質不佳,則夢中常驚醒,醒後忘失所夢。密教書還說,睡姿、呼吸。情緒、幼年的經驗、最近的行爲等,都可以是夢的成因。清明的夢境大多在黎明時出現,修行者因放松身心或清楚覺照也會出現清明的夢境。
總的看來,佛學所說夢的成因,大略有生理原因(四大不調及疾病)、心理原因(驚恐憂慮思念等)、環境影響、他力加持四大因緣。其中第四種他力加持,是佛學獨特的說法。佛經中還說夢魔或由魔鬼的騷擾而致,也是一種他力加持,有念誦真言以消除夢魔驚擾之法。
今研究發現,做夢是在“慢波睡眠”階段,從腦電波可以測定是否做夢。做夢時大腦前額皮質幾乎不工作,而控製情感和記憶的神經區域活躍。前額皮質越是被壓抑,夢的內容就可能越是生動離奇。精神分析學認爲:如果某種重要情感在白天被抑製,它必然會在夜間潛入夢中,夢是無意識的表現,是人格原型尋求和諧平衡的嘗試。
從佛教唯識學看,夢大多是阿賴耶識中儲存的意象信息在睡眠的特定情況下,由迷昧不清的夢中意識遊戲組合創作而成,夢的形成與做夢時的身心狀況和環境等因素有關,夢的成因複雜,未必都是人格原型尋求和諧平衡的嘗試,多是迷亂意識的拙劣的、荒唐的作品。
叁、夢兆與占夢
古人早就發現,有些奇特而清晰的夢是一種征兆,可以占知身體狀況和將要發生的事。圓夢,成爲古代一種普遍流行的方術,中國曆代占夢書多達二十余種。
佛教對夢兆持肯定態度,佛陀多次爲人占夢。佛經中說夢,主要是講奇特的夢預兆重大事變,對具有征兆性的夢之破譯,主要采用直接象征的解釋法。如潤難七夢經》講怫傳者阿難夜得七大惡夢,醒後回憶,“心驚毛豎”,禀告于怫,佛—一解釋:
夢回欲落、自己頂戴須彌山而行,預示佛將滅度,阿難在佛滅度後將承擔爲佛弟子們講說佛經的重任;
夢水中火燃,預示將來衆比丘違反佛的教誡,因供養而爭鬥;
夢豬從糞池中出,撞倒施植樹,預兆將來比丘不守佛戒,飲酒迷亂,誹謗阿羅漢;
夢獅子身中有蟲食獅子肉,預兆將來沒有外道能破壞佛教,只能由佛弟子們自毀佛教;……
《給孤獨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下載佛言:往昔迄栗積王得十夢,迎葉佛爲之逐一解釋,皆預兆未來之事,如夢見有一頭大象自窗輔中出,身雖得出,尾被窗牖,預兆將來釋迎牟尼佛滅度後,有衆多信徒出家學怫,而身雖出家,心猶貪戀世俗名利,不得解脫;夢見有一匹白色棉布,十八人爭奪而布不破,預兆將未釋迎牟尼怫滅度後,佛弟子們分裂爲十八個部派。
這種解釋,與其說是占夢,毋甯說是借占夢說法,教導弟子,警誡後人。《增一阿含經》卷五十載,舍衛國波斯匿王夜夢十事,醒後“大用愁怖,懼畏亡國”,召集公卿大臣、婆羅門師等占之。有一婆羅門祭司釋爲國王。太子、王妻死亡之兆,謂只有殺太子及王妃,才能攘解。波斯匿王聽從其妻建議,請教于佛,佛說其夢非惡,而是將來後世的瑞應,如夢叁釜羅列,兩邊釜滿,中央釜空,兩邊釜沸氣相交而不入中央釜中者,預兆後世人民不供養自己的親屬,不親近窮朋友而親近富貴者,與富貴人禮尚往來,互相饋贈。夢馬口吃草,馬尻(臀部)也吃草者,預兆後世大臣官吏既食國家俸祿,又剝削老百姓,“賦斂不息,下吏作奸,民不得甯,不安舊土”。夢黑牛從四面群來,吼叫欲鬥、當合未合者,預兆後世國王、官吏、人民皆目無法紀道德,“貪淫嗜欲,蓄財貯産,妻女大小皆不廉潔,淫佚饕餮,無有厭極,嫉妒愚癡,不知慚愧,忠孝不行,谀谄破國”,致使風雨失時,飛沙折木,蝗蟲爲害,稻谷不熟。夢大破中央水濁、四邊水清者,預兆後世此地臣不忠、子不孝,不敬長老,不信佛法,不顧禮義,而周邊請國臣忠子孝,尊長敬老,信樂佛法。夢大溪水流波赤色者,預兆後世諸帝王興兵揮師,互相攻伐,血流成溪。
如此說法,顯然是借占夢進行教化,向當政者宣揚倫理政道,勸誡世人行善修德。對波斯匿王來說,這也是一次心理治療,經稱他聽佛…
《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