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有较好的、较高的宗教修养,要有较深的宗教学识造诣。要求每一个宗教教职人员在信教群众当中有一定的威信,能够带领广大信教群众走爱国爱教的道路。如果我们自身的形象不好,你能够起什么作用呢?你带僧团,你带信教群众走,你别把人家带错了路。所以,要有一种神圣的意识,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
第四,要强化责任意识。出家人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佛教的兴衰,我们每一个出家人,每一个佛弟子,都有责任。这种责任意识,靠我们平常一点一滴地来养成。不是说我们走在大街上,能够给大家讲一通,我们在弘法利生,那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那固然也是,但是不仅仅如此。我们住在寺院里,住在佛学院,把桌子擦干净,把地扫干净,把玻璃擦干净,把衣服洗干净,把胡子刮干净,这些都是责任意识的体现。因为只有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养成责任意识,最后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责任意识。爱国也好,爱教也好,都是从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看到哪个水龙头坏了,水在滴呀,应该马上关好,如果关不好,还在继续流水,我们马上要报告有关的管理人员,赶快把漏水的水龙头修好。因为节约用水,不仅给寺院节省钱,也是给我们人类,给我们这个地球做贡献。一定要把很小的事情和很大的事情联系起来,那才是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这就是讲,要坚持四化原则,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此外,要求我们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要继续培养和巩固道心,这是一辈子的事情。道心是根本,没有道心,知识学得再多,不能在行动上落实,那就是空话了,跟学世间的知识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脱节,言和行脱节。作为佛弟子,就要反此而行之,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理论和实践一致,解和行一致。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培养和巩固我们的道心。
要提高做学问、做工作的能力。你们现在已经毕业了,应该说做学问摸到一点门路了,做工作,也有一些能力。但是学无止境,诸法无住,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做学问的能力,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道心是本,工作学问的能力是用。或者说,道心是体,能力是用。有体有用,才能够真正地为弘法利生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四个坚持”的提出,“四化工程”的提出,的确是有感而发。近年来,我南北东西走了一些地方,大小活动参加了不少,也接触了不少人,有许多有益的见闻。闲坐山庵,每有所思。当前我们佛教有很好的机遇,也潜伏着相当严重的危机。作为一个老人,走了许多路,经历了许多事,居安而思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僧人默守清贫、修德讲学之风盛行的时代,就是佛教兴旺发展的时代;每当僧源失控,僧人素质低落,僧人生活腐化,不务正业、戒律松弛、管理力度疲软的时代,就是佛教走下坡路的时代,就是“法难”即将到来的时代。一部中国佛教史,一部世界佛教史,有相当篇幅是描写佛教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我希望我们这一代出家人要成为续佛慧命、光大法门的佛门龙象,不要成为玷污法门、埋葬佛教的一代罪人。我看到佛教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很严重的危机,面临着来自教内外的严重挑战,所以讲了以上的一些意见,一则自勉,一则共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有危机感,时刻有临深履薄的自觉性,在落实生活禅和建设平民佛教的理念上狠下功夫,才能化险为夷,使僧团立于不败之地。
学僧在学习期间既要总结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找出差距。
在成绩方面,首先是信仰和道心上的进步。河北省佛学院的宗旨就是信、戒、学、修,这既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教学内容的纲领。河北省佛学院的一切教和学都要围绕这四个字展开。这四个字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位同学,不管是哪一个班次,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达到“养成僧格,融入僧团”的目的。“养成僧格,融入僧团”,这八个字看起来轻描淡写,做起来是我们每一个出家人一生的事情。我们这一辈子能不能养成一个圆满的僧格,能不能够真正地融入僧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要在道心上有进步。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修行活动,因为过去打禅七,我每天都在禅堂,我也看到他们每一天每一支香都能坚持,而且坐得稳稳当当、像模像样的。修行怎么样那是每个人内在的事,至少表现在威仪上有一种道气,那是大家共同看得见的,那是一种他受用。所以说在佛学院学习,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画像,都是在给自己写历史,都是在给自己写评语。希望我们在读的各位同学,不管是大专班、中专班也好,预科班也好,都要记住我这个话,一定想要做一个好和尚,做一个像模像样的和尚。年纪大的可能有自觉性,年纪小的可能就没有自觉性,或者自觉性不强,有时候还会故意地作点调皮的动作。我想那不好,那首先是对自己的形象有损害。因为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有因果的。有些因果是现在的事,有些因果是未来的事。因果是从当下这一刻往未来延伸,不是一个遥远的事情。第二,学业上的进步,这个是靠平常学习的自觉性和钻研精神。第三,在参与学院、寺院管理教学上的进步。学业上的进步是理论上的提高,参与教学和管理是实践上的提高。学佛不仅仅是学知识,学佛是要学以致用,是要用在修行上,用在指导我们做好寺院的管理、做好佛学院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上。
学僧们还应该找出差距。这个差距并不是他们本身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佛学、修行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如果我们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要有这个起心动念,我们马上就落后了。所以,我们在学习上永远不能满足;在修行上永远不能停步;在思考问题上我们永远都要随着万事万物的变化不断地找出答案。所谓的差距,我想要说三句话,一句话叫作“菩提路遥”。我们修行这条路很遥远,不能停步,一停步我们就落后了。第二句话,是“学无止境”,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我们要难学能学,尽一切学。第三,就是“诸法无住”。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日新月异,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样呢?也要不断地有所突破,不断地有所进步,不断地有所发展。如果我们的思想停滞不前,以一种停滞不前、凝固不化的思想去面对无住的万法,我们就会落后,我们就会起执著,我们就会有烦恼。诸法无住,我们也不能停留在某一个点上。我们要不断地有所突破,不断地有所进步,才能够不断地克服我们自身的局限和障碍。所以,我们要找出差距。总结成三句话,就是菩提路遥、学无止境、诸法无住。
(据净慧法师在河北省佛学院的三次开示整理)
《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全文阅读结束。